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鮮肉」搞爛了中國影視產業?不,其他環節也沒一個正常的。

2016年8月,央視批判娛樂圈有一股「天價小鮮肉」的風氣,一位嫩咖拍一部戲的片酬,居然能是拍一部高規格電影的數目,就因為他是偶像。

(小鮮肉是大陸用語,意指年輕貌美的男偶像,類似於台灣早年的奶油小生。)

2016年9月,包括陳寶國等大陸三位資深老演員一起砲轟,斥責小鮮肉們連台詞都不背,仰賴提詞機和配音,還挑剔台詞不夠潮。

2017年1月初,成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以五字經問候了剛合作拍戲的某位小鮮肉,痛斥其不敬業,打鬥用替身,本人只演出流汗、喘氣的一張臉,引發大陸網民「猜猜他是誰」的風潮。

這幾個月來,多位華語娛樂圈的超級大咖也加入批判的行列,包括陳道明、汪明荃等殿堂級人物。

根據這些圈內人的爆料,小鮮肉們在片場的態度,就跟職場中各種小白、爛草莓一樣。

例如陳道明是這樣說的:「手破了,摔傷了,冬天在水裡頭,夏天穿着大皮襖,你就是幹這個的,你的職業就是這個,現在還把它當成敬業了?演員就應該吃這樣的苦。」

「問題並不在於他們拿了多少錢,而是是不是幹了這麼多的事,是不是你對得起觀眾。」

此外,陸媒也陸續披露,整個中國娛樂圈的問題不只如此,「其他環節也沒一個正常的」。

以下內容來源:嚴肅八卦

微信id:yansubagua

作者:貝貝喋喋和洞姐

從去年到今年(2017),「批評小鮮肉」是中國國內娛樂新聞一項長盛不衰的項目。

老演員批

成龍批

名編名導批

央視批

最近兩會的新聞裡集中批,目前對小鮮肉現象發表意見的代表、委員有:宋丹丹、張國立、濮存昕、奚美娟、崔永元、編劇高滿堂,甚至還有香港阿姐汪明荃。

而本周編劇宋方金的一篇文章,更是把「小鮮肉現象」的細節講到極致:

文章稱表演這個行當已經被毀掉,鮮肉們只要出個臉做點表情,劇組就能想辦法用替身、摳像等多種方式,讓他們的臉完成整個角色,影視劇行業變成了「小鮮肉中心制」。

國產劇的製作秩序之混亂,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誇張一百倍,但這一切真的是小鮮肉的錯嗎?

嚴肅八卦採訪了編劇宋方金和匿名制片人Z,試圖給這些亂象找一個答案。

(註:採訪是分開進行的,但為了方便閱讀我們把同樣問題的答案列在了一起。兩個人的側重點不同,有些問題的話題也不同,對比來看,也更有意義。)

他們是「表臉藝術家」,誰都要個房車

嚴肅八卦:「臥底橫店」那個稿子有一個細節,爆料演員說男一簽了全程,一天55.6萬,一共片酬是6000多萬,這樣算下來,他能拍108天,一個年輕演員在劇組待108天在現在來講已經很不錯了?

宋方金:但其實沒有,只拍了50多天。

請假經常的,因為他們要去拍綜藝、拍廣告,他們一般就是在之前的合同裡規定,說我在拍這個期間可能會有多少天外出。目前他們可以左右制片公司的意見。

但這些明星的片酬是固定的,不會減少,劇組由著他們。

現在是這樣的,為什麼片方控制不了這些小鮮肉?就是因為只要小鮮肉來,電視台和網絡平台就買單,所以他們就擁有巨大的話語權,這個話語權是不可想像的,只要他們來,投資人和影視公司就感恩懷德了,就也不在乎他們中間的這些小的細節問題。

