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街邊賣的一元蛋塔真的能吃嗎?

本文來源:網易上流

微信id:heyupflow

作者:潘舒怡

「蛋撻一元一個!」

相信沒幾個人看見這幾個大字,能忍住心裡流下的口水,扭頭就走。

畢竟現在隨便一碗面就十塊錢了還沒有肉,蛋撻一塊錢一個,約等於不要錢,買!

曾幾何時,學校門口的路邊攤、蛋糕店、面包房、地鐵邊、廣式茶餐廳裏,宿舍樓下的自動售賣機裏,都能時不時地瞧見這神奇的「白嫖」蛋撻。

「蛋撻一元一個」的招牌往店門口一掛,就能吸引長龍似的人來排隊薅羊毛。

圖片

▲來源:青蔥美食流口水

哪怕你不愛吃蛋撻,都會忍不住犯嘀咕:「這有啥好吃的,這有啥好排隊的。」然後因為好奇跟著排起了隊。

一口氣吃完十個蛋撻後,你可能再度琢磨起來:「好像味道也不賴,一塊錢真的不會虧本嗎?這一塊錢的蛋撻,不會有問題吧?」

蛋撻成本玄學

作為對比,在葡式蛋撻的發源地澳門,瑪嘉烈和安德魯蛋撻都是8塊錢一個,肯德基的葡式蛋撻也是8塊一個(一個冷知識:隔壁的M記沒有蛋撻賣),味多美的蛋撻9元一個,好利來的半熟芝士蛋撻賣25元兩只。

就算是本地的面包西點房,大多數也會定在3-4元一個,而以便宜著稱的華萊士,蛋撻5塊錢兩個。

這一元一個的蛋撻……裏頭有什麼貓膩沒有?

這就要說說蛋撻究竟是怎樣做出來的了。

1989年的時候,英國人安德魯在葡萄牙裏斯本的傳統點心Pasteis de Nata的基礎上,加了點自己的創意,用豬油、面粉和雞蛋,配上英式糕點做法,在澳門路環島開了一家安德魯餅店。

沒錯,最初的葡式蛋撻,就是一種表面焦黑的奶油酥皮餡餅。

後來安德魯婚姻破裂,他的妻子瑪嘉烈在散伙後開了瑪嘉烈蛋撻店,之後又把葡撻的配方賣給了肯德基,這也是肯德基蛋撻被很多人喜歡的原因。

但問題又來了,8塊錢一個的蛋撻,和1塊錢一個的蛋撻,成本差異都在哪裡?

其實但凡你在家做過蛋撻,就會知道,蛋撻就是蛋撻皮和蛋撻液放進烤箱烤制,so easy。

甚至這兩樣你都可以自己在網上買,22塊錢你就能買到51只蛋撻皮,折算下來蛋撻皮才4毛錢一只(當然,好不好吃就不一定了)。

圖片

有知乎答主做過實驗,即使用上傳說中的肯德基供應商的蛋撻皮和蛋撻液,算下來一只也只需要1塊9毛錢。

圖片

▲來源:知乎@小七

但若是想全部動手做,還得看原材料。

先來說說蛋撻皮。

蛋撻皮烤得好不好,得看用的什麼油。

一般來說,牛油起酥口感好,但會遇到一個問題——牛油熔點低,起酥效果差,不好看。

棕櫚油就相反了,雖然起酥效果好但是口感上就稍次一等。

所以,要想做出正宗32層酥皮同時又口感細膩的蛋撻,在用油上也得捨得花錢。

至於蛋撻液,裡面也大有講究。

市面上的蛋撻液配方一般是牛奶,雞蛋和糖。

這還是比較好的,差一點的會往裏頭摻水,優秀的蛋撻液則會加上淡奶油——任何甜品一旦加了淡奶油,成本可就蹭蹭往上竄了。

有些還會加上蔓越莓、紅豆。

很多蛋糕店其實採用的是和在家自制類似的辦法,用半成品蛋撻皮,自制蛋撻液,蛋撻液裏的奶油、雞蛋、牛奶都選用有品質的品牌,以保證口感。

但是一元蛋撻就不同了,既然消費者就能買到4毛錢的蛋撻皮,批發的蛋撻皮只會更便宜,店家如果自己做撻皮,成本可以更低。

至於蛋撻液更是能簡單就簡單,雞蛋、水、糖、牛奶都用最便宜的,用便宜的吉士粉來代替鮮奶油,其他的提味用的煉乳都一律閹割、能省則省,一只蛋撻的成本完全可以控制在5毛錢以內,一元一個的蛋撻賺錢實在是綽綽有余。

所以,蛋撻既可以低到一塊錢一個都能賺錢,也可以賣到十幾塊一只依然有很多人追捧。

一塊錢引流擔當

也許有人會說,就算是五毛錢的純利潤,那也低啊。

但所謂薄利多銷,玄機在這兒,就算單個獲利再少,但只要有盈余,哪怕是指甲蓋兒大的盈余,賣得足夠多,就一定能走量獲勝。

這種情況最常見於專賣一元蛋撻的流動攤位車。

攤主在家中購入設備、采購原料,自己生產撻皮和撻液,做好了之後擺在小車裏拉出去,到學校門口、步行街這類人口流動量大的地方賣。

幾乎相當於某寶賣家,省卻了店鋪租金、運費、流通環節等所有中間成本,賣多少就能賺多少,豈不美哉?

