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燃財經
微信id:rancaijing
作者:黎明
如果網易跟騰訊打起來,會是什麼局面?
過去,當業界討論互聯網行業格局時,總是將目光放在那些有鋒芒的企業和它們的競爭者身上。
比如,早年的京東與阿里,之前的美團與餓了麽,現在的阿里京東和拼多多。
但是很少談論網易。
網易老了,也太穩了。
這家1997年就已經存在的公司,居然從始至終一直活躍在互聯網巨頭行列。
遊戲業務上它通常是第二,網易有道、網易雲音樂等業務不是第一,但也處於前列;市值排名上它通常是第四或第五。
任憑城頭變幻大王旗,它自巍然不動。
但「慢」公司網易也在尋求突破了。
網易和騰訊終於開始正面競爭。
在分析這場戰局之前,先看一下網易最新的業績。
8月13日,網易公布了今年二季度財報,數據整體上中規中矩:
營收182億元(人民幣,以下未註明則同),同比下降3%(因為去年9月出售網易考拉,拉低了營收),剔除考拉的影響,營收同比增長26%;
二季度持續經營凈利潤45億元,同比增長35.3%,業績超出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網易的核心業務——遊戲,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速21%;新業務網易有道凈收入6.2億元,同比增長93.1%。
財報發布當天,網易美股收盤股價下跌2%,市值638億美元。
網易放棄考拉電商,出人意料地引阿里入局;在內容賽道上,如今它和騰訊的版權爭奪戰又如火如荼。
如果不安於現狀,它和騰訊短兵相接的機會將越來越多。
這一仗,網易將會怎麽打?
01
新引擎熄火
賣掉考拉,對於網易而言是一個轉折點,意味著過去四年網易打造電商「第二引擎」的嘗試宣告失敗,丁磊用電商「再造一個網易」的口號成了空頭支票。
站在當下的時點,再沒有比「遊戲公司」這個詞,更能準確定義網易這家公司。
從營收結構就能看到,遊戲業務再一次成為網易的基本盤。
▲網易遊戲收入占比變化
數據來源 / 公司財報 制圖 / 燃財經
二季度,遊戲在網易營收中的占比達到76%,回到了四年前的高位。
過去網易大力投入做考拉和嚴選時,遊戲收入的占比一度降到60%以下。
放棄考拉後,這個比例從去年的六成,直接升至現在的近八成。
儘管網易還有一堆讓人眼花繚亂的新業務,比如網易有道、雲音樂、甚至To B的企業服務,但這都無法撼動遊戲在它全部業務中「老大哥」的地位。
二季度,網易有道凈收入6.2億元,在網易的大盤子中占比只有3.4%。
而現在聲量頗高的網易雲音樂,甚至沒有獲得在財報中單獨列示的資格。
看上去,新引擎熄火,重回遊戲主業,網易還是老樣子。
但實際上,這並非網易的主觀意志。
作為中國遊戲行業排名第二、僅次於騰訊的重量級玩家,網易過去一直在尋找遊戲之外的新引擎。
只有新業務才能讓網易永葆年輕。
這種轉型思路,已經被騰訊驗證是可行的。
騰訊自從在2018年喊出全力進軍產業互聯網的口號,已經在雲業務和企業服務方面大舉落子。
遊戲之外,騰訊已經成功將toB級的企業服務打造成第二引擎。
二季度,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在騰訊營收中的占比達到26%。
對於網易而言,既然電商作為新引擎的夢想破滅,那麽,尋找下一個潛在的引擎,就是當務之急了。
從去年9月賣掉考拉到現在近一年時間裡,網易做了三件事情,去接替電商之後的空缺。
一是網易有道獨立上市。
有道在去年10月登陸紐交所,網易持股超過60%,這是網易旗下第一個獨立上市的業務。
有道上市後,正好趕上疫情期間在線教育行業大爆發,至今股價翻了2.4倍,市值達到43億美元。
二是加大對網易雲音樂的投入。
今年以來,網易動作最多的業務當屬網易雲音樂。
