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快遞「紙箱」也隱藏著百億商機

本文來源:電商熱點

微信id:EC-hot

作者:王小孟

快遞「垃圾」背後的百億商機

雙十一已過,想必現在的你,都沉浸在狂拆快遞的喜悅之中吧。

能預料到,當第一時間收到快遞後,大部分人的操作流程大致是,拿剪刀劃開膠帶,拿出貨物,最後將塑料包裝和外包裝紙盒一並扔進樓下垃圾桶,愉快的一天就這樣結束了!

但你有沒有想過,一些不可降解塑料袋、減震發泡等材料,如果不進行有效處理,將對環境造成非常大的汙染;紙箱、可回收塑料材料不進行二次利用,同樣也會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每年塑料袋使用高達500億個,但大部分迴圈使用率不足50%,現已有1300萬噸塑料垃圾漂流到海洋,對生態環境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害。

聯合國表示,再這樣下去,到2050年,海洋垃圾將會比魚還多!

沒想到吧,你的無心之舉已經不知不覺影響到了全人類!

而在我國,剁手一族買買買之後,快遞包裝丟棄之後的回收率不足20%,剩下的80%大多都進入了垃圾焚燒廠和填埋場。

毫無疑問,從環保角度來說,這簡直就是極大的浪費。

但很戲劇性的是,這些不起眼的快遞「垃圾」,背後藏著的竟是無數人追求的百億商機!

為什麼這麽說?

一是因為這個市場擁有巨大的想像空間。

數據表明,2018年全國共消耗快遞包裝材料941萬噸,其中紙類包裝材料重量約占91%,塑料類包裝材料重量約占9%。

我們保守點講,按照市面價1元/公斤來算,光紙箱就能達到856億,再加上這2年來的快遞增量,目前估計已經達百億!

二是這個市場競爭不是很大。

看看前面所說,我國快遞包裝回收不足20%你就明白了。

因為廢品回收是一個苦力活、髒活,現在的大部分年輕人幾乎都不會選擇這個行業的。

所以,市場競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可以說,大家看不上的快遞「垃圾」,已經是走在了時代的風口之上。

收廢品年入20萬買房

想必很多人不相信,但真實的案例其實就發生在我們身旁。

在今年1月,來自甘肅天水,42歲的虎大姐,就因為在鄭州收廢舊紙箱的事上了微博熱搜。

這位虎大姐,每天工作將近10個小時,而每天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走街串巷收集紙箱。

在外人眼裏,六七十斤重的紙箱,她一只手就能拎起來。

另外,從她的口中我們得知,她一年的收入有近20萬!

如今已經攢了七八年,為家裏的兒子在鄭州買了一套90萬的房子。

年入20萬,也就是月入將近2萬。

要知道,我國目前擁有14億人口,但實際勞動人口才8億。

在這8億當中,還有大部分屬於基層的勞動人員,他們的收入徘徊在1000~3000之間。

毫不誇張的講,月入近2萬,已經超過了我國90%以上的人群。

除此之外,在上個月,就有一位業余的老大爺因為回收快遞紙箱一事,吸引了許多人的眼球。

在海南師範大學圖書館後的快遞網點,一位老大爺正襟危坐,面前擺了一張小桌子,左手邊是環保箱,右手邊是「免費拆快遞」的標語,手裏拿著小刀,靜靜等候著每一個路過取快遞的同學到來。

這位大爺名叫崔福生,來自內蒙古,今年已經61歲了,因為外孫女在大學附近上小學,他便同老伴來到了海南,因為閒不下來,索性就做起了廢品收購的買賣。

崔大爺表示,如今他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平均每天可以收百余斤快遞紙皮,每天至少收入百元以上。

如果再碰到雙十一這種大促,那日入更是至少翻3倍以上。

雖說這樣的收入也不算多,但是請不要忘了,別人可是業余的。

在許多正兒八經的職業面前,估計這樣的業余收入已經吊打了許多工薪階層。

所以,千萬不要小瞧廢紙箱回收這們生意,殊不知,別人的收入往往是你的數倍!

這是連馬雲都看上的綠色生意

很久之前,馬雲曾在微博上寫道:「未來的快遞業,『快』保證不輸,『綠』才能贏。」

也就是說,誰能在商業模式中優先考慮環保、迴圈利用,那誰就能在未來勝出。

這話說的其實一點也不假。

根據快遞市場監管報告顯示,2019年,快遞業務量超600億件,增量突破100億件。

這就間接表明,在這600億件快遞當中,同樣也有著600億個快遞包裝,如果按照市面上的行情來估算,裡面必然是有著巨大的商機。

所以,不出意外,馬雲出手了!

就在去年8月,菜鳥聯合旗下的四通一達,在上海發布了「回箱計劃」。

這個「回箱計劃」是什麼呢?

顧名思義,該計劃就是指菜鳥旗下快遞企業的社區網點,會鋪設一批回收箱。

顧客取完快遞之後,可以將快遞包裝盒放到回收箱裡面,完好無損的則可以幫助其他顧客在寄件的時候實現二次利用。

這樣既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同時又貼合了綠色環保的理念,最後還能實現廢舊紙箱的回收迴圈再造,降低成本,獲得一些商業利益,可謂是一舉多得。

同樣,京東物流也不甘落後。

之前,京東物流曾在北京試水過共享快遞盒,結合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記錄,消費者可以在訂單後台自由選選擇:選擇普通紙箱會收費2~3元,選擇共享快遞盒則完全免費。

蘇寧呢?要知道,張近東是最早提出綠色回收的意見的。

在前幾年的兩會上,他曾多次建議制定迴圈包裝國家標準,完善綠色包裝回收體系。

於是,在2016年,蘇寧物流就開始落實共享快遞盒項目。

有沒有發現,在這些物流大佬的背後,其實藏著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色物流是大勢所趨,資本敏銳的嗅覺絕不會輕易錯過。

但是,光靠資本並不能完全做到綠色物流。

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有責任,也有義務,去選擇支持快遞包裝的綠色回收。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偉大目標!

閱讀原文

封號、破產、裁員,亞馬遜中國賣家的艱難60天

xxx

中國有一群神奇的電商工作者,人稱「莆田系賣家」,你會的,都是他們玩剩的

xxx

新華社報導很多盲盒被廠商用來清庫存,呼籲別買

xxx

杭州59歲大姐做社區團購幫鄰居買東西,一天營收人民幣五千元,一天賣150隻鴨子

xxx

中國各大二手交易平台默許大量買賣「品牌空瓶」,官方徹查後提交整改方案

xxx

逛拼多多的人首次多過淘寶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