微信上的中國 / 綜合報導
12月27日,河南商丘有一處小吃街掛上了一塊木牌,木牌上寫道:「如若食品品質不達標,甘願後代流離失所。」
陸媒稱之為「毒誓」。
▲圖片來源:微信@新快報
為什麼要發這麼毒的誓言呢?
據該地負責人陳健表示:「小吃街的商戶特別多,如果商戶摻假只罰款,不能根治,對方可能還會犯錯,就想到這個辦法。」因此規定入駐商戶必須立下誓言,否則不准入駐。
這種模式讓立誓的的商家若販賣假商品,便會受到罰款與良心上的雙重譴責,而貼牌立誓的商家表示可以接受。
一位接受媒體採訪的商家信心十足地說:「我們是真材實料,敢發毒誓。」
▲圖片來源:微信@新快報
大陸網民對此議論紛紛,有人表示罰款與誓言雙管齊下,有助於食品安全;也有網友認為「發誓有用的話,要法律做什麼?」
▲圖片來源:微信@頭條新聞
無論如何,立誓的作法雖然有些標新立異,但也讓小吃街的食品安全多了一重保障。
以下是影片:
這類事件也有其他案例。
2020年10月,武漢一處菜市場升級改造後重新招募廠商,規定「女售貨員年齡不超過45歲,男售貨員不超過50歲」。
這項規定明顯涉及年齡和性別歧視,不過工作人員回應媒體採訪時堅持立場,「違反哪條國法?不覺得有風險嗎?(攤販)每天搬上搬下,你得考慮身體強度啊。」
輿論砲轟之下,武漢市場主管機關出面表示,已勒令修改,「市場監管局已約談三家企業,要求企業不得違規設置不合理條件,並責令企業立即改正。」
以下是當時的新聞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