很多劇都想要小鮮肉,完全是一個爭搶的狀態,小鮮肉們每天都有無數的劇本、IP、角色找上來,他們根本沒有時間說去考慮一下劇本人物或者看一下劇本,是一個賺錢的工具。

匿名制片人Z:「臥底橫店」那篇文章我看了,影視劇行業各個環節都有問題是事實。

這個行業就沒有正常人。

我昨天跟一個編劇聊天聊到這句話,那個編劇說:「再正常的人在這個行業都不會正常,都被逼瘋了。」

國內的影視劇產業,每個環節都不合理,所有人都被明星牽著走。

所有項目,立項的第一點是明星。你敲定了明星,你就有錢;你沒有明星,你什麼都沒有。

電視劇電影的根本是什麼?一定是劇本。

但現在不是這樣,就靠明星,然後湊明星的時間,湊明星的檔期,湊明星的要求,明星答應了咱們就上這個項目,明星不答應就這項目就不行了。

有些靠摳圖演戲的男女主角,他們拿了這個錢都不給你工作,就只來拍十幾二十天,就給你全是替身。

宋方金:所以說,那天劉春在微博上發明了兩個詞,特別準確,描述這一群人。他們叫配臉演員,除了正臉,剩下的都是別人的,連側臉就是別人的。咱們有表演藝術家,他們是表臉藝術家,主要表演臉的藝術家。

嚴肅八卦:可是真正有號召力的小鮮肉滿打滿算也就十來個。您覺得有多少個算是一線的小鮮肉?

宋方金:我可能十來個吧,這個群體不多,因為多的話他們就不會爭搶了。

剩下的算二線小鮮肉,也會耍大牌。

一線的小鮮肉參與的都是一線的公司或者說大IP。二線的小鮮肉也會遇到一些二線的,就是B類作品,就是小一點的IP,二線小鮮肉在小IP裡現在基本上分超一線、一線、一點五線、二線,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東西,基本上凡是稍有號召力的年輕演員,他們的話語權在劇組裡面都比較大。

匿名制片人Z:有些演員我真的不好意思說他們,到了哪兒都要房車,什麼破演員都要個房車,你有多珍貴呀?

其實好萊塢也有上了腕兒的要房車的,指定要喝某個水的,但人家的腕兒演得什麼樣?

有一個大IP大項目,有認識的人在片場,一看,兩個鏡頭都是替身演的。女主角呢?在房車上呢。這是拍危險的需要替身的戲嗎?不是,就是正常的文戲,絕對可以自己完成。

我聽了之後說:天吶,現在怎麼誰都這麼大譜了?

嚴肅八卦:前輩演員看著年輕的明星這樣真的不生氣嗎?

宋方金:他們非常憤怒。像讓老演員對著替身演戲流淚,這是沒有職業尊嚴了。像陳道明那波演員,即便是一場戲裡,他們自己不會進入畫面裡面,也要給對手戲演員反應。刺激對方的表演,把對方帶入到表演情景裡面去。這都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現在有些年輕演員連詞都不背了,連表演都沒有了,不演了。

但如果這一次如果我不是主動寫這樣一篇稿子的話,演員也不會出來說的。

一個演員出來說其他的演員,是冒著極大的風險的,會惹怒很多既得利益者,也會受到同行的警惕,以後的演藝之路會有障礙。

匿名制片人Z:現在對演員的要求和標準已經不是以前了。看劇本、背詞,然後怎麼樣怎麼樣鑽研,這是以前。

現在是,你只要能在現場把這個戲給演完,不要老用替身,就是敬業的了。

有了摳圖的劇之後,其他很多電視劇都算正常了。行業底線已經被拉低到零分以下,特別荒謬。

當然還是有琢磨戲的年輕演員,但是少。

現在我們對演員的要求就是:你來就行,不用會演戲,來就行,荒唐嗎?

嚴肅八卦:既然年輕演員在劇組都這樣了,為什麼粉絲、宣傳還能搜羅到很多他們禮貌敬業的畫面?不敬業對形象經營不是很有風險嗎?

