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這座地級市秒殺中國一眾省會

本文來源:浪潮工作室

微信id:WelleStudio163

作者:浪潮工作室

說到佛山,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1991年,李連杰的《黃飛鴻》火遍大江南北,佛山這個名字從此和無影腳緊緊黏在了一起。

佛山出過許多武術名家,最知名的是詠春拳宗師葉問。

傳奇功夫巨星李小龍的祖籍,也是在佛山下轄的順德。

順德還因為美食被人熟知。

2016年央視推出了紀錄片《尋味順德》,短短三集,讓順德成為了所有食客心馳神往的地方。

普通人對佛山的印象,可能就止步於武術和美食。

但其實佛山更令人驚異的是經濟實力。

去年,佛山的GDP已經突破萬億大關,成為了廣東第3、全國第17座步入「萬億俱樂部」的城市[1],甚至超過相當一部分其他省的省會城市。

佛山,一直在悶聲發大財。

小小佛山,吊打一眾省會城市

佛山,就像佛山人一樣。

你輕易看不出他們有錢。

如果說上海有錢人是西裝革履住洋房,東北有錢人是貂皮金鏈開大奔,佛山有錢人則是背心短褲穿拖鞋。

第一次來佛山,你可能覺得自己來的是休閒、古樸的度假區,而不是一個經濟高新區。

佛山至今保留著許多古色古香的建築,比如禪城的祖廟、順德的清暉園。

這裡生活節奏比深圳廣州都慢一些,人們日常喝茶打麻將,逢年過節,這裡的重頭戲是別的城市已經不多見的舞獅表演。

▲2019年2月7日,佛山,大年初三,到黃飛鴻紀念館看舞獅表演,現場熱鬧,表演精彩

但在佛山多住一段時間,就能發現這裡多有錢了。

比如,你可能很少聽說佛山人為擠公交煩惱,因為大家都有車。

佛山的私人汽車保有量約有248萬輛[2]。

平均下來,每10個人裏就有3輛私家車,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有車。

要知道,公認車多的北京,平均10個人才有2.3輛私家車[3]。

有車的背後,其實就是有錢。

2019年,佛山城鎮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5233元,遠高於廣東省(48118元)和全國平均(42359元)[4]。

鄰省的長沙,作為省會城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佛山還低一點,是55211元[5]。

而且,佛山的經濟還一直在增長。

除了少數年份,佛山GDP的增速一直在廣東和全國平均水平之上。

2012年到2017年增速都在8%左右,2004年到2007年甚至達到18%以上[4]。

佛山的常住人口約816 萬人,跟長沙人口差不多。

但佛山的人口城鎮化率達到了95%,而長沙則不到80%[2][5]。

人口城鎮化率高,意味著居民從農村搬到了城市,主要產業也從第一產業轉向第二、三產業,這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

在佛山,你已經很難看到還在從事農業的人。

即便有,也可能是家裏住別墅的那種。

▲2018年8月18日,順德,高鐵在農村別墅前開過

要找好工作也沒那麽難,本地就有五百強的大公司,讓你開車上下班。

在2020年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佛山有7家企業上榜。

這其中就有人們耳熟能詳的美的、碧桂園,分別排到了第5和第12[6]。

不要以為7家沒有很多,隔壁江西一個省入圍的企業也就7家[7]。

美的和碧桂園,如今都做到了各自行業的龍頭,而總部卻都在佛山順德區北滘鎮這個不知名的小鎮。

▲2016年6月23日,順德北滘鎮,美的總部大廈

美的曾是一家塑料生產廠,從1980年開始生產電風扇等家電;碧桂園則成立於1992年。

這些時間點,和《春天的故事》那首歌裏唱的1979年和1992年兩個春天都很接近。

所以我們很容易想到,佛山這麽強,主要是受改革開放的影響。

可是,最初在1979年設立、1980年改稱經濟特區的是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沒有佛山的事。

現在佛山的年生產總值卻已經超過了珠海、汕頭、廈門。

改革開放誠然重要,但卻不是全部的原因。

為什麼佛山能後來居上,成為廣東省內GDP僅次於深圳、廣州的城市?

佛山,最厲害的是民企

經濟發展,離不開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營商環境。

做生意最看重的是什麼?

公平的市場、高效的政務、透明的法律政策和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8]。

這些要素,共同構成了我們所說的「營商環境」。

▲2019年8月1日,佛山,工廠四條生產線每天可以生產2萬只榨汁杯

營商環境差是什麼樣?

