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如何扭轉了中國網路輿情?他們發掘了明星的「腦殘粉」

短短幾年,中國輿論反轉。

這是一場扭轉國家輿情,改變兩岸網路交流態勢的案例。

以下先科普幾個術語:

TG:土共,指的是共產黨,這個詞在大陸網上是基本常識。

公知:公共知識份子;以前普遍反共、主張自由民主、對台灣友好,近年輿論反轉之後飽受攻擊,有點像台灣現在對「名嘴」二字的貶意。

A站、B站:acfun和bilibili是中國兩個二次元、動漫類網站,有大量圖片影片作品,年輕動漫迷的聖地,許多台灣年輕人也是常客。

星辰大海:完整的句子是【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正面說法是鼓舞中國夢,負面說法是嘲諷(例如美國算個屁,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小粉紅:愛國民族主義者,年紀偏低,2016年席捲中國網路世界,擁有極為鮮明的形象。

兔:這是近年來興起的詞彙,源自【那年那兔那些事】。這是一部以趣味形式描繪中華人民共和國早期歷史的動漫作品,早期是漫畫,後來變成卡通影片,還有自己的MV和各種表情包,已經成為中共的年輕圖騰。

很多大陸年輕人不只將兔比為中共,還比為整個中國,也就是大天朝,所以網上常見「我兔」這樣的詞彙,意指我國、中國、我大中國、我大天朝。

以下附上《那年那兔那些事兒》 第三季ED 《飛——致我們的星辰大海》 MV

種花家:中華民族,此語由《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發揚光大,著名口號為【今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在種花家; 願我有生之年,得見您君臨天下。】

以下內容來源:伯通筆記

微信id:ibotong

作者:伯通

「2013年12月27日,毛主席誕辰紀念日後的第一天,共青團中央進駐微博,由此展開捍衛我們輿論主動權,保障我們言論自由的陣地戰。也許當時的人並不會認為這件事情具有劃時代的意義。」——2017年2月,有網友在共青團中央第一條微博下方這樣評論道。

自以共青團中央為代表的「團派」橫空出世三年多以來,中國的公共輿論場早已乾坤倒轉、滄海桑田。

從「紅旗還能打多久」到「征途是星辰大海」,從「64%網友表示下輩子不做中國人」到「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願在種花家」。

曾經把持輿論場的舊勢力,要麼龜縮海外,要麼鑽營淘寶,還有不少名字已經無法查找,空餘那句「發微博猶如皇帝上朝」的囈語,供新勢力嘲笑。

對於一個13年底才開通微博及微信公號,16年底才註冊知乎,17年初正式開始玩B站,接下來準備開通QQ空間的ID來說,共青團中央的成功范式頗為另類。

這個擁有8800萬成員的群眾組織,歷經不斷摸索後終於找準了發力點——將自己塑造為人格化偶像。

「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如今,無論是體制的反對者還是支持者,都默認接受了「小粉紅」一詞。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曾出過一個數據策劃,叫《小粉紅是如何崛起的》,並將該詞定義為「網絡愛國青年的泛稱……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對體制的捍衛」。

然而在小粉紅流行之前,曾有一個在體制反對者中更朗朗上口的表達方式——「國旗婊」。

該詞由如今早已不見蹤跡的「灰鴿子銀水」於2013年8月創造,看到這三個字就不難感受到那個時間段的公共輿論風向。

據說曾有女留學生上傳在國外手持國旗照片,並引來一些女生的效仿,然而以體制反對者為代表的舊勢力,用撲天蓋地的「國旗婊」,將這些女孩噴得紛紛刪博。

共青團中央開通微博之後,曾試圖扭轉這一局面。

2014年國慶前夕,共青團開展了「我和國旗合個影」活動,號召愛國要大膽不要含蓄。

這也是團派第一次試圖主導網絡輿論,然而除了人民日報等官微、點子正雷希穎等體制支持者的捧場外,活動本身並未影響到其它圈層,輿論主戰場的調性亦未受到影響,至今還可以看到團派微博下方各種諷刺批評。

