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起點財經plus2
微信id:qidianplus2
作者:樊小書
01
工作兩年了,我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沒去廣州。
為什麼這麽喜歡這座城市?
因為我發現,去了廣州的年輕人,明顯比其他一線城市年輕人快樂得多。
知乎上有個系列問題,有什麼是你去了XX(城市)才知道的事?
幾乎可以看作是城市生存圖鑒。
北京的年輕人只有感慨。
感慨北京太大,屋價太貴,教育資源太不均衡,最後感慨自己付出多少努力也留不下。
深圳的年輕人是失落。
原以為來了都是深圳人,現在才發現沒錢買房的大家都成了惠州人。
上海年輕人狀態稍微好一點,精致,體面,可以享受到城市發展的成果,但也面臨著生活成本過高的困境。
只有去了廣州的年輕人畫風不太一樣,幸福感特別強:
原來在廣州,我還能租到 2500 的市區一居室!
原來在廣州參加婚禮,可以只隨 100 塊錢的份子!
原來在廣州上班,公司中午還會關燈午睡,睡到下午才會開工幹活!
套用知乎@輪子哥的一句話:
「房子又不貴,東西又好吃,加班不瘋狂,公交車24小時運轉,你還想咋滴?」
2 年前我沒把廣州納入考慮範圍,主要是覺得它看起來「不夠奮鬥」。
我還癡迷著北京的龐大,高效,和緊湊,仿佛置身於忙碌的城市才不算浪費青春。
但兩年後我發現,不是每次 996 都會有收獲,正如不是每個心懷夢想的年輕人都能留在北京。
在這個時候我突然感受到了廣州的珍貴:它鬆弛、包容,即便你一無所有,你也不會在這座城市裏感到渺小。
不能說廣州市遠比其他城市強。
但是廣州可能會多給你一種選擇——
讓你可以選擇在廣州過一種世俗化的幸福生活。
這當然不是所有人的追求。
但是有這種追求的人,都會愛上廣州。
02
廣州是最能給年輕人奔頭的一線城市。
一線城市裏,廣州房租最低,屋價最低。
實在沒錢你還可以住城中村,也能過得不錯。
月付 700 ,你就能住到 18 平的合租大臥室,附帶落地窗。
月付 1600 ,就可以盤下一間地鐵口的精裝復式小公寓。
租金到 3000 這個檔,那可選擇的就更多了。
不管你在市區哪兒上班,總能找到一間屬於你的一居室。
但同樣是 3000 塊,你在北京四環外的望京也只能租到一個臥室,15平,四戶合租。
我的朋友佳能在北京實習了半年後,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廣州,哪怕廣州的 offer 遠沒有北京給的多。
她說,「在廣州不論工資多少,花錢是可以買到獨立的生活環境的。」
「雖然在廣州,我拿著一萬工資也不捨得花三四千在公司附近租一個不大不小的單間。
但是在北京,一樣這個工資,我是沒有選擇的,因為底價就在那兒。
我在北京2000 多租的房子還要通勤兩小時,連個陽台都沒有。
廣州至少有選擇。
同等價位我能在離市中心 20 分鐘的地方,租一個帶陽台客廳獨衛的房子,不用犧牲居住體驗。
對比之下幸福感太強了。
「就是那一點點的自主選擇感,讓我覺得特別重要。」
03
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有北漂滬漂深漂,但是你很少能聽到「廣漂」這兩個字。
為什麼?
