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條腿,隻身一人走過大半個中國,畫了上千幅《蒙娜麗莎》

本文來源:世界華人周刊

微信id:wcweekly

作者:藝非凡

「我想憑自己的本身吃飯,憑本事吃飯的人從不卑微。」

過去30多年裏,在北京、廣東、重慶等地的街頭,有人不時看到一個4平米的巨大《蒙娜麗莎》在地面上微笑。

畫作周圍聚集著幾十號圍觀群眾。

人群中間,有一個人的手在不停描繪。

他幾乎匍匐在地上,滿身粉筆屑,因為他只有一條腿。

▲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這個人就是從蘭桂。

從20歲出頭到58歲,從蘭桂靠著一副拐杖、一盒粉筆、一身行囊,隻身一人走過了大半個中國。

01

生於1962年的從蘭桂,是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

16歲時因骨腫瘤左腿截肢,為了給他看病家裏花光了所有積蓄,因而在很小的時候,從蘭桂便輟學成為了一名護林員。

▲ 圖片來源:NBTV1

後來,隨著年紀增長,從蘭桂逐漸厭倦了這份枯燥的工作。

他不想此生就這樣度過,他還想去看一看外面更廣袤的世界。

考慮到家中困難,從蘭桂不願成為家庭負累,他立志要憑借自己的本事走出大山。

因此,在20出頭,他便毅然離家,前往大城市打拼。

然而,真正走出去後,從蘭桂才體會到現實的艱辛。

▲ 圖片來源:NBTV1

因為殘疾,加之文化程度不高,他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無奈之下只能寫字討生活。

有時甚至還需要到菜市場、集市去討些吃穿用度。

其間,他住過大橋、睡過馬路,遭遇過被頑皮的孩子丟石子,也碰上過醒來發現辛苦攢下的錢全被人偷走……儘管生活充滿磨難,但他卻從未退縮。

就這樣流浪了幾年,一個偶然的事件改變了從蘭桂的人生軌跡。

▲ 圖片來源:NBTV1

那是1991年的夏天,29歲的從蘭桂流浪到湖南岳陽,在一廣場上見有位殘疾人坐在地上,身前放著一塊寫滿自我介紹的布巾。

於是,他也買來白布和筆效仿,不久便引來路人圍觀。

其中,有位路人誇贊從蘭桂字寫得不錯,詢問他是否可以再寫一次。

由於布上已經寫滿了字,從蘭桂就順手拿起撿來的粉筆寫在了地上。

沒想到的是,在他手寫的過程中,圍觀的路人越來越多,且紛紛叫好。

這讓從蘭桂倍感驚喜、振奮。

於是,打那以後,他就開始每天都在地上寫粉筆字。

02

從蘭桂的粉筆字越寫越好,寫得久了之後他還會在旁邊作上一些簡單的畫。

由於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畫畫常常受限。

因此,每到一個城市,從蘭桂除了去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參觀遊覽,還會特意跑到大學裡去學習繪畫知識。

▲ 圖片來源:NBTV1

在北京時,他最喜歡去大學最集中的海澱區,和學生們交流、溝通。

有一次,在參觀中央美術學院的時候,從蘭桂看到學生們正在上課,強烈的學習欲讓他不由自主地就走進了教室。

本來他還擔心自己會遭到驅逐,結果老師在了解到情況後非但沒有趕他出去,反而還當場教授繪畫基礎知識,指點他作畫。

並且為沒有借書證的他特開了綠色通道,允許他進館免費閱讀學習。

▲ 圖片來源:NBTV1

深受觸動的從蘭桂便決心提高自己的畫技。

於是,在流浪途中,他用積攢下來的錢先後在河南洛陽、廣西玉林上了繪畫培訓班,系統地學習了素描知識。

當然,多數時間,從蘭桂還是以自學為主。

那幾年,他制定了嚴格的技能提升計劃,今天學什麼,明天練什麼,本子上都標得清清楚楚。

1992年,從蘭桂流浪到廣州,正值廣州舉行書畫藝術品博覽會,那時候每晚住宿費只要5元錢,他卻捨得一連10多天,每天花12元買門票進去觀摩學習。

正是靠著這種毅力、決心和反復練習,從蘭桂的畫技飛速提升,從一開始臨摹的球形、多面體,可以畫到龍 、天鵝等動物。

▲ 圖片來源:美術志

等到動物都畫得惟妙惟肖後,從蘭桂又開始臨摹起了人物。

有梵谷、畢加索等大師的名畫

▲ 圖片來源:美術志

▲ 圖片來源:美術志

▲ 圖片來源:臨沂資訊網

也有馬克思

▲ 圖片來源:美術志

聶耳等名人

▲ 圖片來源:美術志

各種人物畫像,他都能信手拈來。

03

就這樣,從蘭桂靠著畫畫過上了藝乞的生活。

他的粉筆畫栩栩如生,每每引得路人贊嘆不已。

他想創作更美、更富有寓意的畫,於是,他想到了之前在書中看到的《蒙娜麗莎》。

「你的眼神,帶著千萬情誼。你的微笑,帶著無比的魅力。

當你我的目光聚到一起,時間仿佛也停頓了。

啊,蒙娜麗莎,我的女神!