然而誰也沒想到,奇蹟會來得這麼快。

2015年1月28日,藝人韓庚在微博曬出自己在人民大會堂國徽下的自拍照。

令人意外的是,在那個「明星公開說愛國都會被罵」的年份裡,韓庚的愛國自拍竟然幾乎沒招來任何反對和質疑,評論區充斥著國旗和紅心的表情——「這種大規模的正能量發言,在當時是不可想像的」。

共青團中央在1小時後也加入到了轉發隊伍中,甚至早於大多娛樂媒體。

最終,該微博幾經愛國節點,至今轉發已高達3.4萬。

後來,團中央宣傳部新媒體處處長吳德祖,在一次培訓分享中感慨到:「於是我們總結出一個道理,能打敗公知腦殘粉的,只有偶像的腦殘粉。」

不得不說,歷經620(習近平與團中央新班子講話)、819(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講話)之後,共青團對於宣傳陣地的嗅覺,已經比其它國字頭機構更為敏感——2015年的臘月二十九,吳德祖拿到央視春晚的正式節目單後失望不已:

「最終還是沒有韓庚、TFboys、鹿晗、吳亦凡這些新生代青少年偶像的節目。」

「難道真是節目滿了裝不下?我看,還是不夠真正了解現在的孩子們最喜歡的偶像,缺乏解放思想、勇於創新的勇氣。因為不夠青春,會大失分!」

吳德祖的憤懣很快變成了行動。

同年5月4日青年節,韓庚與TFboys隊長王俊凱共同站在人民大會堂前,作為代表參加了共青團中央組織的「傳播青春正能量」優秀青年座談會。

一同與會的除了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團中央第一書記秦宜智外,還有日後將成為周小平妻子的歌手王芳。

(到了2016年,代表中還增加了主管帝吧出征的「趙日天233號」、愛國道長梁興揚,以及對霍建華說「牢記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靳東)

會後,看著韓庚和王俊凱在國旗後的笑臉,眾多「親媽粉」高呼「王俊凱啊,謝謝你教會了我少年偶像的意義!少年強則國強!」

剎那間,國旗婊的擁躉在近11萬條粉絲評論的洪流中,徹底迷失了身影。

彼時共青團宣傳部工作人員的心情,或許正如2017年最時髦的愛國話術——「如果奇跡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TG暖暖的

嘗到了偶像的甜頭後,團派迅速拋棄了固有的文宣策略。

除了收編周小平之外,還組建了一個涵蓋資本、藝人、寫手、製作方、平台方的「愛國者聯萌」,出產多種以濃烈情感來喚起集體共鳴的愛國產品,而該策略已經被《那年那兔》證明可行。

國家面前無偶像,粉絲面前無身段。

為了能夠放下原本嚴肅正統的面孔,受到互聯網原住民真正的接納,「團團」決定全面萌化自己的內容屬性。

一個標誌性的舉動是,在建黨95周年當天,共青團中央推送了「史上最萌紅歌」——《TG暖暖的》。

TG,即「土共」的拼音縮寫,意指中國共產黨,是上古時期幾大軍事論壇流傳下來的黑話。

在體制支持者口中,TG有蠢萌感,而在體制反對者口中,TG則有泥腿子執政的意味。總之是一個容易偏貶義的詞匯,本屬於官方絕不會碰觸的網絡語言。

然而當團中央官微發出「TG」時,無論B站還是雙微端的網民,仿佛都收到了黑話切口,此前從未有一個國家性質的機構會用「有點土」這樣的歌詞來形容執政黨。

如此江湖又略帶自嘲的表達方式,讓「團團」完成了關鍵一躍——從一個網絡ID,進化為一個具有人格屬性的魅力體。

用娛樂圈的行話說就是,共青團中央已經開始「賣人設」了。

《TG暖暖的》在創意上其實並不新奇,這種以動漫影片+改編唱詞混編而成的「萌系愛國影片」,此前早已在坊間開花結果。

而追根溯源,正如花千芳憑借從日本作家田中芳樹書中摘抄的「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走紅一般,此類「萌系愛國影片」最早也來自日本Niconico動畫網站——中國AB站的始祖。

