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金錯刀
微信id:ijincuodao
作者:雲搖
山東這片土地上,誕生了無數個爆品城市。
山東章丘的大蔥,比姚明還高,堪稱全國蔬菜界的「網紅」;
山東壽光的白菜,差點讓韓國人吃不上泡菜;
刀哥今天想說一個山東的小縣城曹縣。
曹縣不僅承包了1億日本人的身後事,還讓近4000萬中國妹子瘋狂。
這個山東最窮的縣城生產的棺材,讓號稱不用「中國貨」的日本人啪啪打臉。
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會買上一次曹縣的棺材。
這個小縣城生產的漢服,讓無數年輕姑娘,心甘情願成為卑微的「尾款人」。
10年前,曹縣有很多光棍村,窮到沒人敢嫁。
如今,曹縣很多村裏年入幾百億,連央視都去拍記錄片。
這個小縣城是怎麽做到的?
曾經的最窮光棍村,如今年賺500億
山東曹縣是菏澤的一個縣,地處山東省和河南省的交界處。
之前的曹縣只能用一個字形容,那就是:窮!
每個人平均只有八分地,尚不及畝,人均GDP排倒數第一。
曹縣很長一段時間都躺在中國貧困縣的名單裏,過去很多村都因為窮而出名。
像曹縣的大集鎮,被大家稱為「鬼村」。
因為村裏連個路燈都沒有,黑暗中只有錯落的土房,到了晚上陰森森的。
這個鎮的32個行政村裏,省級貧困村有2個,市級貧困村有14個。
這裡有很多村因為窮,周邊鄉裏都不願意給這裡的年輕人說親,成了有名的「光棍村」。
這是因為這個地方實在偏僻,沒什麼重工業不說,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做棺材的「泡桐樹」。
所以,當地很多人都只能從事木材加工和木材雕刻。
後來曹縣能翻身脫貧,靠的就是:膽大心細。
要知道做棺材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麽簡單,大家都覺得這個不吉利。
當年曹縣的工廠剛開始加工棺木的時候,來拉貨的大貨車看到東西掉頭就走。
很多廠家的人沒辦法,都騙著說是日本訂的工藝木箱子,才有人來。
因為是做棺材,招工也很困難,很多人一聽是棺材,給多少錢都不幹,因此只能是很多當地人來做。
而且,做棺材很麻煩。
做板材簡單,但做棺木既要定制配件、買布,又要符合極高的精細標準。
這對於習慣了簡單加工板材,從未接觸過復雜工藝的廠家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不過,一些有長遠眼光的企業卻抓住了這次機會。
就靠著這人人避諱的棺材,曹縣人抓住了商機,豁出去拼了一把,成了有名的富豪村。
像曹縣做棺材最出名的莊寨鎮,截至2018年年底,該鎮擁有木材加工企業2569家,林木個體加工戶5000戶,產值500億元。
這個鎮每年加工的木材,如果按一個足球場那麽大的面積摞起來,和上海的金茂大廈一樣高。
從前村民都外出打工,現在外面的人擠破頭想到曹縣來。
有個曹縣的北漂青年說,之前回家開輛汽車,全村人都圍著看,現在回家,大家門口停的不是奔馳就是寶馬。
在前兩年,曹縣一個賣棺材的老板看女兒30歲還嫁不出去,就公開給女兒征婚。
陪嫁是家裏的七八家棺材鋪,估值差不多700萬。
一時間引得無數人來電話諮詢。
在曹縣經濟騰飛後,村子裡產值幾千萬到幾億的廠子隨處可見,隨便一個廠每年收入都能過億,徹底實現了「屌絲逆襲」。
征服中國妹子和1億日本人
有兩大法寶
能夠帶領整個縣實現脫貧,曹縣有兩大法寶:
1.做棺材,「變態」級細節征服日本人
日本人對細節的嚴苛是出了名的,就連捏個壽司,都要先煮10年米飯,何況關係到他們的身後大事。
那曹縣的棺材是如何征服日本人的呢?