因為在廣州的年輕人,踮踮腳也許就能實現留在大城市的願望。
DT 財經發布了 18 年主要城市的居民收入和屋價情況。
四個一線城市裏,只有廣州最接近平均值。
同樣的收入,深圳屋價卻是廣州的兩倍多。
我在豆瓣看到一個貼,發現廣州市區的屋價,和北京郊區的屋價差不多。
廣州近郊的屋價,基本和上海遠郊的屋價等同。
那個樓主是這麽總結的:
「至少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裏,廣州是完全有可能靠自己奮斗一套房的。」
要不要逃離北上廣這個問題吵了很多年。
但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看你買不買得起房子。
我 30 歲的北漂朋友們大部分還在租房住。
最好的情況也不過是去天津買套房子,或者在老家付個首付。
但我的好朋友 Monica 剛去廣州兩年,現在已經在看房了。
她說,「首付六七十萬,在廣州就能上車了。
不管買什麼檔次的房子,你都可以留下。
如果是在市中心上班,又鐵了心想要一套自住的房子,在通勤半個小時左右的選擇裏,你買套 180 萬的都買得到。
「就算廣州的買不起,至少還能去佛山,佛山和廣州還通地鐵。」
能安家,才有「一直在這裡的」的希望。
04
在廣州,你除了生存,更可以生活。
廣州是唯一一個上榜全國最幸福城市的一線城市,蟬聯兩屆。
這太好理解了。
因為但凡在廣州吃過飯的,沒有人會不愛廣州。
我朋友 livia 現在在廣州當公務員,她留下原因非常簡單:
來廣州考試,第一頓外賣就就把她收買了。
30 塊錢點了 3 個菜:煲仔飯、椰子燉絲雞、姜撞奶。
「吃完了那外賣之後,我躺在床上流眼淚,老娘一定要留在廣州。」
北上深年輕人基本靠外賣養活,也就是曼玲粥店、四有青年、再加無名緣米粉這老三樣。
但廣州不一樣。
它有 3 塊錢一碗的魚仔翅。
▲4 塊 5 一份的瘦肉粥。
▲7 塊錢一碗的番薯糖水。
▲(圖片來自@廣州活動)
13 塊一套的燒鴨飯。
▲(圖片來自豆瓣@ZaChary)
吳曉波說,廣東人才不在乎北上廣深有沒有廣,他們只在乎明天太陽升起,能不能吃到熟悉可口的早茶。
而這種平淡、溫情、緩慢,會彌散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我問在廣州的朋友喜歡廣州哪裡,得到的答案很小,但都很動人:
「現在住的小區旁邊就是城中村。門口賣臭豆腐的會記得我不吃香菜,樓下賣麻辣燙的阿姨記得我吃微辣中酸,還會在我加班回去的時候問我今天怎麽這麽晚!」
「華南一年四季植物都是生機勃勃的。我非常喜歡鑽山溝和鑽公園兒,這個對我很重要。」
「去朋友家借宿,連續三天,朋友每天買只新鮮雞回來白水燉湯。」
「以前在北京坐晚班地鐵,感覺大家都是在玩手機或者睡覺,一副疲倦生無可戀。
在廣州就不一樣,有擺弄花的有聊天的,幹啥的都有,樂呵的不板著臉。」
一個朋友說,廣州最好的地方,就是它沒有那麽著急。
「在廣州呆了這麽久,我從來沒在任何餐館、星巴克或者漫咖啡,聽到有人談論屋價科創板股票和美元。」
05
廣州的包容性是巨大的。
廣州天生有種商業社會的氛圍,沒有語言和階級的對等。
粵語不是一城一地的方言,不光廣東人、香港人會說,廣西有一部分人也在講。
說粵語未必是本地人。
但愛說粵語的本地人,發現你只會說普通話,會一秒切換成廣普。
知乎答主@daisy hu 是大連人,在廣州工作了四年,公司領導在她加入之前開會一直講粵語,在她加入之後都是操著一口生硬的普通話開會。
她說,「每次開會都生怕他咬著舌頭,但是感覺很暖。」
有廣州戶口的,不會覺得高人一等。
沒有戶口的,活著也會輕鬆。
不管你來自哪裡,大家最後都會一起坐在茶樓裏喝茶。
廣州也會告訴你,不是只有名校畢業去互聯網大廠的,才能在大城市有一席之地。
現在的年輕人覺得廣州沒有什麼好工作,但廣州其實並不差。
搞金融,能去廣發證券越秀金控。
搞互聯網的,還有網易總部和微信總部。