2011年9月17日,一首名為《千本櫻》的電腦合音單曲登上Niconico。

這首日後斬獲1000萬播放量的神曲,歌頌了二二六兵變中泰然面對死亡的少壯派軍官:「少年少女戰國無雙,鋼鐵牢籠大開盛宴,斷頭台上俯視眾生」。

全曲節奏明快,自帶燃屬性,同人插圖為軍服卡通少女,擊中的全是宅眾軟肋,因此迅速流行。

僅僅兩個月後,一首名為《千本共》的中文翻唱影片便上傳到了A站,作詞者「羽神比肩」在被千本櫻燃到後,認為「當初為了新中國為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理想所懷揣的一腔熱血不應該被遺忘」,憤而下筆,創作了千本櫻所有國內翻唱中最著名的一首——

馬叔創立共有,工人從此昂首。

萬惡資本階級,迎來寒秋。

唯物哲學世界拯救,階級鬥爭人間潮流。

普天之下誰人敢秀,鐮刀斧頭。

隨後,馬克思主義哲學貼吧繼承了《千本共》中「馬叔創立共有」的精神,於2014年創作了紅色神曲《馬哲有點甜》。

被評為「沒有一個非共產主義者能聽完這首歌,因為所有人聽完後都會成為共產主義者」。

尤其是隨後二次改編的「蘇修版」傳唱更廣——

你也無所奈何,冷眼神鬼牛蛇。

革命理想不讓青春蹉跎。

你在冰海千丈絕不倒下的列寧格勒。

我在拼死捍衛鋼鐵碰撞的庫爾斯克。

果實絕不被篡奪,背後就是莫斯科。

於是,當2016年團中央下屬的「青微工作室」製作《TG暖暖的》影片時,在片尾字幕中特意鳴謝了「馬哲有點甜製作委員會」。

原因在於,《TG暖暖的》的前奏曲與《馬哲有點甜》的主題曲同為汪蘇瀧的《有點甜》,可以看出這是又一次衣缽傳承的過程。

這期間,「愛國者聯萌」中的其它成員,也貢獻了許多高票作品。

比如周小平任導演,紀念周恩來逝世41周年的《今日中國,如你所願》;

獨家網出品,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的《爺爺去哪兒》;

四月傳媒與天府事變聯合出品的《This is China》;

青年力網與讀家傳媒聯合出品,紀念中美南海撞機15周年的《你在何地?請返航!》等。

隨著愛國資本的不斷高漲,以觀察者網、獨家網、西征網、觀海網、青年力網、海疆在線、察網等為代表的愛國媒體群緊密團結在共青團中央周圍,打造了大量愛國內容產品,影片每次發上B站,彈幕中都是一水的「團費已交」。

坐擁7.2萬個微博、2.1萬個微信公眾號,以及周小平、饒謹等眾多第三方力量,團派賣人設產品的最終目的非常明確——「他們認同了團團,就認同了黨嘛。」

有本事刪除團團的發言啊

在公共輿論場上,欲成大V者可以不帥,可以沒錢,甚至可以樹敵眾多,但唯有一點是絕不可缺少的,那就是懟人的能力。

每一份話語權都建立在口誅筆伐的基礎上,是為社交媒體公理。

而共青團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青年偶像,也不能越過這一步。

事實上,共青團很早就參與了網絡撕逼。

2015年4月17日,加多寶與作業本的「燒烤」廣告引發憤怒,共青團發布調查,質問加多寶是否應當向青年道歉。

但本次事件中,共青團的作用僅僅是一個第三方聲音,沒有進入到主戰場。

2015年9月21日,共青團迎來了上微博後的第一個大考:當共青團中央發表「理直氣壯地高揚共產主義旗幟」言論後,超級大V任志強轉發了一句「曾經被這個口號騙了十幾年!」