宋方金:他們有一定的自信,正常來說是不會有人爆他料的,只有在極少的情況下他們才會被爆料。

另外還有一點,這些小鮮肉也不是說所有的時間他都是這種狀態。他們也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比如說這個小鮮肉在這個劇組裡是一種耍大牌、不敬業的態度,我發現他去了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的劇組,一定是很守規矩,很禮貌的。

只要他們能控制的劇組,他們就是不敬業的;只要他們控制不了的劇組,他們是被控制的,就是按照別人的要求來演的。他們看人上菜。

當演員對劇組有絕對控制力的時候,就不可避免的出現目前這種情況,比如說整個劇組得等他,他沒來或者他要休息,那劇組等著。這是缺乏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因為一個劇組最少也有一百來人,多的兩三百人、三四百,那麼人等他一個人。在歐美日韓都不可能出現劇組等一個人在睡覺的情況,很荒誕的一件事。

我說98%的年輕演員不敬業。敬業的標準是用自己的聲音和肢體來表演,聲台形表,都得展現出來。當然還有不遲到、不早退,中間不要拍著拍著就要去休息、睡覺。

我還真沒看到特別敬業的年輕演員。但那些粉絲都把自己家的愛豆擱在那2%裡面。

我覺得他們很可悲,好多粉絲在我微博底下留言,「你有什麼資格去說這些小鮮肉?」反正就是維護他的偶像嘛。實際上他們的偶像是很不堪的,但是他們永遠不可能知道這些偶像的真實面目到底是什麼。他們好多維護的偶像,說實話是人渣。

沒有一個環節是正常的

嚴肅八卦:現在影視劇出現了很多怪現象,摳圖、替身,是因為年輕演員太貴了需要壓縮成本嗎?國產劇普遍註水又是什麼原因呢?

宋方金:是他們沒有時間。目前的這些小鮮肉,他們不會給正常的拍戲時間。

大IP都要在極短的時間內製作出來,他們在搶時間。上市公司都在說,今年要拍多少部戲,全是小鮮肉主演。小鮮肉就那幾個,同一個人有三四部戲在搶,比如說接一部戲本來5個月要拍完,小鮮肉只能給2個月。片方花了很多的錢,還是沒法正常拍戲。

這些小鮮肉本身也沒法給太多時間,他們一年要演很多個戲,要去掙很多錢。

匿名制片人Z:很多明星一開始就給你直接說了,我要請多少天假。

為什麼中國電視劇又臭又長?因為電視劇是按集賣錢的。比方說,這個明星拿走了8000萬,他就來3個月,給你三個月的時間。3個月你可以拍20集,也可以拍40集,拍狠了你拍50集都行,但是24集賣的錢只有50集的一半,那肯定大家拼命地趕戲,把這個電視劇拍得越長越好,能掙多少是多少。

很多戲,拍40集,跟明星只簽了2個月。

國外什麼樣?韓劇可能在6天一集左右,美劇可能是8天一集,中國人拍電視劇基本上4天一集算很充裕,3天一集正常,有些劇組都能縮到2天一集,我們的時間基本上是壓縮到了人家美國人的一半甚至更少,能好嗎?

我也想拍12集短小精悍的劇,結果我一算,明星不會因為你只剪12集而打折的,他收你的錢是按拍戲耗時算的,我得掏他拍50集的電視劇的錢,只能賣12集,本都收不回來了。

每次都是卡在明星那兒了,為了收回成本,片方就得把集數拉長,12變24,24變36。最開始那個劇本都是往12集去講的,結果還是成了40集的戲。

其實所有人都很愁,那你能怎麼辦呢?明星也要在單位時間裡掙這麼多錢啊,網站也要點擊率,也是越長越好。這是個惡性循環,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國產劇製造的每個環節都有無數的坑,但就是這麼運轉的。

嚴肅八卦:還有其他什麼環節有問題?

匿名制片人Z:比方說有些不敬業的編劇也是這樣。一個編劇,一年能寫五個電影。怎麼做到的?也不是自己寫,都是槍手寫。

宋方金:現在編劇分這麼兩種。

一個是獨立寫作的編劇,有個人生產線能寫電視劇的。比如說高滿堂老師、劉和平老師、王麗萍老師,這些中生代力量和壯年編劇的力量,他們還是在按照比較傳統的、早些年寫電視劇的習慣創作。

另外就是目前的這些大IP編劇,主要是一些剛剛從學校裡面畢業不久的編劇,或者是一些業餘的編劇,還有一些是網文寫手。

現在的編劇變成基本互不相乾的兩個圈子。

這兩撥人基本沒有交流。

中國影視劇並不缺好編劇,咱們的編劇群體說實話是很強的,至少我覺得不比日韓差。

我們的歷史正劇有劉和平老師、朱蘇進老師這樣的,他們是世界級別的編劇,包括電影這邊也有劉震雲老師、李檣這樣的比較強的編劇。當代生活劇,咱們有王麗萍老師、王宛平老師都是很強的編劇。