不論是發布獨立K歌平台音街,還是戰略投資AI音樂公司「AIVA」,還是對外各種締結戰略合作,以及花大價錢買版權,網易雲音樂在集團內部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三是將網易雲更名為網易數帆。
網易雲是網易旗下雲計算和大數據品牌,跟其他巨頭紛紛把旗下的雲業務和金融業務更名為「數科」一樣,網易也盯上了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這條To B賽道,這背後是網易探索業務轉型、尋找新增長點的嘗試。
但是,新引擎的建設並非一日之功。
遊戲業務是主引擎,毛利率高達64%,但缺乏想像空間;考拉電商是碎鈔機,長期虧損已經被放棄;有道前景喜人,毛利率45%,但體量還太小;雲音樂勢頭不錯,但現在還不賺錢。
更重要的是,在網易參與的每一個重要賽道上,都能看到騰訊的身影。
02
和騰訊正面開火
如果拆解一下網易和騰訊的業務結構,做個簡單的對比,就會發現二者的業務竟有如此之多的重疊之處。
遊戲,是這兩家公司的主業、現金牛、搖錢樹,騰訊是老大,網易是第二,而且網易是獨一無二的第二;
在線音樂,騰訊音樂是老大,網易雲音樂還是第二,丁磊此前曾暗示騰訊音樂搞壟斷;
在線教育,網易有道上市了,但騰訊投資的猿輔導估值已超過78億美元;
電商方面,考拉賣了,網易嚴選還在做,但騰訊也投了大量電商獨角獸;
媒體方面,網易有網易新聞,騰訊有騰訊新聞……
盤算下來,網易有而騰訊沒有、同時還有點分量的業務,就剩網易未央了。
網易未央是經營豬場賣豬肉的,丁磊對此屬於個人興趣,或許馬化騰實在是不感興趣。
所以某種程度上,與騰訊之間的競爭,將在未來成為決定網易走向的一個重要變數。
尤其是在網易熟悉的內容賽道上,騰訊正變成它實實在在的對手,並在多條業務線上展開巷戰。
從在線音樂這個細分賽道上,大眾能嗅到其中的火藥味。
網易雲音樂從社區切入,花了七年時間做到了行業第二,僅次於騰訊音樂。
雖然目前還不賺錢,但前景很好。
所以在電商業務折戟後,網易在音樂業務上不斷加碼,跟騰訊的正面競爭也不斷激化。
最直觀的現象是二者在今年掀起版權大戰。
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環球音樂、華納音樂、索尼音樂),此前均跟騰訊走的很近,騰訊還拿下了環球音樂10%的股權。
騰訊音樂從2017年開始,花巨資和這三巨頭簽訂獨家代理協議,導致騰訊幾乎壟斷了國內的在線音樂版權。
這讓以網易雲音樂為代表的其他平台,後來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歌單中的歌曲突然變灰,聽不了了——沒版權,要獲得授權,就要給騰訊交錢。
所以今年以來,網易不得不開始投入重金,跟一大批唱片公司達成版權合作,大量購買音樂版權。
據Third Bridge高臨諮詢觀察,今年以來,網易在版權成本的投入上要遠遠大於騰訊音樂。
同樣一家唱片公司的版權,騰訊音樂評估出來的版權金額是一個量級,但是網易會遠遠高於騰訊的量級。
在上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中,丁磊直言,版權購買一直是雲音樂最主要的成本支出,騰訊跟版權巨頭之間的獨家銷售模式,使得雲音樂付出了超過合理價格兩到三倍的成本。
戲劇性的是,8月11日,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幾乎同時宣布與環球音樂達成戰略合作。
二者的競爭已經擺到台面上了。
在產品層面,騰訊音樂旗下有QQ音樂、酷狗、酷我、全民K歌四大產品,網易雲音樂在今年開始豐富產品線,推出了獨立K歌平台音街,對標全民K歌,火藥味是越來越濃了。
03
站隊阿里
在網易和騰訊之間,還存在一個影響牌局的關鍵角色——阿里。
