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上觀新聞
微信id:shobserver
搭飛機、坐高鐵出行時
你最怕碰到什麼情況?
是其他乘客吃「有味道」的食物?
是車廂內孩童打鬧嬉戲?
還是看視頻時聲音公放?
出門在外
這些情況還真不少見
如果你遇到了
通常會怎麽做?
近日,在某飛往上海的航班上
就發生了下面一幕
視頻顯示
一年輕媽媽懷中的幼童哭鬧不止
遭到一男乘客嫌棄埋怨
女子當即憤怒回擊稱:
有本事你下去,還坐什麼飛機
男子也毫不客氣地回應道:
那你跳下去啊
兩名乘務人員提出
請該男子去後面入座的建議
並解釋孩子還比較小
但遭到了男子的拒絕:
你給她換個位置
孩子小也有辦法哄
對此,網友們看法不一
有網友稱,
可以理解嬰兒的哭鬧
寶媽帶嬰兒出門不容易
也有部分網友認為
女子態度不好,
給別人造成麻煩
應該放低姿態不該怒氣對人
不少乘客真的會因孩子哭鬧而倍感困擾
但實際上,寶寶坐飛機哭鬧可能並非孩子「不懂事」
而是真的感到不舒服
這與咽鼓管發育問題有關
# 寶寶坐飛機可能感到不適
飛機在起飛爬升和降落階段會產生較快的氣壓改變,從而導致耳膜內外的氣壓不對等,對耳膜造成擠壓引起疼痛等不適反應。
咽鼓管功能差的嬰兒、青少年以及感冒患者、鼻炎患者等人群,比較容易在飛機升降過程中產生疼痛不適,所以帶寶寶坐飛機,要注意采取一些防止壓耳朵的措施。
這些行之有效方法一般有:吞咽、咀嚼、按摩(用手指伸進耳孔內,輕輕的晃動手指,或用手掌按住耳朵,再鬆開,如此反復實現耳內外壓力平衡)、耳塞和打哈欠、打噴嚏、擤鼻涕等。
在這些方法中,對於尚未具備充分咀嚼能力的一歲以內的嬰兒來說,只能採用吞咽的措施——方法上是給寶寶在起降過程中餵他愛喝的液體食物,如果汁、白水、奶等。
對於已經具備充分咀嚼能力的2歲以上的寶寶來說,則可以採用吞咽和咀嚼兩種方法了——主要是給寶寶在起降過程中喝水或者吃些安全健康的小零食。這樣,就能有效給寶寶減低飛機起落帶來的壓耳朵等不適和哭鬧了。
其實,如果家長向鄰座乘客和工作人員及時解釋寶寶的發育情況
一般他們都能理解和配合
成功的事例比比皆是~
2017年10月
寧波飛西安的航班上,
一位媽媽上飛機後,
給艙內其他旅客每人發了一份小禮物,
並附卡片:
「我是來自寧波的Wendy,
我剛剛一歲半…
獨自帶我的媽媽擔心
我的哭鬧會打擾到您,
這裡有耳塞和小糖果,
希望能減輕你的困擾……」
2020年10月13日
上海一對年輕夫婦帶剛滿一歲的孩子
坐飛機去成都遊玩
孩子媽媽擔心孩子哭鬧
給同艙的其他旅客
每人準備了一份小禮物
裡面有耳塞和小糖果
對此網友表示:溫暖
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為了有效安撫機上的認生寶寶
家長還可以帶些寶寶
平時睡覺一定要拿的安慰物上飛機
這樣,在長途旅行中困倦的寶寶
會更有安全感一些
最後
希望大家能互相包容
多多換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