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普通打工人的薪資水準到底是多少?

打工人為2020中國網路流行語。

本文來源:後浪研究所

微信id:youth36kr

作者:張歌 方婷

你會不會時常有這樣一種感覺:網上衝浪衝多了,總覺得自己是個垃圾?

知乎上「98年月入3-5萬」的人卻說自己毫無成就感

抖音上街采的路人就揚言「月入1萬以下的男人沒資格結婚」

B站上的美食UP主們,隨便一頓都能吃掉自己一個月的工資……

即使逃離了網絡,想在星巴克安靜地喝杯水,鄰座談的都是上百萬的大生意。

全員中產,為什麼仿佛全世界只有你在月月白幹還倒貼?

我們社會的工資真相到底是什麼?

怎樣了解自己的工資在未來還能有多大的增長空間?

我們多方搜集採訪,為大家還原一個最真實的中國工資現狀,一起找出能讓工資持續增長的秘訣。

月入不足5千才是常態

2020年我國勞動人口參與率是67.5%,也就是說,我們試圖描述的是一個6.6億人的打工人工資畫像。

為什麼北上廣平均月薪在一萬以上?

那麽首先明確一個大背景,月入不足5千才是常態

可能有人會問:那為什麼每年看到的都是這樣的平均月薪報告,北上深的平均月薪都在一萬以上,就連二線城市的月薪也不低於6千?

因為「平均」意味著結果容易受一小撮高收入群體的影響,普通人和馬雲的工資一平均,也能打敗全世界99.99%的人。

圖片

▲新一線城市工資中位數不到6千

相比被平均,更能反映真實情況的是中位數。

中位數是統計學中的概念,是指按順序排列的一組數據中位於中間的那個。

2020年,深圳的工資中位數為5199元,上海是6378元,北京是6906元,而新一線城市的工資中位數都沒上6千

如果把視線再放遠一點,脫離一二線城市來看呢?

畢竟北上廣再加上15個新一線城市,人口也就占了我國的30%。

圖片

▲2020上半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1655元,其中工資性收入13232元,也就是說,城鎮打工人今年平均月薪是2205。

如果工資超過這個數字,就意味著超過了50%的城裏人。

縣城青年,才是中國的真實底色。

江蘇淮安的某個小縣城,一個洗腳城的小哥底薪1500,月入最高的時候有3千。

他晚上睡在店裏,晚飯不超過10塊錢,休閒娛樂全靠網文小說。

而在全國,按摩足浴這個產業保守估計有一千萬的從業者。

火鍋店的小妹,底薪2千包吃住,她們的口紅是拼多多上5塊錢買的,而這個口紅在拼多多的月銷量在十萬以上。

在縣城裏,公務員和事業編是真正的高薪職業,要不然每年也不會有上百萬人爭兩萬多個名額。

在北方某偏僻小縣城,40年工齡的中學教師,每月退休工資加上各類補貼,不超過5千塊錢。

▲中部地區小縣城公務員月薪

再來看年輕一點的,中部地區小縣城的公務員,第一年轉正到手大約1800,13薪且每年有精神文明獎,平均每月在3千左右。

總體來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月薪4千是體制內基層員工的普遍收入。

這些,才是我國最真實的國情。

中國人的收入是個變形的金字塔

中國太大,人們的收入是個變形的金字塔,真正年入百萬的人,只是這個社會的極少數。

圖片

▲招商銀行客戶資產占比

根據招商銀行2019年的年報,可以看出客戶大致的資產占比,「金葵花」和私人銀行客戶,人均分別持有150萬和2721萬,但人數只占1.8%。

剩下98.2%的客戶持有的資產,只占總量的20%。

當理解了上述內容,我們就更接近了中國工資的真相。

一旦相信了高薪代表著大多數,只有兩個結果:要麽走不出相互攀比和自我貶低的怪圈;要麽淪為媒體和商家鐮刀下的犧牲品。

認清現實後,我們更應該做的,是看到機會。

我們經常問的問題是,某某行業還能火幾年?

這背後的焦慮是,自己的工資未來能漲多少?又能漲多久?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是誰決定了我們的工資?