還有年代劇,像寫《闖關東》的高滿堂老師,就是咱們基本上在每個類型裡面,都是有很強的編劇。

整個中國電視劇的創作是跟風,抗戰劇火了就把抗戰劇拍死,所以各個類型的非常強悍的編劇,並沒有得到一個合理有效的創作空間。現在就是被這個市場限制的很死,市場把這些創作人逼到絕境了。

但是現在這樣IP劇的創作方式,不會培養真正的編劇。

目前所有的在寫大IP劇的這些編劇,我以前提醒過他們,他們沒有注意到。就是這些編劇,寫幾年就走掉了,換一批人了,基本寫殘了。

匿名制片人Z:還有個環節是買劇。我們國家,尤其是電視台,這兩年特別不敢試錯。

如果電視台買劇的人買了一個劇,收視不好,反饋不好,後果就很嚴重,很多層級的人會來問責,還有可能查你是不是受賄了。

大家都不敢冒險,就只能去買那些你覺得它肯定收視率不錯的劇。怎麼能判斷這個一定會播得還不錯呢?有明星的;自己爸媽愛看什麼就買什麼。

今天的國產劇不好看,跟投入是沒有關係的,我們的投入比日劇、韓劇高太多了,結果呢?

我們都知道是劇本方面出了問題,而國產劇60%到80%的錢都給了演員,怎麼拍啊??

另外,從業者的文化素質也很成問題。

咱們國家的電視劇裡邊,80%的電視劇都有演員念錯別字。一旦是稍微有點可能讀錯的,演員保準念錯,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那就是整個片場都沒人會知道那些易錯字怎麼念,這是基礎教育有問題。

嚴肅八卦:有個現象是:社交網絡上大家都在呼喚良心劇,但市場拿出來的絕大多數是粗制濫造的劇集,有些劇的收視數據還很好?

匿名制片人Z:我特別憤怒的一個點,就是很多人都拿點擊率來說事,但是有些影片網站的數據,你想刷多少就刷多少,假到我都沒法看了,太可怕了。

某個公司,他們出品的電視劇收視率都不會差、點擊量不會少,因為他們就是做收視率出身的。

現在有些制片人都怎麼說話?他說:你拿著錢得知道在哪兒買收視率。

你可以到淘寶上去看,有賣點擊率的。

(△這次採訪後,我們去淘寶找賣家問,拿到了這份全網點擊率報價表。一個賣家的報價並不一定能代表整體情況。)

宋方金:我在微博上面也說過,有的劇一天的點擊就是15億多,那麼咱們一共有7億網民,還有除了廣大農村地區的網民,我們可能也就是三四億能夠在這個播放器上面觀看,那麼它怎麼可能一天出來一個15億多?而且接下來的作品也都是幾億,加起來的話我們等於全國的觀眾不吃不喝天天看電視劇?不可能的。

目前的這些IP劇的收視數據是買來的,他們用了小鮮肉和大IP以後,有一部分維護數據的費用。就是現在的電視劇創作的環節裡面,非常可怕的就是說他們在成本裡面增加了一項叫做維護數據,這個維護數據的費用,就是去年根據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的調查報告,是25萬到40萬不等一集。

有些劇集看來收視率很高,但是真正看的人沒有那麼多。

良心劇是什麼?比如說《北平無戰事》,或者《瑯琊榜》、《偽裝者》,這些劇看的是很多的,但這些劇太少了。並不是良心劇沒有人看,是我們現在幾乎沒有良心劇。我覺得如果真正出現良心劇,肯定還是有觀眾看的。

嚴肅八卦:我們刨除了數據造假的水分以外,確實還有人喜歡看IP劇,你覺得這個是審美的問題嗎?