此後雙方你來我往,互發長文,團中央宣傳部長景臨更是親自出馬。

然而尷尬的是,網絡主流聲音依然站在任志強一方,甚至任大炮文章的互動數量也比團中央的要好。還沒掌握網絡鬥爭精髓的共青團,一上來就碰到Boss,出師不利已成定局。

轉年到了2016年1月,帝吧出征蓄勢待發。

由於官方此前在周子瑜事件中表態不明,甚至有刪貼舉動,當共青團官微發布「台灣當歸」圖片時,網友深受鼓舞。

隨後的「紅軍不怕遠征難」、「90後,相信你們」、「兩岸青年文化交流展」一系列微博,更是大舉收割粉絲。

正是在這次活動中,網友給共青團中央正式起了愛稱「團團」。

接下來,就是共青團揚名立萬的一戰了。

一篇20萬轉發的文章不僅把趙薇摁得不敢抬頭,還連帶製造了#趙薇刪貼激怒共青團中央#的熱門話題。

以至於後人在審視趙薇戴立忍事件時,共青團是個無法回避的重要存在。

而團派也終於在不斷摸索中,找到了自己在網絡鬥爭中的最佳定位——包青天。

習近平不是說過嘛,「使團組織成為廣大青年遇到困難時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共青團中央立刻活學活用,在入駐知乎的第一篇文章中這樣寫到「也許,你會因為在網上仗義執言而被稱為‘小粉紅’‘阿共仔網軍’而感慨或憤懣。」

通過這樣的身份認同建設,共青團已經徹底成為了愛國青年的利益代言人、吃虧或憤慨之後第一個需要艾特的ID。

於是,當共青團發表「我和祖國談戀愛」的微博後,有人評價「這是微博歷史上最令人絕望的帖子之一」,共青團立刻轉發回懟「我就是喜歡看你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的樣子」。

於是,共青團在B站點擊量最高的影片不是愛國宣傳,而是《敖廠長疑似「被人威脅」事件全記錄》——敖廠長是B站最著名的遊戲類主播,因疑似被某遊戲廠商威脅而被迫刪除影片,共青團的撐腰瞬間點燃了B站,「有本事威脅團團刪影片!」

於是,共青團在知乎的高贊答案是這樣的——「堅決支持被學校報復的舉報學生維權、丈夫性侵自己的11歲侄女已截圖移交網警、痛仰樂隊支持大麻去罪化是缺乏良知、楊永信之舉已經在我團起草的未成年網絡保護條例中有規定、未成年人性侵我們不會坐視不管、重慶巫山童養媳事件已經移交全國婦聯……」

有網友評價「知乎早晚會變成不少群眾來網上討說法的網絡上訪中心。

現在看來,共青團的入駐實際上進一步加速了這一過程。」

結語

以最新出爐的2017年2月微博政務指數排行榜為例,TOP10的政務微博中有4個來自團派組織,共青團中央更是蟬聯冠軍,力壓「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平安北京」等超人氣官微。

隨著「1050工程」、「青微工程」的接連實行,團派的內外部力量都已今非昔比。而隨著藝人代言——萌系愛國——網上青天的三步曲打造,共青團的偶像人設更是堅不可破。如今,再沒有任何一家機構或個人,能在體制輿論戰場上與共青團掰手腕。

此情此景,不由得讓我想起一個笑話——

某人曾把一道考試題目發到微博上,內容是「齊天大聖作戰一旦吃緊,便從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子來參加戰鬥。21世紀的今天,科學卻能把這神話變成現實,這就是___」

這條微博,有人轉發給共青團中央。

閱讀原文

商務部鼓勵家庭儲存生活必需品無關台海,胡錫進降溫:兩岸雖緊張卻非箭在弦上

xxx

陸媒:有台灣民眾開始儲存求生物資。大陸網民很歡樂,有人想像統一後

xxx

小S發聲後網民分兩派對撕,官媒發話斥責網民亂扣帽子,風波已近尾聲

xxx

汪小菲為小S緩頰:她們期待兩岸和平。伊能靜上熱搜:我早就表態過了

xxx

汽車廠商想請吳亦凡代言,展現品牌精神:「重新做人的機會」;營銷團隊被全員開除

xxx

對小S一面倒的撻伐中,微博有個膽大的博主發文砲轟網民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