孟加拉國就是一個例子。

在孟加拉國,申請創業就要9道程序,平均要274天、16道程序才能取得建設許可,申請執行合同還要等上4年、花費合同價值的近七成價格[9]。

手續都這麽難辦,大規模的生意自然也就難做。

佛山,完全像是一個為做生意量身定制的城市。

在佛山,辦理商業手續不用等,這裡有全天候全時段「不打烊」的商事登記模式。

在順德,創業甚至可以在4天內結辦、營業執照自助辦理5分鐘完成[10]。

同樣是創業,在別的地方文件還沒備齊,在佛山都已經可以開業了。

▲順德的園地裏,花農正在搬運花卉

2014年,廣東省調研組走訪了佛山,他們發現,佛山已經改革了695項行政審批事項,其中取消的就有三分之一,大部分都進行了調整優化,超過九成的審批事項能夠線上辦理[11]。

從前建造一棟大樓,竣工之後的驗收需要一個月以上甚至半年時間,但在佛山,這個過程已經縮短到了7-8天[11]。

此外,佛山還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來鼓勵創業。

比如降低企業登記門檻、落實收費減免政策、發放多種補貼等等[12]。

年輕人創業都不容易。

但在佛山,會比其它地方容易一點。

今年一條名為「我喺佛山有間鋪」的視頻小火了一把,講的是兩個香港小哥來佛山嶺南天地商圈創業的故事。

他們租下了一間三層樓的商鋪,開了餐廳、酒吧和理發店。

今年雖然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現在客流已經恢復了正常[13]。

為什麼在佛山更有機會開下去一家店?

佛山繁榮的經濟和製造業,讓這個看起來不大的城市聚集起了更多人,他們都將成為小店的客流。

佛山,還有創業相關扶持政策。

學生、退伍軍人和失業人員等人群創業,還能領取相應的資助和租金補貼[12]。

▲2014年6月9日,佛山印象城附近,在巨大的地產廣告畫前,一位市民走過,完全融入了廣告裡面

對創業、商業的重視,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佛山擁有超過26萬家民企[3],他們直接為佛山經濟發展貢獻了力量。

2020年佛山企業100強榜單上,連第100名的年營收都接近27億元,放到雲南整個省的100強企業榜單,都可以排到第38名。

在這100家企業裏,有81家是民企,營收占到了總額的87%[14][15]。

不要小看了民企。

在中國,民企數量占企業總數85%以上,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稅收[16]。

也是民企,讓很多務農人口來到城市[17],從事起第二、三產業的工作,有了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機會。

最重要的是,在一個民營經濟發達的城市,就業壓力和收入差距就會縮小[18]。

當各式各樣的民企集聚在一起,能交流、也能有更多的創新。

在中國,65%的技術創新、75%的專利發明和80%的新產品都來自於民企[17]。

佛山雖然不是經濟特區,但它的發展之路,也是一首市場經濟的贊歌。

地理優勢,成就佛山

當然,佛山成功的秘密不只於此。

時間退回到八九十年代,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而佛山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嶄露頭角,擁有優良港口的汕頭、汕尾和湛江紛紛不敵佛山。

這其中有個關鍵的原因,就是佛山占據了優越的地理位置。

比如很多人聽說過「廣佛同城化」。

佛山與廣州位置接近,從廣州去佛山坐動車只要20分鐘,普通上班族還可以坐廣佛地鐵在兩地通勤。

一些廣州企業也會把分公司開到佛山,在廣州工作的年輕人也會把房買在佛山。

此外,廣州還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多所重點大學,以及超過百萬的大學生。

優質的教育資源,讓佛山也有機會發展高新產業——廣州讀書,佛山工作,對年輕人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

「廣佛同城化」是2008年提出的,而佛山的地理優勢,其實更早就顯現出來了。

香港大學地理系在1997年就研究過香港對於珠三角發展的作用。

研究指出,外資對於珠三角經濟高速增長至關重要,而香港則是八九十年代珠三角的主要外資來源[19]。

▲1980年,香港,法國攝影師Marie Mathelin拍攝的維多利亞灣港當時的香港就已經高樓林立,經濟繁榮

佛山就曾受益於地理優勢和香港投資。

人們都知道當時中央在南方沿海設立了經濟特區,尤其是希望深圳利用好毗鄰香港的優勢。

但其實早在設立經濟特區之前,1978年國務院就針對廣東和福建頒布了《對外加工裝配和中小企業補償貿易辦法試行條例》,為香港參與內地的建設打開了大門。

隨後廣東決定設立五個試點縣,分別是當時屬於佛山的南海、順德和中山,加上東莞和位於廣州的番禺[20]。

現在佛山五區的生產總值裏有六成是南海和順德貢獻的[21]。

1987年,新華社就有記者調研了珠三角,發現南海、順德、中山和東莞這四個縣的經濟表現很有亮點,發表了一篇《廣東躍起四小虎》,於是有了「廣東四小虎」的說法[22]。

內地改革開放初期,香港的工業正面臨著困境。

一方面,香港地租和人工成本高,受到東南亞國家低廉成本的威脅;另一方面,香港在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工業方面又不及同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台灣和新加坡[23]。

