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新社
微信id:cns2012
作者:任思雨
最近,一種聽上去頗為洋氣的文學正在網上瘋狂傳播——凡爾賽文學。
先來看一道選擇題:
老公給我買了一輛蘭博基尼,後續該怎麽接?
A、 要300多萬呢。
B、 放在我家豪宅裏可真漂亮!
C、 可是顏色好醜哦,直男真的土。
如果你選擇了C,那麽恭喜你,你深諳凡爾賽文學的精髓了。
凡爾賽文學並不是中法文學友好交流的衍生產品,而是網友們自創的一種文體,由一位情感作家在微博上發揚光大,繼而引發了全民的狂歡。
這種文學的主要陣地在社交網絡,特別是朋友圈,最大的特點在於不經意間地露富、拐彎抹角地炫耀、潤物細無聲地展示一種高端品質生活,那些看似樸實無華且枯燥的朋友圈背後,都有一個隱約的主旨:
「哎呀人家也不想這樣啦,可我就是這麽富/帥/美/厲害怎麽辦?」
實際上,凡爾賽文學早已經在社交網絡流傳了大半年,用何炅的話總結說,凡爾賽文學就是「用最低調的話,炫最高調的耀」。
其創始人、微博幽默博主「小奶球」接受採訪時表示,她是從講述18世紀末法國凡爾賽宮貴族生活的日本漫畫《凡爾賽玫瑰》中找到了靈感。
「就想用這個詞來嘲諷那些人,他們無疑就是想用一種『樸實無華』的語氣來表達高人一等的感覺。」
而它近日的火爆,來源於一位情感作家「蒙淇淇77」發的微博。
這位作家自稱住在大別墅、開著特斯拉,最常打卡的地方就是北京東三環一處高端購物中心,來感受一下:
想流眼淚怎麽辦?千萬不能一個人在家哭,更不能去象牙山哭,一定要狠狠憋住眼淚,去維多利亞港哭、去巴黎哭、去紐約哭、去倫敦哭:
如果你想學習凡爾賽文學,應該好好參考這位博主的「創作手稿」,一條合格的凡爾賽微博,一定要字斟句酌,不改上個七八次根本不算完。
想要引用名言的話,建議再往上找找,有盧梭就先不用張愛玲:
嚴格意義說來,這位情感作家的博文還沒有得到凡爾賽文學的100%真傳。
根據「小奶球」的視頻總結,凡學有經典三要素:
1.文字先抑後揚,明貶實褒;
2.自問自答,喜歡在評論區裏「統一回復」;
3.能夠靈活運用第三人稱視角,借助他人之口來稱贊自己。
「我的土貨老公扔了我女兒買的Gucci童鞋!」
「當家裏沒有酒精的時候,默默地掏出SK-II擦拭消毒,畢竟在我眼裏,這玩意就是個酒精。」
除了文字上的大量定語狀語,表情和定位也是凡學的加分項。
比如哭笑不得的表情最適合表達那種「淡淡的無奈」,而品牌旗艦店、跑車4S店、高檔餐廳、頭等艙休息區可以顯得更有品味。
需要注意的是,凡學和直接炫耀有著很大的不同,直抒胸臆在這裡怕是只能不及格,優秀的凡爾賽文學,應該有起伏頓挫、先抑後揚,它的精髓在於謙虛的「平凡」,以及背後隱藏的「雖然但是」邏輯。
總之,凡學看似漫不經心,操作起來則需要百般刻意,只有仔細研讀、時常溫習方能悟透其中真意。
於是,在深刻品讀了凡學一天之後,網友們開始發揮創意,交上了自己的作業:
- 凡食物:
「說出來挺不好意思的,我是最近才知道雞蛋有殼的,以前都是吃管家剝好的,一直以為雞蛋都是白色的軟軟的。」
- 凡學術:
「和閨蜜搞論文,提議給各自的男朋友發『發不發論文』,過了15分鐘還沒回我,我要炸毛了,閨蜜突然驚訝地叫,我轉頭就看到他大步朝我走來,沉聲說:『我發一篇C刊剛好要用15分鐘。』」
- 甚至搬出了各種「凡爾賽鼻祖」,比如昆侖派掌門夫人韓娟(請自帶語音朗讀):
「沒勁透了,就是看著還行,實際上吧,也就是出門威風點兒,手頭寬裕點兒,生活舒服點兒,沒有別的好處。」
- 還有詩仙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就在凡爾賽文學迅速火爆出圈之時,它也變成了一場玩梗遊戲,沒什麼深刻意義,但的確是人們的快樂源泉。
大家的品鑒熱情,還在於忍不住想戳穿這些浮誇之下的面目。
比如用蘋果手機發微博的博主,秀轉賬的截圖卻顯示是安卓螢幕?
炫耀開敞篷車去大學食堂吃飯,曬的卻是其他網友剛拍的圖?
如今,這位博主的微博下已經形成了很有意思的對比,比如昨日的一條凡爾賽語錄:
「我長頭髮時經常忘帶髮帶,他就買了一打髮帶,不同顏色的。每次我出門,想紮頭髮就找他。」
「重點是,每次他手腕的髮帶顏色,都和我衣服顏色很配,每次都是同色系。」
「他說他出門前會根據我的衣服,拿不同的髮帶。細節處的甜,才最動人。」
轉發區卻都在為另一位網友的創意點贊:
「今天和謝廣坤聊天時突然想起一件事。我每天都吃大蔥蘸醬,他就買了一車大蔥。每次我想拿大蔥來蘸醬時,就找他。」
「他怕我膩歪,買了不同產地的大蔥。章丘的,臨沂的,菏澤的,膠州的,棗莊的,我每天都能吃出不一樣的味道。細節處的甜,才最動人。」
但更耐人尋味的是,在注意力經濟之下,「黑紅」儼然成了另一種紅法。
就在大家還津津有味地品讀凡爾賽金句時,這位博主已經發了兩條廣告帶貨,在網友們的關注和流量中自得其樂。
凡爾賽文學的主角們極盡誇張修辭之能事,展示著自己被愛、被財富包裹的「甜蜜負擔」,但細想想,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似乎又有蹤跡可尋。
比如可以網購的朋友圈文案、可以包裝的網絡人設,凡爾賽學者們儘管用上了山路十八彎般的委婉,但仍然期望著被觀眾注視、仰慕,用物質化的符號裝點著有些虛榮的內裏。
有人覺得,凡爾賽文學只是一場滿足自戀的虛偽造夢,也有人認為,秀優越、曬生活都是他人的自由,畢竟「炫耀是自己的,尷尬是別人的」,看著一樂就好了。
大家熱愛模仿凡學,也是在用幽默戲謔的方式來表達對這種「尷尬」的態度,與其沉溺在精心鋪就的幻象中,不如腳踏實地抓住身邊真正的生活。
已有4萬人加入的豆瓣「凡爾賽學研習小組」介紹中這樣寫道:「如果能讓凡po們意識到自己價值取向中的問題,把注意力轉移到美好生活的實質上,而不是刻意營造一種虛偽的、代理的自我感覺良好以及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社交散發上,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也許過不了幾天,「凡爾賽文學」就會和許多爆紅過的梗一樣,又被網友們的其他新梗所代替。
所以今天,你還在讀凡爾賽文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