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愛范兒
微信id:ifanr
作者:吳志奇
有的人 8 歲就死了,80 歲才埋。—— 太宰治
你怎麽這麽懂事啊,連崩潰的時候都不發出任何聲響。—— 太宰治
你來時攜風帶雨,我避無可避;你走後亂了四季,我久病難醫。—— 太宰治
因為「網抑雲」事件,日本作家太宰治再度進入了全民視野。
他的「喪系語錄」也開始漫天飄灑,自己還被冠上了「抑郁教父」的稱號。
▲太宰治
但實際上,上面三句都來自不知名網友編譯,太宰治沒說過。
太宰治被冠名不是毫無理由,畢竟他是日本自殺次數最多的作家,還寫下了廣為傳頌的「喪系聖經」——《人間失格》。
不過在這之前,太宰治作為戰後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作品早已在豆瓣微博活躍,各大社交軟件的簽名檔也屢見不鮮。
當「喪系語錄」成為大家爭相傳播的語言藝術後,網民們紛紛用敏感的內心吶喊,為憂鬱的靈魂代言,千言萬語匯成最為經典的一句話:
▲圖片來自:微博用戶叛逆行為藝術
很多人慕名而來,買下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深夜卒讀,但當他們看完整本書,才發現裡面根本沒有這句話。
他們詫異地搜索,發現了又一個真相:這句話根本不是太宰治說的。
01
被互聯網「玩壞」的太宰治
我本想這個冬日就去死的,可今年正月拿到一套鼠灰色細條紋的麻質和服,是適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還是先活到夏天吧。
這句話倒真是太宰治說的。
它的流行度僅次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在很多與和服有關的歌曲評論區,都占據著 999 的點贊皇座。
同樣,這句也被認為源自《人間失格》。
但實際上,它是太宰治第一本小說集《晚年》第一篇的第一段話。
而「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那句出處,是日本昭和初期的詩人寺內壽太郎的《遺書》,後來,太宰治在短篇小說《二十世紀旗手》裏,才把這句用作副標題。
太宰治短暫的人生裏,鬧過學生革命,與藝伎談情說愛,被家族逐出過戶籍,也曾因為追逐芥川獎,創作期間藥物成癮,欠上了一屁股債,還在婚後酗酒外局找情人,一共自殺過五次。
每一條單獨拎出來,都足以令頹廢青年的神經震顫。
▲太宰治年輕時候的照片
這些經歷誕生的一系列作品,被讀者挖出了各種「喪系語錄」。比如:
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 ,自然也不會有悲痛的來襲。
再比如:
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
接著,越來越多人開始將這些話機器般復制發送,留在各個音樂評論區和社交媒體瘋狂博贊,看得越多,越覺反感。
遍地的哀傷和絕望,像洪災般淋濕每一個夜晚,夜越深,越傷感。
當「太宰治語錄」開始泛濫,原有的經典名言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網上沖浪的快樂了。
於是他們開始將「太宰治語錄」變體,各種邏輯混亂、前言不搭後語的「太宰治語錄」開始湧現,太宰治成為了代表「易碎易憂傷」人士的暗號,由此衍生的梗日日新,又日新:
每到此時,我就想起太宰治《惜別》裏那句:「東南西北四條街,打聽打聽誰是爹。」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經典語錄,更是變體成了「生而為爺,我很抱歉」「生吃了人,我噎得慌」「生為雪花,勇闖天涯」「生下來吧,我隨孩子姓」……
太宰治大概也沒想到,逝世 70 多年後,又一次風靡,竟是這種墳頭蹦迪般的惡搞。
02
其實,太宰治根本沒有教你喪
一說太宰治,很多人腦海裏就閃現出這些負面辭彙:
自殺、酗酒、嗑藥、欠債、棄學、濫情……
但實際上,陰郁頹廢只是他的一種面貌,《人間失格》也只是他作品的一小部分而已。
太宰治在 1909 年出生於一個富貴家庭,自幼就熱愛文學,堅持寫作,中學就創辦雜誌。
作為芥川龍之介的「頭號粉絲」,他一直都在為得到芥川獎而努力,也會為名譽和名聲而奮進。
▲圖片左二為太宰治
日本太平洋戰爭時期,太宰治並未像其它作家輿論一邊倒,大肆贊頌戰爭,而是寫如《禦伽草紙》這樣的幽默作品,來讓戰爭中的人們放鬆心境,忘卻煩惱。
在少為大眾所知的《女生徒》《潘多拉之匣》《奔跑吧,梅勒斯》等作品中,他表現出了自己陽光積極、重拾希望、熱愛生活的一面。
註視著天空,天空慢慢改變,漸漸變成了青色。我不停地嘆息,好想褪去自己的衣裳。就在這時候,樹葉、草變得透明,已看不見它們的美麗,我輕輕觸摸草地。好想美麗地活下去。—— 太宰治 《女生徒》
對於婚姻,他認為「家庭,是需要努力維持的。哪怕清貧,我也會用一生去珍惜。」
▲圖片來自:《太宰治「人間失格」誕生秘話》
只是同時,他也受困於自己的人格和思想,不敢全身心投入幸福之中,便在放縱與反省中不斷掙紮,甚至為寫出好的作品而自毀式生活:
要描繪人類的罪惡,自己就不能過著幸福的生活。
二戰後,太宰治創作出《斜陽》《人間失格》等經典作品,這些都是在他審視自己過錯後,把人性醜惡從自己身體裏挖出來攤給眾人看。
他書裏的每一句話,背後都付出了極大的掙紮以及代價。
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說我是個無情的家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認為我在無病呻吟。—— 太宰治《斜陽》
▲圖片來自:《太宰治「人間失格」誕生秘話》
儘管最後,太宰治還是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以 1948 年 6 月 13 日和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投河為終點,但他在遺書上依然對他妻子說:
美知子大人,我最愛的人是你。
太宰治 39 歲就離世了,但他留下的作品,卻多達 140 部。
直到現在,太宰治也一直是一個充滿矛盾、爭議的存在。
在認可他的讀者看來,太宰治忠於內心,直面掙紮,反對傷害,文字背後能讓人找到深刻的共鳴和慰藉,從而更加珍惜生活的美好。
對太宰治持反面意見的,則認為他懦弱自私、矯情脆弱、不守倫理道德,把自己活成了一個笑話。
▲圖片來自:《太宰治「人間失格」誕生秘話》
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太宰治和每個人一樣,也都是立體而復雜的多面體,有失意痛苦,也有明亮溫暖,而對我們來說,謹慎之處應在於:
互聯網的開放性和快傳播,極其誇張地放大了他負面的部分,而選擇性忽視掉了他積極的一面。
事實上,太宰治並沒有刻意,也根本無需用「喪」來標榜自己,他至少對待自己一直都是真實、坦誠、自由的,他的作品也展示了當時日本社會國民的共性,並對此進行了赤裸的剖析。
正如太宰治自己在 《小說燈籠》所說:
生活安樂時,作絕望之詩;失意受挫時,寫生之歡愉。
▲圖片來自:《太宰治「人間失格」誕生秘話》
回過頭來,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是:
為什麼大家這麽愛「喪」?
