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與老人】四川某知名醫院取消現場掛號惹議

本文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微信id:scrbgfwx

記者:付真卿 李丹 吳憂 唐子晴 蒲南溪

今年以來,特別是新冠疫情後數字健康碼的推廣,一個接一個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難題的案例見諸媒體。

有的老年人不懂如何註冊健康碼,有的不會操作各種復雜的手機功能,甚至沒有使用過智能手機。

據權威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底,四川年齡60以上常住人口占到全省人口的21.13%,而在全國網民結構中,到今年6月,60歲以上人群占比只有10.3%。

老年人似乎正被數字時代拋在身後?全社會又該如何幫助老年群體跨過「數字鴻溝」?

在又一個重陽節來臨之際,四川日報民情熱線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調查。

現場:

老人轉了幾趟車趕到醫院,卻被告知不能現場掛號

10月14日中午,63歲的李大爺皺著眉頭走出了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大門,「不能現場掛號,大老遠的來,結果白跑一趟。」

李大爺在看診中遭遇了什麼?

▲老人戴好口罩,準備進入醫院

李大爺家住在溫江,14日一早,為了鑲牙,他和老伴兒轉了好幾趟車,終於趕到了華西口腔醫院。然而到醫院窗口,卻被告知,目前醫院根據防疫規定,已經取消了現場掛號服務,就醫需要提前「手機預約」。

醫院門口、門診大廳和各樓層分診台也貼出「溫馨提示」:

「我院實行全預約掛號,不進行現場掛號,請關注我院官方微信服務號預約掛號」。

▲老人在醫院研究如何通過手機預約掛號

這可難倒了老倆口。

「我們像個無頭蒼蠅一樣在醫院東轉西轉,問了好多人,都解決不了,耽誤了幾個小時,最後也沒有看成。」

在門診窗口,不斷碰壁的李大爺,情緒激動,大聲喊「你們不能把老人拒之門外啊!

當日下午,記者詢問了醫院諮詢台工作人員,對方表示在疫情結束前現場掛號服務都不會恢復,疫情結束後也有可能不恢復,建議老年人就醫前讓子女先幫忙預約掛號。

李大爺則告訴記者,子女都在北京工作,家裏沒人教他們怎麽在手機上預約掛號。

對此,分診台一位護士說:「線上掛號是大勢所趨。

不過也有工作人員告知:可以電話撥打114熱線預約。

▲自助掛號機前排起長隊的老人

對於醫院實行的全預約掛號,川觀新聞記者隨機採訪了多位在口腔醫院院內看病的老人,他們均表示預約掛號很不方便。

「沒有女兒陪著我都不敢來醫院,她在上班,每次都只能請假。」

來醫院看病的馬婆婆說,「社會進步是好事,但也要給老年人保留一些生活空間。」

無奈

子女不在身邊沒人教,不少老人只能望網興嘆

取消線下通道的,不僅僅是在醫院。

▲數字健康碼成為進入眾多公共場所的「門票」

位於成都市中心的四川科技館,全面實行了網站或微信公眾號預約參觀,預約成功後憑本人身份證或預約時人像采集信息免費入館,在科技館門口是不能現場預約領取門票的。

「我家就住科技館附近,也想進去開眼界,但搞不懂咋預約,我一次都沒能進去過。」正在散步的程婆婆告訴記者。

▲老人正在研究用手機掃描電子健康碼

在成都市博物館,雖然可以憑身份證現場預約參觀,但進館需要出示電子健康碼,如果確實沒有,就需要出示核酸檢測報告。

10月15日,在攀枝花市政務服務中心的社保諮詢台,2名工作人員正接待著10多名前來諮詢的市民,其中大多數都是老年人。

記者注意到,大廳專門設有自助查詢和辦理的通道,攀枝花市人社局還推出了微信公眾號服務,在手機上就能查詢辦理業務。

「感覺很方便,但還是不會操作。」前來查詢退休金的唐女士手拿出手機,自己操作了好一會兒,還是選擇退出頁面。

「都說現在越來越方便了,但是像我們這樣上了年紀的老年人,根本不會用。」

唐女士說,他的兒子也在外地工作,教不了。

川觀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其實絕大多數老人都很想享受到現代數字技術帶來的便利,但現實中,由於子女不在身邊等原因,很多老人只能望網興嘆。

