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青年橫財發展會
微信id:xrich666
作者:北花園保安隊長
家人們,你們都欠過錢嗎?
有過欠債不還的時候嗎?
還不上的時候,你是怎麽操作的?
生活在這個物欲膨脹的社會,超前消費和超額消費似乎已經成了當代年輕人的常態。
往小了說,花唄、白條、信用卡,本質上都是現金小貸形成的債務;往大了說,誰買房、做生意不得找銀行周轉一下呢?
或者說,是很難正常推進的。
有的人財技高超,能夠一邊維持各種金融服務之間的微妙平衡,一邊過著不失體面的「精致窮」人生。
但這種平衡也是脆弱的,不用說失業了,一場感冒的蝴蝶效應都可能是驚人的,翻車崩盤也就在一念之間。
最近我就認識了一個朋友,剛過30的她,因為一個小失誤引爆了一串債務,欠下350萬。
但是,她下決心用一年時間還清所有欠賬,並向全網直播她的還債歷程,任務完成後,她還打算去涼山支教。
所有看過她豆瓣直播貼的老鐵,都將成為這場人生苦旅的見證人。
五個月過去了,她已經還了150萬。
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叫「王杜康」,因為特別喜歡曹操《短歌行》裏那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相對來說,我進入社會比較早。
十幾年前,作為學美術的藝術生,我高考的分數只能去省內的學校,因為想來大城市看看,所以最後還是選了北京的一所民辦大學,不過上了一年就退學了。
在豆瓣上,我看到了很多「奇跡」和不可思議的事情,甚至退學之後的第一個房子也是在這裡找到的。
房東的岳母把村裏的五層小樓改成了公寓,住進來的也都是豆瓣網友,這些人給了我無盡的想像和力量。
我認為自己是一個「雜學家」,工作十年做過十幾個崗位,橫跨互聯網、零售業、通訊業、貴金屬交易等行業。
雖然現在的HR更在乎垂直行業的深度,但我一直覺得能多體驗不同的崗位和行業可以擴大認知,畢竟很多工作是相同的原理。
其實工作很像談戀愛,然而,儘管換了不少工作,但我還是對財務沒有系統的認識,最終才會失衡,就像談過很多次戀愛的姑娘,也免不了會為渣男心碎一樣。
財務包括很多方面,小到日常記賬,大到投資復利,從前並不流行「財商」教育,家裏人總覺得投資就會賠得血本無歸,而學校和公司更不會平白無故教給你這些知識,所以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摸索和學習。
而如果對這些東西都一無所知,就很容易踩坑。
欠債,最初就是因為我辦了很多信用卡,互相拆借消費,到年底有了分紅稍微寬裕一些,就又要拿去還款,立刻陷入沒錢的狀態,還得靠借錢過日子。
可能是運氣好,前兩年學別人做電影投資,賺了一些快錢,賺得快,花起來就更快,最後也沒有留下什麼。
這種迴圈雖然有風險,但那段時間我還能維持得住,過得還算可以,真正壓垮我的是後來和朋友開公司的失敗。
人都願意講述自己的成功和勇敢,所謂的「想到了就去做」,那些傳記也都只寫了如何成功,卻很少書寫關於過程中失望和失敗的細節。
在好的構想和實際執行之間,其實還有很遠的距離。
▲催賬如催命,利益面前大家都是可憐人
而在這個距離裏,我被坑也被騙過。
甚至有的時候在想是不是面相太「傻白甜」,或者風水命理需要高人指點,所以我也試過請符咒和日常故作精明,但這些表面工夫其實都太容易了,所以也並沒有什麼實際作用。
正因如此,我最終還是回歸邏輯,回歸學習。
如果能重來一次,我希望能回到小學五年級,好好思考學習是在學什麼,又是為了什麼。
從退學那一年到現在,我斷斷續續做到了碩士在讀,現在也是一邊努力工作還債,一邊學習,為小時候荒廢的時間買單。
剛遭遇挫折那段時間,我花了一整年的時間研究和建立一套好的思維邏輯,人得學會聽話裏的話,而不只是字面意思。
有的時候,我會把豆瓣當作「阿拉丁神燈」。