03
喪系當道,人人忍不住「太宰治」
太宰治語錄,只是為「喪系文化」推波助瀾而已,「喪」受歡迎,也不是最近才發生的事。
當今時代算是食足世平,只是屋價高、996 工作制、熬夜禿頂、單身逼婚…… 無一處的壓力不逼得人重重嘆息。
「喪系文化」成了看起來消極犬儒,卻極易激起大眾共鳴、尋找認同,引起發泄狂歡的亞文化之一。
因此,2016 年,「葛優躺」火起來了。
2017 年,喪茶開起來了。
2019 年,《馬男波傑克 第六季》播出,這部號稱「史上最喪的動畫片」、台詞充斥著各種「反雞湯」和負能量的劇集,每年新一季都能被網民們再次熱捧。
▲圖片來自:《馬男波傑克》
當代人彰顯內心自我的一面,已經替代了老一代的集體心理。
當人們考試掛科、失戀分手、提包離職、坐在馬桶上思考迷茫的人生時,「喪」就來了,它還帶著太宰治、魯迅、張愛玲、村上春樹,風情萬種地來了。
人們開始搜尋微博、豆瓣和情感公眾號裏,那些精致淒美的名人語錄,並在孤獨的夜晚發送這份迷人的憂傷:
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芬芳。—— 村上春樹
我只有一根煙了,還要撐一夜。只剩一點愛了,還要過一生。—— 張愛玲
只要你成為一個廢物,就沒有人能利用你!—— 魯迅。
▲圖片來自:光明日報
這種「喪」其實不是一件壞事。
它既是對當下苦惱的一次情緒釋放,短暫又精準地傳達了自我狀態,同時,顯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也是一種「自嘲」,還能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關心。
只是生活狀態的其中一種而已,表不表達都隨心。
林奕含說,這是個人人爭著稱自己為輸家的年代:
人們坐享小小的幸福,嘴裡嚷嚷小小的痛苦,當赤裸裸的痛苦端到他面前,他的安樂遂願顯得醜陋,痛苦顯得輕浮。
這種小調的痛苦,其實與幸福是一體兩面。
太宰治也曾和美知子在甲府市度過了一段美好的婚姻生活
只是,當你發出動態後,有人問上一句:魯迅說過這句話嗎?
瞬間暴露文化水平,做作面貌無所遁形。
更可怕的是,根本無人可怪罪。
畢竟你也不知道,是誰先說魯迅說過那句話的。
這種散播在網上的虛假名人名言,只要遵循一個模式:「頗有道理的話 與之風格匹配的名人」,則顯得可信度十足。
每個悲傷的道理,仿佛經過名家「開光」,就為這「喪」鍍上了一層金,句句言之有理,瞬間飽含文化底蘊,發出去的人也隨之產生一種獨特而高尚的優越感。
▲這句也是假的
在我們無形表達「優越自我」的過程中,名人語錄成了傳輸的加速器,互聯網平台則成了廣闊的通道,讓「喪系文化」蔚然成風。
不過最近「喪系語錄」踩下了一個緊急剎車,是因為它們大量波及到了抑郁症。
一個嚴肅的話題,突然開始肢解成一個話柄、一種談資,被人們隨意諷刺、笑話、消費。
這是一個適當的警鐘。
畢竟當類似抑郁症這樣的標簽,開始在喪系文化中泛濫,人們也要開始反思,是否自己也如《娛樂至死》中談到的一般,在脫離語境、膚淺、碎片化的現象中,自願成為了娛樂的附庸。
北野武拍攝的「假摔」廣告,告訴日本年輕人「時常跌倒也沒關係,人生只有一次,拿出幹勁,改變未來吧。」
喪系當道,說對的話很重要,控制好度也很重要。
「今後,我要單純正直地行事。不懂的,就說不懂;不會的,就坦承不會。」
「若是摒棄故作姿態,人生之路似乎是意外的平坦通途。」
太宰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