老板給工資,就如同去商場買東西一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買的是員工的時間。

工資要漲,就必須讓我們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值錢,而既然是買賣,就必然遵循市場供求機制。

在大多數行業,從業人員供大於求,企業可以把工資壓得很低,但在人才缺口最嚴重的互聯網行業,HR挖人時,更在乎的是快速和匹配,招聘慢兩個月,業務可能就落後別人半年。

所以他們開給某些候選人的工資,無需遵循所謂的行業慣例(漲幅最好不要超過20%)

在頭部公司積累了幾年經驗、參與過爆款項目的一些員工,跳槽後收入翻倍不是夢,這也是互聯網行業平均工資常年屠榜的原因。

圖片

▲中國互聯網行業從業人員數量

而且在至少未來10年,互聯網行業會持續供需不平衡。

現在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從業人員大約1500萬人,占人口的1%,占比太少,可以作為橫向比較的是,美國互聯網從業者占總人口的2%以上,英國占到2.4%。

當然,與互聯網高薪氛圍對應的,是996福報文化的盛行。

互聯網與金融、娛樂等充分競爭的行業類似,高薪,本質上是一種對風險的補償。

工作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有可能會困在某個工資水平線上止步不前,比如在騰訊,職級停留在11級超過5年的人就不在少數。

他們面臨的,也許是35歲後收入驟減的尷尬。

現在的高薪,平均到之後可能失業的日子,可能更加真實。

這在各種薪資報告中是體現不出來的。

圖片

▲未來5年看崗位供需,未來二十年看行業

所以身處這樣充分市場化的行業,員工們需要更快更早地擁有理財意識,並有切換賽道的心理準備。

崗位供需能影響工資未來5年內的漲幅,而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事情,還是要交給行業。

做時間的朋友

工資是每個行業的核心機密,哪個行業掙得多,哪個行業收入大衰退?

有句話叫「做時間的朋友」

如果拉長時間看所有行業近20年平均工資漲幅,就會發現一些明顯的趨勢。

總體看,科學還是第一生產力,包括資訊技術、生物科技、新能源汽車、航天航空、通信等,它們也許工資起薪不算高,但增長穩定且一直處於中上遊。

這些行業,與國家「十四五」規劃倡導的發展目標也剛好吻合。

除了頭部行業日子過得風光,還有一個行業實現了工資大躍進,那就是批發零售業。

做過零售的人都知道,這一行十幾年來幹的都是苦活兒,活兒多錢少老出差,薪水還漲得慢。

但近幾年來,乘著大消費的東風,零售行業的平均工資排名從第18名飆到了第12名,甚至超過了房地產行業。

圖片

▲新零售、新國貨、電商

如果更細分一些,和大消費沾邊的新零售、電商、新國貨,都站在了資本的心尖尖上。

阿里、京東等巨頭來勢洶洶想要搶占線下入口,又是開超市又是開便利店,苦哈哈的零售老馬們終於迎來薪水翻番的機會。

圖片

▲新零售行業從業人員年薪

從三年前開始,新零售便利店店長就能有百萬的年薪,「新零售戰略總監」這樣的中層管理崗也能開出80萬年薪的價碼。

不過,有躍進就有爆退。房地產行業的工資排名,已經從2003年的第6默默退到第13。

房地產曾是中國最盛產富豪的行業,2012年央視評選出的9個年度經濟人物,7個和房地產相關。

圖片

▲深圳特區四十周年「40年40人」

而今年的深圳特區四十周年評選出的「40年40人」名單裏,沒有一個地產商。

他們中有近一半來自金融和科技,剩下的名額也被醫療、教育行業的大佬包攬。

二十年前進入房地產行業的人,都充分享受了房地產大牛市帶來的行業紅利。

如今擊鼓傳花的房地產遊戲已經結束,大企業已掌握絕大部分資源,小企業在爭斗中或破產或被收購,行業瘋狂內卷。

在這種情況下,從業者早早進入寡頭企業,才能為未來先占一個坑。

最後,具體到個人,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自己的收入水平?

一個大前提是,任何脫離地域、工種、年紀等實際情況、一棍子打死談收入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比如縣城屋價8000左右一平,假設月入4000,一年年薪就能買個廚房。

相比之下,在屋價3萬一平的廣州,拿著1萬月薪,有些人就會覺得不如在縣城過得舒服。

所以,工資的多少對個人的效用不同,看掙多少不如看能儲蓄下多少。

圖片

▲2020年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同樣,個人的收入來源絕不是單一的。

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其中工資性收入占57.5%。

這也側面說明,有42.5%的國民收入是工資之外的收入,要麽是來自小本經營,要麽來自理財,當然也可能來自爸媽。

靠爸媽,是純救濟收入;靠工資,是主動收入;而靠理財或副業,是多條路。

在收入和工資之間拉開差距,是我們都應該探索的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