宋方金:觀眾沒有主動選擇權,當他打開電腦到網上選擇也好、打開電視機拿著搖控器選擇也好,他都是被動中的主動。什麼意思?就是說十個頻道、五個頻道,他只能在裡面選擇一個符合他口味的。打開電腦,他選來選去,只能選擇覺得還不錯的,這個主動的範圍是非常小的。

在市場上面東西,注定已經是很爛了,他只能在很爛裡面的選擇一個,久而久之他們會習慣看爛劇,或者習慣看這種IP劇。

最可怕的是對於未成年人的這種審美的扭曲,成年人具有一定的社會知識,有一些閱讀基礎,看了很多的書,還看了一些其他的美劇、日劇、韓劇,有一個防護意識,看到爛片可能會拒絕會不看。

但是現在的小學生或者初中生,當他們看到這些IP劇的時候,會認為藝術作品是這樣的。因為他們沒有看過更好的,認為這樣的東西就是好的,就跟當年看郭敬明小說的那些人一樣,沒有分辨的能力。

IP劇對於文化造成的傷害,就是灌輸了沒有文化能力,沒有審美能力的人的審美。我們現在這些90後甚至小學生也會看這些作品,會在班裡面或者學校裡面看了這些IP劇,形成一種流行文化,這個是最可怕的。

嚴肅八卦:現在從網友到從業者都覺得「小鮮肉中心制」不合理,但另一方面這也是市場運作自然產生的結果。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

匿名制片人Z:從商業角度來講,我不反對給明星高價,有些明星是值這個錢的。超一線的小鮮肉值8000萬,因為他能夠給你帶來的眼球和關注度是很多很多的,不然市場不可能把他們推到這個價格。

但有些人拿了錢還用替身,片方錢也掏了明星還不來,只能用各種方法處理,然後大家都罵。你說電視劇能怎麼辦呢?

有人說片方無能。但現在電視台要買你的戲,很簡單,就是得有明星。所有人上來問你的第一個問題都不是劇本。

我們做這一行就自嘲:嘿,都不是正常人。

真正這個行業裡認真工作的人不是沒有,但圈子整體上各個環節都有問題。太糟糕了,太崩潰了。

宋方金:目前出現的這些亂象,不能完全歸結於演員身上。

咱們行業的生態環境出現了問題,小鮮肉演得差,片方再去買數據,造成了好像播很好的假象,投資商就給電視台錢,電視台就再給制片方錢,這樣大家都賺了。通過這樣一個閉環式鏈條,造假的整個過程,都賺到錢了。

只是原創受到損害,這個是沒有人管的。

當造假可以賺到真金白銀的時候,就沒有人去造真的,因為造真的非常困難,需要時間,需要創作周期。

嚴肅八卦:如果我們要給現在的影視劇行業亂象總結一個最大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

宋方金:互聯網資本。

互聯網資本進來之後,他們迅速掌握了一種快速生產影視作品的方法。為什麼他們會創造出來一個大IP的概念?就是因為這些資本進來以後,發現控制不了編劇、導演和演員,於是發明了一個大IP,用大IP做一個筐,把所有的東西裝在裡面,把其他的所有的創作環節(編、導、演)矮化為工具,編劇、導演、制片人、演員都不再占據影視作品的主體生產地位了。

如果找到劉和平老師他們寫一個劇本的話,短則一兩年,長則三四年。而這種互聯網資本(或者說新興的這些業餘資本)必須迅速的把大IP變現為影視作品,所以他們創造了這個新的概念。現在的版權不在編劇那兒,這個是最重要的變化,編劇變成只是一個寫作工具。把所有的創造環節工具化,是互聯網資本的對於影視文化市場帶來最大的一個變化,這個變化是具有摧毀性的。

匿名制片人Z:我一天到晚很暈的,我也想有個解答,很多時候我也是被裹挾的,我沒辦法,我只能這麼做。所以每次我看你們罵電視劇行業,就覺得罵得好,但另一方面我覺得你罵我們也沒用。很痛苦,沒辦法。

中國影視行業就是這個現狀,受眾就是這樣,人口經濟就是這樣。影視行業不比任何一個行業更糟糕,也不比任何一個行業更好。其他行業是怎麼分布的,在這兒就怎麼分布。社會整體是什麼樣的,它就是什麼樣。

閱讀原文

參考:

>中國電視劇買收視率的行為已被證實,一集30~50萬人民幣。

>9.3億美金收購北歐電影院線,中國首富王健林的全球電影帝國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