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你來借錢,這些中國借貸廣告很努力

本文來源:新聞哥

微信id:newsbro

作者:知春路吳彥祖

終於誕生了。

廣告界中超越歪嘴戰神的巔峰系列,秒殺一眾招聘、旅拍、二手車,情節峰回路轉,橋段直戳嗨點,必須是土味界獨星閃耀的王中王——借貸廣告。

你想像不到,為了拉你來借錢,這些廣告有多努力。

這兩天一則某平台的借貸廣告很火。

以下影片是這個廣告

透露著劇組經費緊張的模擬機艙中,農民工打扮的乘客帶著母親出遊,母親暈機兒子心急,要求機組開窗戶。

圖片

按一慣套路,「土炮」進城,必須搭配都市小資的冷言冷語。

勞動人民雖被贊譽成最美打工人,現實中往往是最窘乾飯人。

空姐不失時機上前提供毫無用處的建議,升艙吧,1280。

民工小哥無奈,畢竟手機餘額只有53塊。

此時此刻大哥登場,濃眉大眼國字臉,敦厚持重的表情滿臉寫著「有錢好人」四個字。

圖片

只見他拿過民工手機,輕點兩下幫民工搞來一筆錢。

哦!原來大哥替他在某平台借了15萬。

圖片

這……隔著公屏哥的巴掌已經甩過去。

民工兄弟也震驚於借款金額倍感不安,可大哥語重心長伴隨緊鎖的眉頭,會讓你知道,他都是為你好。

這樣的廣告沒有最雷,只有更雷。

有社會大哥給窮人挖坑設套,還有《驚!小伙救下倒地大爺,對方亮出身份小伙呆了》。

另一則借貸廣告中,外賣小哥不顧系統催單,不顧超時罰款,經過劇烈思想鬥爭,救下倒地大爺。

以下是影片:

老人悠悠轉醒,匆忙趕來的家人呼喊著老人的身份,董事長,威力不亞於那句「三年試煉期滿,恭迎少主接掌至尊之位。」

大家投桃報李,老人喊住即將轉身離去的小哥,小伙汁,我要報答你。

圖片

一頓操作猛如虎,在董事長的指引下小哥如獲至寶,原來自己能借15萬,多虧董事長見多識廣。

圖片

圖片

就這……

好家伙,大家鎖死車門在沙雕路上狂奔。

沙雕到明目張膽,是為了篩選不明事理不顧後果的用戶?

還是分包公司為了交差摸魚亂拍?

總之,無論初衷是什麼,它們都在告訴你,「超低」利息快捷到賬,你雖然窮,但是可以體驗富人的生活。

先消費,後付款,趁著年輕浪起來。

借錢給女兒過生日吧,輕鬆請客有面子,夢幻海島隨便遊。

哥並非說借貸消費就是貪,提供借款就是惡,畢竟人都有突然用錢的難處。

可事出反常必有妖,人有反常必藏刀。

你發現這些廣告的共同邏輯了嗎?

他們都在鼓勵最窮的那波人大額借債消費。

廣告努力暗示著,借錢消費不會讓人瞧不起你,窮,並且讓人知道你窮,才是最大的屈辱。

來吧,提前爽一把。

管你是否以貸養貸……

借了錢就會贏得別人羨慕的眼光,就會過上嚮往的生活,然而其中的風險和無法償還的後果,卻從不提及。——《日本世相系列:飽食窮民》

所以借錢門檻幾乎肉眼不可見,一鍵開通,多鍵挽留,在你想註銷的時候,除非你堅持到底,否則系統會不斷給出干擾選項,直到你放棄註銷。

更有那些根本不告訴你註銷入口的平台,不能更雞賊了。

哥也懂,煽動消費欲望本來就是廣告的使命。

自打消費成為社會風氣,借貸消費就迅速增長。

刺激欲望的宣傳像洪水一樣席卷而來,甚至來不及仔細思考就被卷入其中。

圖片

圖片

今天查閱資料時,哥看到一份《中國年輕人負債情況調查》,其中說「中國年輕人中負債人群約占整體年輕人的44.5%。但62%的使用者會將分期消費用於基本生活,而非追求偽精致。」

基於統計數字似乎可以看出,多數人理智精明,甚至會利用平台的免息期,把現金拿去投資理財。

在豆瓣的「努力還債聯盟」,卻是另一種景象。

這裡多數也是年輕人,他們有人負債百萬,有人因為負債而選擇主動失蹤跟家人失聯。

在這裡,哥能感受到年輕還款人彼此打氣時的堅持。

有人說,極端消費導致欠債,超出承擔能力以貸養貸,為什麼要責怪平台呢?完全是個人自律的問題。

哥也不解和輕蔑過,認為他們的金錢觀有問題。

可憐之人多有可恨之處。

可並非人人都能做到絕對理性。

就如同本該只能出現在馬路電線桿子上的野生借貸廣告,大概率會通過演算法,出現在你我這些普通人面前。

圖片

圖片

圖片

而且你會發現,借貸廣告似乎有一張憨態可掬的臉,笑盈盈對你說,雖然您只需要借10萬塊,但我們可以給您準備20萬。

給你不需要的,刺激你更多的買買買。

雖然我們明知手裏的錢全部是借來的,但那麽大的金額,多少會產生一種自己是有錢人的錯覺。

人會像呵護一個脆弱的肥皂泡一樣呵護著這個錯覺,直到它消失得無影無蹤,留下遍地債務殘骸。

其實,類似的事情已經在日本發生過,如今正在我們的社會中上演。

為什麼人們不顧自己的償還能力,也要從信貸公司借貸,或是用信用卡購物呢?

這絕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虛榮心在作怪,而是出於一種人們在苦悶中試圖證明自己的心理,證明自己能夠融入這個社會,證明自己沒有落後,證明自己不低人一等……——《日本世相系列:飽食窮民》

幾乎沒有人可以成為毫無欲望的生物,人性不可靠,TA經不起誘惑。

當然,貸款消費並非陰謀陷阱,還是那句話,因為它的存在,太多人因此受益。

只是當廣告不分對象無腦煽動的時候,哥更願意稱之為無差別割韭菜。

窮人們本身就身處弱勢,他們更容易被生活刁難。

人在疲乏的時候,會更想要對自己好一點,消費無疑是其中一種。

當它一旦成為平台的財富密碼,窮人便更無處可逃。

參考資料:

《日本世相系列:飽食窮民》齋藤茂男

《國內首份《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出爐》光明日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