阿里跟二者之間的關係很微妙。
從巨頭博弈的角度,阿里跟騰訊是對手,但網易也是巨頭,不會輕易站隊。
中國互聯網20年,網易是門戶時代的王者,BAT崛起後,網易一直位居巨頭的第二梯隊,坐在上市中概股市值排名第四、第五的位置。
跟美團、京東、拼多多不一樣,網易沒有接受阿里或騰訊的投資。
但是在去年,形勢發生了變化。
網易和阿里,這兩家同樣位於杭州的巨頭,走到了一起。
去年9月,網易一手將考拉賣給阿里,一手讓雲音樂拿到阿里領投的7億美元B2輪融資。
網易和阿里,在業務和資本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捆綁。
阿里入局,讓這場戰役變的微妙起來。
電商是阿里的大本營,也是騰訊重點進攻的方向,網易相當於是把電商的底牌亮給了阿里。
在線音樂方面騰訊占據優勢,網易和阿里都是弱勢方,二者資本聯盟相當於是共同對抗騰訊。
一位在線音樂行業人士告訴燃財經,去年網易雲音樂拿到的一些獨家版權,大部分都是來自阿里的蝦米音樂,蝦米從去年開始就不再對版權進行大量投入,這些版權都轉移到了網易。
這意味著,網易扛起了在線音樂這面大旗,阿里退到了幕後。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在線音樂的版權市場,未來不會形成一個分散化的狀態,至少在兩年之內,還是主要圍繞在騰訊音樂和網易這兩大平台的版權爭奪上。
網易和阿里的合作還不只於此。
8月5日,網易雲音樂和阿里88VIP正式宣布達成合作,網易雲音樂黑膠VIP年卡權益正式加入88VIP年度生態權益包。
網易雲音樂成為阿里體系外首個與88VIP戰略合作的互聯網產品。
對於阿里而言,體外流量來源當然是越多越好,網易雲音樂號稱坐擁8億用戶,這對阿里體系來說是一個增量。
另外,今年阿里將繼續面臨來自騰訊系(美團、京東、拼多多、嗶哩嗶哩)公司的猛烈進攻,多一個盟友也就多一分力量。
把朋友搞的多多的,總不會錯。
04
網易和騰訊必有一戰
網易和騰訊的業務重合度越來越高,業務演進路徑也越來越像,它們終將踏入同一條河流對戰。
從創收的角度,這兩家公司的業務,都可以拆解為遊戲和新業務兩大塊。
▲網易和騰訊遊戲收入對比
數據來源 / 公司財報 制圖 / 燃財經
在核心的遊戲戰場,戰局一直非常穩定。
騰訊第一,網易第二,騰訊代理非常強,網易自研非常強;騰訊的規模大,網易的口碑好,二者各有千秋。
但是現在出現的一個趨勢是,二者在競爭維度上越來越綜合——通過持續補短板,它們的標簽化色彩不再那麽濃厚,換言之,騰訊遊戲和網易遊戲越來越像。
比如,騰訊遊戲過去總是被詬病抄襲,只會做代理,但現在騰訊自研遊戲也開始多起來了;網易遊戲過去口碑好,一款遊戲可以吃好多年,但現在口碑有所下降,時而免不了也出現打擦邊球的現象。
更重要的戰場,其實是在新業務上,這也是騰訊和網易拉開差距的根本。
騰訊6000億美元市值,不是靠遊戲這一項業務撐起來的,而是靠微信QQ、雲業務、支付、投資等系列布局。
網易遊戲和騰訊遊戲,收入規模相差不到3倍,但兩家公司市值相差近10倍。
所謂的「新業務」是一個打包項。
對於騰訊,是從信息流、投資、大文娛,到支付理財、騰訊雲、企業服務等等;對於網易,目前最重要的是兩塊,網易有道和雲音樂。
新業務,恰好是網易要重點發力、也是決定其未來估值空間的方向。
放棄考拉,有道獨立上市後,雲音樂在網易體系中越來越重要。
然而跟遊戲一樣,在線音樂的競爭,網易和騰訊其實也在不斷趨同。
不論是搶版權,還是推出K歌業務,雲音樂和騰訊音樂對核心資源、關鍵點位的爭奪是一致的。
因為最終都要回歸用戶最本質的需求,只要用戶需求在,它們爭搶的是同一撥人,那麽產品的趨同幾乎是必然的。
版權爭奪戰只是一個引子。
網易和騰訊的戰役,才剛剛打響。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