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紅星新聞
微信id:cdsbnc
11月2日,微博上的一張圖火了!
▲網友@螞蟻有兩個胃2020 於去年在飛機上拍到一張圖
網友@劉若晴 轉發並配文字:
「飛機上航拍的秦嶺,以一己之力,擋住南下冷空氣。」
「一張圖解釋了為什麼秦嶺-淮河一線是南北分界線。」
1月份0℃等溫線;
暖溫帶(北)與亞熱帶(南)分界線;
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線;
濕潤區(南)與半濕潤區(北)分界線;
溫帶落葉闊葉林(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南)分界線;
旱地農業(北)與水田農業(南)分界線;
亞熱帶季風氣候(南)與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北)分界線;
農作物一年三熟、一年兩熟(南)與兩年三熟、一年一熟(北)分界線。
該條微博獲得近3萬轉發,
話題#秦嶺以一己之力擋住南下冷空氣#登上微博熱搜榜。
網友紛紛炸鍋:
「秦嶺這麽牛!」
「古有猛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今有秦嶺一己之力擋住冷空氣!」
還有網友在底下跟帖留言表示,「這是最好的地理教材」
一些人還曬出了自己在飛機上拍的照片:
▲圖片來源:@托馬斯的小火車頭
▲圖片來源:@耳東杉
▲圖片來源:阿啊阿啊文wen
隨後@中國天氣 發長文進行科普《秦嶺,真的能用一己之力擋住南下冷空氣?》
全文如下:
我們先來說說秦嶺。
在中國遼闊的版圖上,有一條非比尋常的山脈,氣勢磅礴地橫亙在中華大地上,這條巍峨的山脈就是秦嶺。
它發揮著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各種各樣的功能。
據中國氣象局曾經發布的一篇公眾號介紹,由於它的存在,帶來了強烈的「南北差異」,小到喜歡吃甜粽還是鹹粽,大到南方的柔和與北方的豪放都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秦嶺對水汽有阻滯作用,秦嶺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上,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下。
北坡相對寒冷乾燥,南坡則溫暖濕潤,南坡自下而上擁有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 亞寒帶5種氣候類型,北坡自下而上擁有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亞寒帶4種氣候類型。
它的存在不僅改變了中國大陸的自然格局,還帶來了強烈的「南北差異」。
那麽,秦嶺是怎麽擋住南下冷空氣的。
首先,秦嶺的海拔高對冷空氣南下和暖濕氣流北上都有一定的阻擋作用,但同時冷空氣自西向東自北向南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移動到這時候也消耗了「元氣」,到了秦嶺,冷空氣要爬坡會再消耗一些。
所以實力不夠強的冷空氣「走」到這就沒「後勁」了。就算有「耐力」比較強的冷空氣,奮力翻過山之後實力也明顯削弱了,因此就造成了秦嶺「擋」住了冷空氣的現象。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冷空氣都可以被秦嶺「擋住」,遇到強冷空氣來襲,還是可以「破關」過去,影響到我國南方地區的。
不過一般來說,如果山脈阻擋了乾冷空氣,並不會出現如照片一樣「涇渭分明」的現象。
反而,當山脈阻擋了暖濕氣流,則會在一側出現暖氣流抬升形成雲,而另一側氣流下沉,出現晴空。
另外,關於這張圖,有雲的一側其實是南方哦~~
下面這則視頻為大家科普了秦嶺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