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北美留學生日報
微信id:collegedaily
作者:蜻蜓隊長
特朗普贏了?
至少他單方面這樣宣稱了。
一小時前,特朗普發推特說,自己贏得了美國2020年大選。
剛剛特朗普也在白宮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來慶祝他宣稱的勝利。
但是,官方的結果都沒有出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特朗普勝券在握,拜登能夠翻盤的機會很小。
當然,民主黨並不認可這個說法,還在最後的掙扎。
從目前的搖擺州差距來看,幾乎都是支持特朗普。
除非拜登可以再拿下三個搖擺州,不然勝算為零。
截止發文前,佛羅里達和俄亥俄州(兩個至關重要的票倉)已經被特朗普納入囊中。
拜登已無翻盤可能。
不光如此,眾議院和參議院的選舉也對拜登領導的民主黨不利。
眾議院和參議院基本上也被共和黨占領。
2020年美國大選,上億美國人徹夜排隊,擠爆投票站。
直接刷爆美國百年來的選舉記錄。
因為疫情期間的郵寄選票規定,導致計算選票難度增加,時間增加。
美國註定要度過一個不眠之夜。
在推特上,兩人也互不相讓。
拜登認為自己沒有輸,特朗普覺得自己已經贏了。
白宮外,兩人的支持者大打出手,場面一度混亂。
其他地區也嚴陣以待。
美國國民警衛隊車輛進入芝加哥。
誰能想到,2020美國大選投票日,竟然以一場罵戰做為終結。
目前不知道美國社會會不會接受特朗普這樣的單方面宣布的勝選。
但是即便是拜登後面翻盤,特朗普也有各種手段來把總統寶座搶回來。
即使拜登勝選,特朗普也有手段搶回來
目前的情況當然是特朗普的贏面更大。
但如果拜登逆風翻盤的話,特朗普也能通過Plan B把總統寶座搶回來。
大家是否還記得,特朗普挑選的保守派大法官巴雷特已經宣誓上任了。
這一事件的產生,堪比美國政壇的又一次地震。
此前我們曾經分析過,巴雷特作為典型的保守派人士,進入美國最高法院,
特朗普在大選前的這步棋,可謂是走得深謀遠慮,
不僅為共和黨保守派勢力贏得了未來美國數年內話語權,
更為自己岌岌可危的連任之旅挽救了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特朗普在開票後,發現個別幾個州的選票十分接近,且拜登以微弱優勢勝出的話,特朗普可以立刻宣布選舉存在舞弊,並宣布要在這幾個重點州進行重新計票。
而當時民主黨拜登這邊一定不會同意,則這件事會由最高法院決定,而當下的最高法院已經是保守派的天下,有三位大法官都是特朗普親手送上去的。
最終特朗普會在最高法的判決下把總統寶座搶回來。
這樣的一番騷操作,在20年前的美國就上演過。
但如果特朗普順利的連任
美國加速向保守主義發展
人類將迎來更迷茫的四年
政治「可能」讓一個國家成為地獄,
但是,
它卻「不可能」讓國家成為天堂。
換句話說,
政治多能抵達的上限不會那麽高,
但是,
它所能抵達的下限卻可以非常的低。
如果說,2016年那次選舉,特朗普被選上是因為僥幸。
那麽2020年,特朗普仍然被選上,那就真的是美國的民意。
世界正在發生巨大的轉變。
儘管臨近大選的前一周,幾乎所有主流媒體和民調數據都不再看好特朗普會贏得選舉。
但事實仍然是——
拜登走了希拉蕊的老路,特朗普又成為了「天選之子」。
特朗普連任結局已定,即將開啟新一個四年任期。
作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的總統,特朗普在未來四年又將會將世界推向哪裡?
大選前一星期,美國媒體風向突變
除了最有名的「義烏指數」預測他能競選成功外,在大選前一周,美國多家媒體已經開始調轉風向。
紛紛預測11月3號,特朗普仍然能夠連任。
儘管大選前,「厭普情緒」已達頂峰,但這也只是在媒體的宣傳和各種民調中顯示而已。
「特朗普即將落選」,現在看來是一種被放大的樂觀情緒。
現實仍然是殘酷的。
回頭來看,大選前夕,兩黨釋放出彼此的「醜聞」和「內幕」。
拜登深受其害,其子Hunter的烏克蘭實錘,對他的影響幾乎是致命的。
而且這次是實錘指責,盤點一下拜登手上的政治籌碼,除了歐巴馬任內擔任美國副總統的一些「政績」外。
甚少有一些特別的貢獻。
特朗普的政治遺產有哪些?
在特朗普4年任期內,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當初競選時的承諾?代價又是什麼?
他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將國際局勢攪得天翻地覆?
