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科工力量
微信id:guanchacaijing
「聯發科將大部分晶片都供應給了富有的中國大陸手機廠商,印度廠商幾乎沒有任何供應。」一位印度手機行業的高管控訴稱。
當地時間12月2日,據印度《經濟時報》報導,印度政府已與台灣晶片廠商聯發科進行接觸,希望能增加對印度手機廠商的晶片供應。這些廠商正面臨嚴重的晶片短缺,導致生產中斷。
Lava和Micromax兩家印度本土廠商指控聯發科,在全球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將大部分晶片提供給中國大陸手機廠商,這是對它們的歧視。
聯發科一位發言人承認晶片供應緊張,但否認對印度手機廠商存在任何歧視。
▲印度《經濟時報》報導截圖
印媒報導指出,中印今年5月爆發邊境衝突後,印度政府正對中國產品采取限制及通關延後措施,企圖擺脫對中國進口商品和零件的依賴。
而原本被中國手機廠商打到幾乎退出市場的印度本土品牌,也想藉機「捲土重來」。
不過,雖然Micromax和Lava等印度手機品牌均準備在本土市場推出新機型,但由於零部件和晶片的短缺,一直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像Lava和Micromax這樣潛在的印度領軍企業……正面臨晶片短缺的問題,尤其是聯發科的晶片。」印度手機和電子協會主席潘卡吉·莫辛德羅透露,印度政府正通過適當渠道與聯發科接洽。
印度手機廠商的高管們表示,晶片短缺的問題嚴重到95%的需求無法滿足。
報導指出,晶片緊缺的原因之一是貿易摩擦。由於華為遭到美國打壓,晶片設計和生產遭到限制,導致該公司在禁令生效前大量囤積晶片。因此,晶片企業幾乎沒有能力滿足其他手機廠商的需求。
一位印度手機行業內高管向印度《經濟時報》表示,聯發科等晶片廠商將剩餘產能中的大部分晶片提供給了富有的中國大陸手機製造商,印度廠商幾乎沒有任何供應。
印度手機公司的高管們聲稱,這損害了印度PLI(生產掛鉤激勵計劃)的主要目標——培養本土企業,同時吸引蘋果和三星等大型智能手機製造商在印度建立生產和出口基地。
聯發科否認對印度廠商存在歧視。該公司表示,全球半導體業都面臨各種短缺,主要因為新冠疫情和其他供需因素導致供應鏈中斷,5G部署加速也是導致晶片短缺的因素之一。
「公司始終與全球客戶和合作伙伴平等合作,向他們提供晶片組。」聯發科稱。
針對印度客戶,該公司在聲明中稱,聯發科在印度歷史悠久,將不斷與印度品牌及晶片設計公司合作,確保最先進的設計、開發和交付設備等符合他們自力更生的策略。
台灣《經濟日報》指出,聯發科印度分公司過去在台灣人領導下,曾主動聯絡其他台灣供應鏈廠商,為印度本土廠商提供手機晶片設計與相關方案的培訓課程,獲得印度政府出資支持。
但在換成印度人擔任總經理後,就此沉寂下來,協助印度手機產業發展的上述計劃也已停止。
聯發科在售價低於200美元的智能手機領域占有大部分市場佔有率。
市場調研機構DIGITIMES Research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市場手機處理器出貨量達到1.7億件,環比增加25.8%;其中,聯發科以38.3%的份額超過美國高通,躍居第一;高通占比37.8%位列第二,華為海思以21.8%的占有率排名第三。
今年10月,有業內人士傳出,聯發科趕在華為禁令生效前,在9月份竭盡全力出貨將近3億美元的手機晶片給華為,包括4G晶片和5G晶片。若以平均價格22美元換算,相當於大約1300萬顆手機晶片。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中印邊境衝突後,印度國內有抵制中國貨的聲音。但根據Canalys統計的數據,三季度印度手機市場超過70%的份額仍被中國廠商占據,出貨量前五的廠商中有4個均是中國廠商。
一名印度電子商務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直言:「消費者還有什麼其他選擇?有三星和蘋果,但僅此而已。」
「在最受歡迎的、價格在15000盧比(約合人民幣1331元)以下的市場中,中國廠商提供的商品更好、更豐富,即使消費者想要抵制中國商品,他們也無法做到。」
▲數據來源:Canal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