我願意拿起我手中的粉筆,刻畫你復雜的表情,解密你一直保守的秘密。

如果,有一天,我會離去,我會讓人們把我埋葬在你的微笑裏。」

▲ 圖片來源:美術志

蒙娜麗莎的微笑深深地印刻在了從蘭桂的腦子裏,為此他還自創了這首詩歌《啊,蒙娜麗莎,我的女神》。

他反復揣摩《蒙娜麗莎》的精髓和特點,思考每個部分的比例和位置、嘴角的傾斜角度。

經過一遍又一遍地練習,從蘭桂筆下的蒙娜麗莎越畫越好。

因為在全國一百多個城市畫過一千多幅《蒙娜麗莎》,他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地畫藝術家」「流浪達芬奇」。

粉筆畫相比其他畫,需要考慮很多其他因素,比如溫度和天氣。

有時候突然下雨,作品就會被雨水沖刷得面目全非,而一個畫作從描摹到成型,常常需要5個小時甚至更久的時間。

每次作畫前,從蘭桂都要往手指上裹一層透明膠帶,以防手指被磨掉皮。

但由於雙手與地面經常摩擦,他的指關節還是生出了厚厚的老繭。

加上常年伏地作畫,他的腰背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時常需要拔罐理療。

▲ 圖片來源:壹點經濟

儘管作畫不易,但這麽多年來,從蘭桂始終保持著一個習慣:不管圍觀的人直呼有多可惜,他還是會擦掉辛苦創作出來的粉筆畫。

▲ 圖片來源:美術志

原因是他覺得能在一座城市賣藝糊口就應感恩,而不應增加環衛工人的負擔,更不能影響市容環境。

04

雖然一路上遭遇了很多磨難,但從蘭桂總是記著別人的好,記著那些溫暖的時刻。

比如坐火車時,列車員見他行動不便就把他背到車廂;

比如有路人不僅給他買食物,還把他送到住處;

比如流浪期間從蘭桂還收了一名徒弟,徒弟主動幫他建了一個快手賬號,幫他上傳畫作,加入粉筆家族,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因此,從蘭桂總是心存「受人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善念。

當路人向他打聽身世時,他不願接受大家好心的施舍,靠著別人的憐憫而活,更喜歡通過畫畫創造出自己的價值。

他說:「我想憑自己的本身吃飯,憑本事吃飯的人從不卑微。」

▲ 圖片來源:油畫醬

雖然收入有限,他卻樂於奉獻,經常把錢寄回去補貼家用,讓家人能買上幾斤肉,改善改善伙食。

每當看到落魄的乞討者,他也總會買些食物分給對方。

從蘭桂的旅行包裏還裝著一張張皺巴巴的紙,那是他的捐款記錄。

汶川地震、盈江地震、玉樹地震,從蘭桂從不放過任何一個回報社會的機會。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不僅第一時間通過網站捐款,還構思創作了一批以鐘南山、李蘭娟為主的抗疫人物畫像,以向眾多抗「疫」醫護人員致敬。

▲ 圖片來源:美術志對於從蘭桂來說,能發揮自己的效力,給到別人幫助,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05

今年8月,從蘭桂回到家鄉。

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他在距離老家10公里的竹泉村安家落戶。

在那裏,從蘭桂不僅有了穩定的生活和收入,每天還可以拿起粉筆,為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展示粉筆畫藝術。

國慶期間,叢桂蘭還在竹泉村辦了粉筆畫展。

雖然規模不大,但他也做了充足準備,經過反復修改、定稿,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才趕在節前完工。

一來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二來也圓了自己多年來的辦展夢。

據悉,他的畫展,11月還將在竹泉村景區繼續展出。

從蘭桂的事跡引起了很多媒體的關注,其中也包括《朗讀者》。

10月17日,從蘭桂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的朗讀亭外作畫,三台機位全程直播,主持人董卿也從演播室來到現場,與他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動。

▲ 圖片來源:《朗讀者》流浪近30年,再次回到家鄉,叢蘭桂的內心非常感慨,他深情朗讀了自己寫下的散文《夢裏家鄉竹泉村》以表感謝。

當天,央視頻客戶端對從蘭桂的網絡直播從早上9點開始,一直持續到下午6點。

40多萬人在線觀看,大家都被他的身殘志堅、自強不息所打動。

叢桂蘭表示,希望將來能開一間自己的畫室,更希望有一天能去羅浮宮親眼看看《蒙娜麗莎》的真跡。

毛姆曾說:世上有兩寶,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行動自由。

很多人擁有健全的體格,卻常常懶怠行動,也不追求深刻。

而有的人,就像從蘭桂,儘管生活給予了很多曲折和磨難,但他們卻從不放棄自我,追求卓越。

▲ 圖片來源:彩鉛繪

真正應了那句: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幹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勞的意志。

忍別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別人所不能吃的苦,終能收獲別人收獲不到的收獲。

上帝給每個人都設置了險關和風景,至於你是否願意去撥雲見日,又能窺到多少風光,還是得全憑自己努力踮腳。

閱讀原文

林書豪確診新冠肺炎,有打過疫苗。微博湧入3.7萬留言鼓勵,熱搜第一

xxx

沒有童年、跳水滿分的14歲全紅嬋正獲得各地旅遊邀約,「終身免費遊」

xxx

本來就是公務員的《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到上海市政府上班了

xxx

在中國,如果從3歲開始準備,幾歲可以當上奧運冠軍?

xxx

在人潮爆多的廣州火車站旁開小超市能掙多少錢?

xxx

扳倒吳亦凡的「都美竹」正被多間公司搶注商標,還有人註冊了「吳簽」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