接下來,我們就盤點一下「特朗普」任期內的那些事兒。
成功大幅減稅
特朗普上任前承諾過三件事:
1.把希拉蕊關進監獄;2.推翻歐巴馬的醫療改革;3.為所有人減稅。
前兩項都失敗了,但是為所有人減稅做到了。
特朗普推動美國31年以來國會首次修改稅法。
對於聯邦政府的個人所得稅來說,平均稅率在14.5%左右,基本沒有大的變化。
但問題在於,繳稅的人群分布非常不平衡。
對於3萬美元以下的人群。這些人由於收入太低,不光不用繳稅,還能享受到政府補貼,因此這些人的實際稅率是負的。
但是年收入10萬美元以上的人群。這些人群加起來不過是總繳稅人口的16%左右,卻要負擔86%的所得稅,其擔負的平均稅率為20.6%左右。
特朗普開始下一個任期後,有市場分析師認為,他會延長2017年的稅改政策,並且對富人更有利。
尤其是百萬富翁們會大獲裨益。
許多減稅措施將於2025年底到期,其中包括降低個人所得稅和對企業主的額外減稅。
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所有收入群體的稅率都將回到法律頒布前的水平。
頻繁「退群」,重新制定規則
據不完全統計,特朗普當選後「退群」情況如下:
- 2017.1.23, 退出TPP
- 2017.6.1, 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
- 2017.10.12,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2017.12.2, 退出全民移民協議
- 2018.5.8, 退出伊朗核協議
- 2018.6.19, 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 2018.10.3, 決定退出《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
- 2018.10.17,啟動退出萬國郵政聯盟程序
- 威脅退出美韓自由貿易協定
- 威脅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 威脅退出世界貿易組織
特朗普的目的非常明顯,美國不願再當「世界警察」,想要以一個更加自私的身份獲得更多的利益。
隨著中國製造業的崛起,美國深感威脅。
繞過自己在製造業直接競爭方面的弱勢,通過構建新圈子,建立生產和銷售相對封閉的市場。
通過政治軍事金融等優勢,建立更強的資本保護及少受約束機制。
美國便可在製造業處於相對弱勢的前提下,圍堵甚至遏制其他製造業強國的發展空間,再次拿到規則制定權的巨大紅利。
從伊拉克、阿富汗撤軍
2020年10月,特朗普下令從阿富汗全面撤軍。
一方面可以縮減軍費開支,減輕財政壓力;
另一方面,特朗普一直貫徹「美國優先」政策,不再以犧牲美國大兵,來維系「世界警察」的面子。
特朗普非常需要緩一口氣,來解決美國國內的製造業回流問題。
而苦戰19年的阿富汗戰爭,勞民傷財,消耗非常大,與塔利班簽訂和平協議是為美國回血爭取時間。
2020年是大選之年,撤軍勢在必行,簽訂了和平協議就是特朗普的政績。
但是,美國是絕對不會放棄干涉阿富汗的。
阿富汗具有重要戰略價值,根本不是金錢所衡量。
阿富汗是美國控制世界,抑制中國崛起的關鍵。
美國曾經提出一個「大中東計劃」,核心就是通過控制全世界的石油,從而控制世界。
當時,波斯灣產油國家只有伊拉克和伊朗不受美國控制。
2001年以911事件為導火索美國占領阿富汗。
2003年又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入侵伊拉克。
伊朗腹背受敵,被美國左右夾擊。
特朗普撤軍只是選舉和財政上的考量,在下一個任期中,他對中東地區的政策並不會發生本質上的變化。
在美墨邊境修牆
在中文媒體和美國媒體的左右夾擊中,特朗普「修牆」被看成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為什麼要修一個沒什麼實際用處,又耗費巨大,且容易被破壞的牆呢?
先看一下2016年,特朗普的選民都是誰再說這句話。
2016年大選,特朗普的戰術基本上是「農村包圍城市」。
大量的鄉村地區民眾,將特朗普送進了白宮。
特朗普想要連任,必須對他們有所回報才可以。
他們想從特朗普手中得到的絕對不僅僅是利益,而是一種信念。
什麼信念?
拯救美利堅,拯救美國文明。
他們認為自己手中的選票可以改變這一切,減少移民進入,從而拯救美國。
所以從特朗普競選的第一天起,就開始給選民灌輸「修牆」的意識。
向中國征收懲罰性關稅、並將中國定義為匯率操縱國
2019年3月22日特朗普簽署了針對中國貿易的總統備忘錄,將依據「301調查」結果,對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征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
隨後美國開展了針對中國企業的一系列「絞殺」行動。
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借用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爆發戰爭的這段歷史,將中美關係稱為「修昔底德陷阱」。
意思就是,崛起的中國可能會挑戰美國,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霸權,可能會對中國進行先發打擊,這樣一來,中美大戰不可避免。
美國維持其的世界霸權,主要有三大利器:
制海權、美元和高科技。
不幸的是,這三個方面,中國都在挑戰美國的底線。
在美國看來,華為是中國挑戰美國高科技底線的一把利劍,其商業成功會威脅美國的霸主地位。
這讓美國人如鯁在喉,無法接受。
當然,特朗普所承諾而且踐行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比如:
「金特會」;
推動以色列與中東國家建交,並將美國駐以大使館移到耶路撒冷;
刺殺美國宿敵蘇拉曼尼將軍等等。
未來4年,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曾撰文深刻的寫到:
特朗普連任將危及世界。
為什麼沃爾夫這麽說?
他做了一個比喻,將特朗普連任和英國脫歐放到了一起。
英國脫歐,有人投票是因為一時衝動。美國人也有可能是一時衝動選擇了特朗普。
但經歷了4年的「折騰『之後,特朗普依然能夠連任,就不能用」意外」、「下不為例」這種詞來自我安慰了。
美國人民的兩次選舉,將特朗普這種人推上歷史舞台,這將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
特朗普帶給世界的是一個不確定的「未來」,任何形式的國際法能否繼續存在都是一個未知數。
未來,美國和世界將會走向何方?
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無論這種可能有多小,他一定會發生。
不論怎樣,如果特朗普順利連任,全世界的人類都將迎來更迷茫的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