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beebee公園
微信id:wastepark
作者:小偉
按現在的行情,通常你買一根還會獲贈一根。
一把倚天,一把屠龍。
一根常用,一根備用。
手上拿個這玩意,再也不怕兒子造次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話說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其實棍棒底下出孝子還是超有市場的。
這點從戒尺在各平台上的銷量就能一窺端倪。
並且戒尺的寓意,似乎已從教育發展到了威逼。
造型也從尺子進化為了管制刀具。
家裏來客不知道的還以為書桌上擺的是龍泉寶劍。
這樣一把利刃懸在小孩頭上面,四庫全書一晚上都能給背熟悉了。
產品痛點宣傳上,商家們做得相當貼心。
小孩太肉?
我刀更厚。
小孩頭鐵?
無限支援。
尺在手中,度在心中。說不管用,家法伺候。
所謂黃荊條下出好人。
讓教育更有儀式感,是當代父母們應盡的責任。
縱觀各大平台上的戒尺。
花樣繁多,胖瘦共存,十八般兵器應有盡有。
市場需求異化,產品高度垂直。
表明戒尺已從稀貨變成制式,大有晉升文房四寶之勢。
最耀眼的,是那些被文曲星開過光的。
三清在上。賣家保證絕對太上老君真實開光。
半月彎刀照著孩子頭上舞去,從此做題比做夢還容易。
不過說起來戒尺畢竟是種過時又復古的東西。
賣家那邊的吆喝卵足了勁,但買家這邊還是覺得有點撲朔迷離。
比如平台上有不少買家問怎麽打?打多少下?
或者除了小孩,商品功效是否還有具有普世通用的功能。
一些買家估計是力王附身。
沒接觸過戒尺之前就是武狀元,問的是兵器能否經得住自己折騰。
這些可愛的問答中,有一條是潛在受益人諮詢怎樣才能讓媽媽不要這麽愛她了。
當然我也是看了這些知識問答才恍然驚覺。
原來戒尺真正的用法,是把它當烙鐵。
產品這麽給力,買家秀區自是各種傳奇。
實際上和想像的不一樣,對於戒尺,買家秀裏不少買主的孩子是喜愛乃至主動的。
當然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孩子喜不喜歡也沒用。
話事人喜歡就好。
買家秀區,有些網友似乎還相互杠上了。
你的兒子打一棍只能解一題,我的兒子見棍就敢質疑費馬大定律。
而一些商家在產品功效上做到了三贏。
不但讓使用者體驗到了塞爾達式的裝備系統,也讓受用者感受到了自己的金身不破。
不得不讓人驚嘆在商言商,所有邏輯的背後都是供需關係。
事實上除了戒尺,熊孩神器在電商平台上還有數不清的樣式。
甚至針對垂直需求,開發出了更細分的功能。
比如專打親生的。
走後門的。
帶暈眩BUFF的。
帶吸血BUFF的。
攻心為上的。
乃至還有打情懷牌的。
前幾年有電商平台做過調研,結果如下圖。
江蘇向來以教育聞名全國,戒尺在那也是銷量最火。
有意思的是莫生氣字畫的區域銷量也是江蘇第一,看來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打開搜索引擎,鍵入「父母打」三字。
系統給出的關聯搜索第一條有關法律。其它均為站在父母立場考慮利弊。
從法律角度來說,不幸的是不致傷致死父母一般是不會受罰的。
不過大家也不用太灰心。
雖然不入刑,如果家長濫用暴力你依然可以求助警察叔叔上門教育。
戒尺的熱銷或許更多是種玩笑。
促使人們下單並付款的是對新鮮商品的好奇。
既往可以不咎,糟粕止步於符號。
有些東西把它當非遺或者擺件看也挺好。
另外從心理學角度來講。
人的動機分兩種,一種叫趨利,一種叫避害。
如果一個人奮發努力的動機主要是趨利。那麽他的行為往往是主動,持久,理性,可控的。
若動機主要是出於避害。那麽一旦懸在頭頂戒尺不再,什麼也就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