日本的人的棺材和中國的不同,上面要開個口,用來悼念逝者。
上面的玻璃不能有劃痕,那是對逝者的不尊重;
小門的開合不能有聲音,那是對逝者的不尊重;
棺材外的布料不能有褶皺,那是對逝者的不尊重;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曹縣的工廠對工人進行了細致的劃分。
例如一個人一天就需要負責敲10個釘子,另一個人就負責安10個玻璃窗。
工廠上方會有一個電子螢幕,顯示誰負責完成什麼任務,完不成不能下班。
日本網友開玩笑,柯南要是再不完結,那個電子屏上的數字會越來越大。
還有人猜測:棺材廠的老板看日本自然災害新聞會比本地天氣預報都多。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給員工培養日本禮儀。
畢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只有滿足客戶的需求,才能有源源不斷的訂單。
比如,在日本櫻花盛開的季節,棺木廠會製作以櫻花元素裝飾的棺材,很受日本人喜歡。
這樣的細致下,再加上日本本土生產的一口棺材要4000多元,曹縣生產的棺材,便宜的只需200多元,貴的也不過是日本生產一半的價格。
曹縣便迅速占領了日本的市場。
因為棺材的周邊帶動,曹縣還順勢做起了壽衣等服裝產業,由此拉動了曹縣的另一個致富法寶。
2.做漢服,吸引4000萬中國女孩
除了棺材,漢服相當於曹縣的另一個印鈔機器。
曹縣的漢服量,占領了全國三分之一的市場。
去淘寶搜漢服,你會發現,大部分的漢服並不是來源於南京,而是山東的這個小縣城。
有網友甚至說,中國漢服復興的起點不在西安也不在南京,在曹縣。
當然,曹縣生產漢服,並不是因為有著濃厚的漢文化底蘊,而是想著手藝不能浪費。
在做漢服前,大集鎮也是壽衣的集散地,全國最大的兒童演出表演服飾加工基地。
隨著近年來漢服熱,曹縣人抓住了這一商機。
畢竟繡花機,服裝原料甚至工人等都是現成的。
怎麽做好漢服?曹縣人有自己的生意經。
首先,找準需求和定位。
最開始,曹縣利用自身產業優勢,仿制爆款漢服,打入低端市場填補市場空白。
雖然仿制漢服,雖然會被漢服圈的人成為「山」貨,也經常被質量差、型制不嚴格詬病,但它並不影響那些錢包不是很鼓的學生們為它買單。
為了抓住年輕人的需求,曹縣的漢服店主們會拿著畫出的款式到街頭、到學校去做市場調研。
其次,迅速占領市場。
找準定位後,店主們迅速加入政府組織的專業電商課程培訓,註冊自己的公司和商標,在執行力上絕不落後半分。
在這炸一根油條的時間,一名女工就能繡出整幅花鳥神獸。
他們甚至還能復原文物,其中一件紅色織金蟒袍,誤差不超過0.1mm,最後被收進山東省博物館。
最後,做高端定制。
2019年,漢尚華蓮的老板因為「龍母」被抄,忍無可忍告了曹縣,曹縣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不過這讓他們意識到,只做山寨劣質品並不是長久之計。
於是曹縣開始請設計師原創,高價購買設計,做曹縣自己的漢服。
去年一款高端定制漢服,更是賣出3.5萬天價,比LV、愛馬仕都貴!
因為做漢服,這裡流傳著無數勵志的創業故事。
其中就有一對博士夫妻改行賣漢服年入百萬,去年靠一件168元的斗篷,就賣出了5000多件,成為當年的爆款。
如今的曹縣,是全國唯一的中國木製品跨境電商產業帶;
是僅次於義烏的全國第二大淘寶村;
生產了美國80%木質國旗;
一下子從最窮的縣,變成了最有出息的縣。
極致,是貧困土地的致富密碼
曹縣能夠逆襲,最厲害的是:認準一件事,就做到極致。
像最開始做棺材的時候,達不到日本的要求,曹縣的工廠還會把日本的客戶請到廠裏一個月,檢查問題,直到完全合格為止。
在細節上,曹縣棺材也做到了極致。
一口成品棺長寬尺寸誤差不超過2毫米。
而最開始做服裝時,農民出身的店家們,跑到了全國的照相館推銷布景和拍攝服,河南、山西、陜西、河北、四川、雲南、甘肅,幾乎跑遍了全國。
最差的時候,他們一天只賺3塊錢。
極致,就是這塊貧瘠土地上的財富密碼。
其實,像曹縣這樣臥虎藏龍的小地方還有很多。
看似不起眼,卻靠著極致的精神,實現了發家致富。
像中國的第一蛇村,為了脫貧致富,開始養蛇。
最初養蛇時,一天會被咬上幾十甚至上百次。
通過不斷鑽研,養蛇這件事做好,做到極致。
最後帶動全村85%以上的村民都在養蛇,每年全村靠蛇產業的收入就有近1億。
還有江蘇連雲港灌雲縣是世界上最大的情趣內衣生產基地。
在這裡,有一定規模的情趣內衣生產廠家達500多家,淘寶系網店3000多個。
全縣102萬人口,每50個人中就有1個人幹這行,一年的銷售額超過30億元。
還有浙江諸暨大唐鎮,為全世界貢獻了三分之一 的襪子。
作為全球最大的襪子生產基地,諸暨襪子產業帶總市值超過1100億。
最多的時候,這裡一年生產了258億雙襪子,全球近70億人口每人可分到4雙。
做一樣小東西,做到全國甚至全世界,中間經歷了多少挫折,大概只有他們心裡清楚。
但他們最終成功了。
把擅長的事做到了極致,不僅是小鎮們成功的秘訣,也是所有生意成功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