期盼

數字化服務課程,能否多進社區惠及老人

「如果有專門的培訓班教一教我們就好了,不用到處求人。」

近日,66歲的李昌軍又學到一項新技能——手機上繳納醫療保險費用。

不過,李昌軍的「學習」之路也並不容易,由於女兒在成都上班,他基本都是靠自己摸索學習使用,實在不懂了就去找鄰居或者社區工作人員幫忙指點。

與李昌軍有著同樣數字化培訓需求的老年人並不在少數。

▲老年大學數字化培訓

四川老年大學教育科主任陳平告訴出川觀新聞記者,今年9月,學校新開「手機生活」課,主要教授老年學員各類手機應用軟件和線上服務操作使用

「受歡迎程度超出我們預料,第一個班150個名額,一天之內就被搶報一空,我們現在準備再開一個班。」陳平說。

而他們開設的鋼琴課等,儘管招生人數只有幾十人,但卻要一個星期才會報滿名額。

「數字時代的便老服務,首先應該是提供對老年人的數字化生活培訓,為他們打開融入現代信息社會的學習通道。」四川省養老服務業協會副會長黃河說,保留公共服務線下通道是關愛老人的底線,但不能止步於此,無論是家庭成員還是社會,都應該主動幫助老人們接觸、學習智能設施操作,從易到難,慢慢適應數字社會的新趨勢。

而對於如何加強老年人的數字化培訓,黃河認為,首先這應該是家庭子女的責任,同時社會化的培訓也是必要的補充,「這類培訓不僅老年大學要有,更應該深入社區普及。」

▲老年大學數字化培訓

老年人數字化培訓進社區,記者調查發現,仍存在很大缺口。

記者在資陽、南充、攀枝花走訪了多個社區,絕大多數社區針對老年人的培訓還是以舞蹈、聲樂、太極拳等文化體育傳統課程為主,沒有針對老年人組織「手機生活」等培訓,有工作人員反饋,近期專門來諮詢的老年人逐漸多了起來。

相對而言,成都各個社區針對老年人開展數字化培訓情況要更為普遍一些,記者諮詢了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的多個社區,均開設了相關課程。

例如八寶街社區,課程還分了不同階段,「基礎教程是微信使用,進階教程包括抖音、淘寶、京東等app使用,很受歡迎。」社區工作人員說。

呼聲:

醫院、景區等公共場所,都應該強制性設立老人無障礙通道

「這種現象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長期從事社會工作研究的西南財經大學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鄧湘樹表示,數字社會的趨勢不可逆,但數字社會也應該是一個充滿關愛的社會,老人群體由於年齡高、視力衰退、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減弱,在出行、就醫、旅遊、交通等方面都會或多或少面臨一些障礙,他們需要特別的關注關懷。

鄧湘樹建議,包括醫院、景區、公共運輸等公共場所,都應該強制性設立老人無障礙通道,通過保留線下專人服務,為沒有智能手機,不會操作線上預約、健康碼等手機業務的老人提供便民服務。

「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將子女常回家看看老人列入法律條款加以強制規定,未來,建議能不能把線下的老人無障礙通道建設,以立法的形式,也列入老年人權益保護進行強制規範呢?」

▲年輕人幫助老年人通過手機掛號

▲老年人在志願者幫助下,掃描天府通健康碼

[custom-related-posts title=”” none_text=”None found” order_by=”title” order=”ASC”]

閱讀原文

林書豪確診新冠肺炎,有打過疫苗。微博湧入3.7萬留言鼓勵,熱搜第一

xxx

沒有童年、跳水滿分的14歲全紅嬋正獲得各地旅遊邀約,「終身免費遊」

xxx

在中國,如果從3歲開始準備,幾歲可以當上奧運冠軍?

xxx

在人潮爆多的廣州火車站旁開小超市能掙多少錢?

xxx

扳倒吳亦凡的「都美竹」正被多間公司搶注商標,還有人註冊了「吳簽」

xxx

吳亦凡被捕後,微博砍掉他的「超話」、多個官媒發聲;律師:若判刑將在國內服刑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