▲1978年8月,佛山,一家絲綢廠,法國攝影師Paolo KOCH拍攝的生產車間

此刻的香港亟需進行產業轉移。

於是,不得不出走的小龍遇上了剛剛敞開懷抱的小虎。

1978年香港「牛仔大王」楊釗來到順德開辦制衣廠;一年後香港「胸圍大王」羅傑倫在南海開辦了內衣廠[24]。

當時內地缺乏資金、技術和技術人員,這些需要從境外引進。

但對香港企業來說,南海和順德不但有政府的扶植,還有著低廉的租金和勞動力。

有了香港企業的到來,佛山率全國之先,開始了對外商業貿易。

在那個仍然是計劃經濟的年代,大搞生產放眼全國只有珠三角能做得到。

而其中做的不錯的,就是獨占兩只小虎的佛山。

▲順德的印染工業,工人正在把紡織品鋪開在地上晾曬

有了政策的綠燈,香港企業建廠的風氣也帶動了本地商業。

當時順德居住港澳的鄉親回鄉,會帶電風扇之類的家電作為禮品,順德人去了港澳探親也一定要帶一件電器回來[25]。

順德人把買回來的家電拆解、仿制、創新,造出了自己的電風扇、冰箱和微波爐[25],也就有了後來廣為人知的美的、格蘭仕。

▲1992年5月,順德容奇鎮一家電風扇廠,後來該廠產品行銷世界,成為名牌——容聲牌

有句話叫「有家就有佛山造」,佛山製造業早已享譽全國。

陶瓷、空調、冰箱、鋁型材、電風扇、微波爐、消毒碗櫃、熱水器這些產品,產量世界第一的城市,全都是佛山[26]。

直到今天,佛山依然得益於悠久的製造業傳統、強大的政策支持以及與香港機緣巧合下的互相成就。

▲家家戶戶都用的馬桶和洗手台,都是陶瓷製品,製造這些產品是佛山的強項

佛山並不會一勞永逸。

互聯網行業興起,也讓這個以第二產業見長的城市面臨新挑戰。

老一輩佛山人可能沒那麽擔心,依舊穿著拖鞋收著房租。

而源源不斷到來的年輕人,就是佛山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澎湃新聞. (2020). 2019中國城市GDP排名出爐.

[2] 佛山市統計局 & 國家統計局佛山調查隊. (2020). 2019 年佛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3] 北京市統計局 &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 (2020). 北京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4] 付一夫. (2020). 萬億GDP、躋身新一線,這座不起眼的城市憑什麼?

[5] 長沙市統計局. (2020). 長沙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6] 佛山市政府網. (2020). 全省第三!佛山7家企業上榜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7] 邱輝強. (2020). 7家贛企入圍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8]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9] The World Bank. (2020). EASE OF DOING BUSINESS IN Bangladesh.

[10] 王郅強 & 王凡凡. (2020). 治理視角下營商環境優化的演變邏輯——基於佛山市的考察. 中國行政管理(06), 30-36.

[11] 廣東省政協社法委調研組 & 羅東凱.(2014). 佛山:構建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廣東經濟(02),62-67.

[12] 佛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15). 佛山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實施意見.

[13] 南方plus客戶端. (2020). 視頻|我喺佛山有間鋪.

[14] 珠江商報. (2020). 碧桂園美的蟬聯冠亞軍.

[15] 雲南網. (2020). 2020雲南非公企業百強出爐 入圍門檻突破9億元大關.

[16] 陳永傑. (2011). 充分激發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內生動力——民營經濟發展「十一五」回顧與「十二五」展望. 經濟研究參考(37), 25-51.

[17] 高雲龍, 徐樂江 & 謝經榮. (2018). 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18).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8] 陳東 & 劉志彪. (2020). 新中國70年民營經濟發展:演變歷程、啟示及展望. 統計學報(02), 83-94.

[19] 薛鳳旋 & 楊春. (1997). 外資 : 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的新動力——珠江三角洲個案研究. 地理學報(03),.

[20] 南方網. (2018). 激蕩東莞:從農業大縣到「世界工廠」.

[21] 普華永道. (2020). 普華永道粵港澳大灣區系列城市報告: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新增長極:佛山篇.

[22] 譚華健. (2019). 岐江潮音 |「廣東四小虎」最早是誰提出的?對中山「重振虎威」有何對策?

[23] 方奕濤 & 羅建穗. (1998). 從「港廠北遷」看經濟特區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梯度轉移. 亞太經濟(10),3-5.

[24] 王芃琹 & 魏英. (2019). 佛山:中國製造版圖上的「產業地標」.

[25] 經濟日報. (2018). 一個縣域經濟奇跡的誕生:順德當年.

[26] 美通社. (2020). 「七個第一」,揭秘中國工業會展第一館.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