坊間傳聞張小龍深愛廣州,說什麼也不肯走。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不把內卷當目標,不只是盯著金融和互聯網找。
那麽在廣州,你總能找到不會很辜負你的工作。
廣州的產業是全面均衡的,這些底子現在可能很少像大互聯網公司那樣去被提及,但誰受用誰就會知道。
圖安穩的可以進體制,醫生教師公務員收入也很可觀。
傳統製造業的,能來廣汽南航。
就連生化環材都能在黃埔區找到自己的一個位置。
廣州每年還開廣交會,很多稀奇古怪的文科小語種學子都在廣州找到了自己的飯碗。
對於小城市的家境普通的人來說,如果不想卷了,來廣州還是有很多崗位可以作為選擇。
我對廣州印象最深的描述是@大少妖妖寫的。
「廣州,就是這幫沉默的人生活的地方。雖然沒有北上深光鮮,但生活得更有味道。
我們這些非一流人才,在這座城市也能活得很滋潤很有尊嚴。這是攀比成風的北上深給不了的。」
06
哪怕你一無所有,廣州也不會讓你感到渺小。
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輕人很容易有體面焦慮,會覺得自己不夠高端,格格不入。
因為上海的《三十而已》會告訴你,香奈兒和愛馬仕永遠不在一個境界。
北京的 skp 更直接,只要你穿了外賣服,你就和高端商場無緣。
總有人教你什麼是「中產標志」,什麼是「江浙滬穿搭」,年輕女孩什麼時候才能買大牌包。
只有廣州打破了這種傲慢。
財務自由的本地同事,身上穿的可能是白馬服裝城 30 一件的T恤。
家裏有一棟樓的老大爺,身上一定是穿洗得快要爛的老人衫。
廣州地鐵上多的是素顏上班的女孩,吊帶短褲帆布包,不會打量對方背了什麼包。
而年輕人最愛穿的牌子是優衣庫和 gap,舒服自在,zara 也要退居二線。
在廣州,人字拖才是統一標配。
有錢人穿著人字拖買菜。
工薪族也穿著人字拖上班。
而他們總會在水龍頭下相遇,一起沖沖腳趾縫,不分貧富貴賤。
不管有錢沒錢,大家在廣州都過上了一樣的生活。
人們癡迷於廣東富人的的都市傳說:面對巨大的財富,他們照舊過平凡的日子。
有十棟樓的老板,還是會日復一日賣12塊錢的鴨仔飯,甚至拿寶馬車拉貨。
賺不賺錢不要緊,主要是看見食客喜歡,自己也開心。
這種故事是可以撫慰人心的。
知乎有個匿名答案寫得尤其好:
你千萬富翁也是拖鞋加短褲上街
我一窮二白也是拖鞋加短褲上街
你貌比潘安被稱呼靚仔
我滿臉痘印也被稱呼靚仔
我月入7.5K交租750RMB住城中村
你月入750×3棟21層也住城中村
你開百萬豪車吃五塊一份的腸粉
我蹬個共享單車坐你隔壁
你還笑嘻嘻對我說:肥仔今日甘早,哎坐埋黎食啦!
廣州人早晚會告訴你,平等尊嚴,和金錢無關。
07
必須承認,有些故事只能發生在廣東。
因為這是屬於南方的氣質和溫情。
人物作者安小慶就在採訪筆記裏真摯地贊美過這種「珠三角性」:
「南方多元,生猛,迷人。在大城市治理機器的開動越來越精確和傲慢時,一個城市,一個地區,有多少彈性的空間和多元的孔隙,可以讓人有尊嚴、有可能性地生存下來,這或許是南方經驗裏最寶貴的部分。」
疫情期間,廣州有房東會體諒房客的不容易,一棟樓只租 8800 塊。
還要免兩個月租金,只為再多給別人一些信心。
而那些一無所有的、貧窮的人,也會在這裡實現他們的廣東夢。
喜歡看書的湖北農民工,可以留在東莞圖書館。
在海豐的縣城長大,在廣州城中村「走鬼」的小販。
也能始終堅持他們的的音樂夢,作為縣城樂隊打別人個措手不及。
在這個夏天驕傲地宣布他們是五條人。
太多的人告訴我們。
「年輕在大城市面前一文不值。」
「只有抓緊每分每秒一直跑下去,你才有可能在大城市過上想要的人生。」
但廣州不一樣。
它會告訴你,「年輕不是為了贏的。」
你不用出人頭地,不用月入十萬,不用焦慮拼勁全力也沒能過上別人的生活。
只要你還有想要實現的願望,還在感受生活裏那些不起眼卻慰藉人心的美好。
那你就已經充實度過了人生的一部分。
誰熱愛生活,誰就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