開一家蛋撻店的成本也並不是很高,一個小門面就能開張,加盟費可以低到1萬塊,堪稱是小本生意的典型了。

圖片

▲來源:某加盟網站

當然,也有一元蛋撻其實是賠錢的。

比如蛋糕店、茶餐廳裏頭的一元蛋撻,它更多地是擔當了一個「引流」的角色,哪怕是最理智的消費者,路過時看到招牌上簡單粗暴超大字體的阿拉伯數字「1」,能不瞳孔地震?

只要成功吸引了消費者的目光,吸引他們走到店裏,那一元蛋撻的營銷目的就達到了。

因為真正賺錢的,是店裏的其他東西,既然路過了一元蛋撻店,那榴梿酥、泡芙也來一點?

聽聽,榴梿酥、泡芙,哪個是便宜的?

蛋撻一元一個是真的,泡芙、榴梿酥15元一斤也是真的。

圖片

▲來源:[email protected]

這種低價引流的方式在營銷界可謂是屢見不鮮卻又百試百靈。

商家利用裏價格資訊的不對稱,突出展現物美價廉低定價,隱藏高定價,因為即使是最會算計的小腦瓜也不可能記住全部商品的價格,來提高客單價(單次購買所有商品的總價)。

同樣,當大家為了一元蛋撻排起長隊時,「喜茶效應」就自然出現了,畢竟許多人堅信一個真理,排隊多的地方就是好吃的地方,在這種從眾心理下,總會有人好奇想去排一排。

而且大部分消費者都會抱著「進都進來了/排都排到了/買都買了,乾脆捎帶點別的東西吧」的心理,順便兒挑點別的——看,盈利點就自然地出現了。

這背後其實是承諾和行為一致的消費心理——人們一旦做了選擇,就會尋找各種證據來證明自己選擇的正確性。

因此,當顧客在為了一元蛋撻做出了進店的決定之後,就會通過購買其他商品來佐證這個決定的明智。

更何況,買的總是沒有賣的精。

這種一元蛋撻不是每天都有的,而是像福利彩蛋般間歇性出現在店門口的招牌上。

▲來源:去哪兒攻略@小景丫頭

一人只能買三個的限購,一天只賣前三十個幸運顧客,星期天才賣一元一個……你永遠不知道一元蛋撻背後究竟有多少附加條件。

一元蛋撻能吃嗎?

到這裡你可能會問了,那這種一元一個的蛋撻,到底有沒有食品安全問題,能敞開肚子放心吃不?

按照我們之前的分析,蛋撻確實可以以合法、安全的方式將成本降低到1元以下,或者用少量賠本的方式將一元蛋撻當作網紅頭牌來推。

在這兩種情況下,一元蛋撻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但同時,市面上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部分黑心商家,在購買面粉、雞蛋、牛奶等基礎食材時,購買劣質材料,用隔夜的過期材料,在製作時不注重衛生的也屢見不鮮。

隨手一搜,確實曾出過不少關於蛋撻的食品安全事件。

曾有廠家被發現用已經黴變發黑、長滿綠毛的回收月餅來再造蛋撻,有人曾在超市自制蛋撻裏吃出死蒼蠅、毛發、玻璃渣……

圖片

▲來源:南國早報

一些腸胃不太好的顧客吃了後,甚至會引發腸胃炎。

原本是圖它美味價廉,花幾塊錢買幾個蛋撻嘗鮮,結果吃爽了卻給醫院送了好幾百,自個兒身體還遭了罪。

儘管現在百香林、雲都西點這些平價蛋糕店的一元蛋撻還在賣,但一元蛋撻的生意卻是越來越難做了。

很顯然,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升,吃過了好的便不會再為1塊錢的蛋撻而激動,再好用的引流手段,多用幾次大家也疲勞了。

街上的一元蛋撻也越來越少見了,而超市裏的一元蛋撻,有時可以從早到晚擺放整齊,無人問津。

仔細回想一下,當年還是學生的時候,為了一塊錢的廉價蛋撻,可以開心一整天,一元蛋撻也許並沒有很好吃,但那種薅羊毛的快樂卻是樸素的,這或許是曾經滿大街的一元蛋撻最令人懷念的一點(但並不是建議大家去開店)。

最後一個貼心提示,蛋撻雖然好吃,但一個蛋撻的熱量有300卡,相當於一碗米飯,健身減肥的朋友建議慎買慎吃。

閱讀原文

中國財經博主老蠻:恆大的死法到底會是哪一種?

xxx

汽車廠商想請吳亦凡代言,展現品牌精神:「重新做人的機會」;營銷團隊被全員開除

xxx

扳倒吳亦凡的「都美竹」正被多間公司搶注商標,還有人註冊了「吳簽」

xxx

重磅!美國證監會暫停受理中國企業赴美IPO

xxx

半年暴增370個新品牌,「檸檬茶」正在中國走紅

xxx

滴滴在美國上市了,市值近700億美元,創始人身家是其他互聯網大佬的零頭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