因為從別人那裏收獲過很多力量,也因為自己不想再無限迴圈這種「負債—清賬」的惡性迴圈,所以決定在豆瓣上開這樣一個直播,一來能得到別人的監督,二來如果能把這件事做成,也算是把某種力量傳遞下去吧。
其實剛開直播貼的時候,我的理財水平充其量也就是「幼兒園」級別的,更新帖子這件事一直倒逼著我去升級理財能力,現在大概算是「青少年」階段吧。
某種程度上,我認為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如果你能夠想出來三套以上一年內還完350萬的方案,就算是一種想像,就算很誇張,都是有可能實現的。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首先,你得明白什麼是錢,如何對待它,起初我並沒有制訂詳細的計劃,只是給自己定下了一些原則。
具體來說,就是什麼必須做,什麼絕對不做。
其實,要還清350萬的債,就是要賺350萬的錢,一開始是非常困難的,需要不斷地實驗,當然,這也就會遭遇連續的失敗。
但是一定要堅持下來,每天優化一點點,我工作十幾年,雖然沒有那些創業新貴幾十億的估值,但也有一些經驗。
▲杜康現在的住處,原來雙人床的床單現在勉強放在單人床上用
從2020年4月12日開始決定還債到現在,我已經還了1510818元,這主要由三部分收入構成:
1.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脈和資源。
我工作這麽多年,認識不少各行各業的朋友,我作為中介幫他們對接各種資源和需求,促成合作,賺取傭金。
這是主要的收入,而且並不會占用太多的時間,只是需要我主動去發掘和聯繫。
2.我賣掉了所有的奢侈品、首飾、美容儀和閒置的電子產品。
3.工資,其實工作的收入並不高,這段時間我一共上了26天班,收入在2萬多。
150萬看起來不少,但其實我對結果不太滿意,尤其是自己的工作狀態和時間管理能力,讓我覺得自己還是沒有努力去做事情。
我認識一些非常執著的銷售,而且打心底裏佩服他們,每次玩手機的時候看到他們的工作狀態,罪惡感和恐懼感就會湧上來,如果我有人家一半的努力,過得應該會比現在好很多。
所以,下一步我準備加大工作量,幫更多朋友對接資源,一起發財;繼續保持學習,尋找獲得長期收益的渠道;
同時,只有把時間管理的水平提上來,才能把原來的規劃實現,這方面其實我還有很多欠缺,就像直播貼,也很久沒更新了。
我在學騎摩托的時候,第一課講的就是翻車了該怎麽扶正,「理性投資,防止被騙」是財富管理的開始,這是相通的道理。
跟自己比,不退步就是進步,「心態 行動」就是一切方法論的基礎。
債不是一天還上的,好心態也不是一天建立起來的。
最開始真的很迷茫。疫情期間出不了門,也見不到別人,被騙、被威脅,朋友追債翻臉不認人,因為開不了工交不上房租的情況也碰到過,起床就是坐著發呆、吃飯、睡覺,這樣迴圈了好幾個月,每天眼淚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流下來了。
我從前是個非常驕傲的人,被逼到絕境,才知道什麼叫「落魄的鳳凰不如雞」。
2017年的時候,抑郁症找上過我。
當時為了自救,我也不得不找心理諮詢師指導,同時自己學習了一些心理學知識,這是一個了解人性和理解人們行為的過程,也是在那時候,我知道了對話、寫日記都是處理情緒的方式,在豆瓣發帖,也是一種介於日記和對話之間的方法。
現在我每天都會做「睡前冥想」,這也是我從冥想課上學到的。
每個人手裏多多少少都「有錢」,但「富足」的感覺來源於支配財富,而非被財富支配。
我的老師告訴我,回歸真實自我,獲得財富有三種路徑:
雖然我不是富二代,但從小過得也很殷實,父母工作並不忙,身邊的朋友似乎也都是這樣,我們對錢的概念,是模糊的,只知道它很重要,是滿足自己和身邊人欲望的工具。
現在商業和科技像放大鏡一樣展示著錢的魔力,人美高瘦大波,名品豪車豪宅,站在人生巔峰,小紅書和抖音上的大網紅幾乎都是這種追求的投射,同一個動作、同一個場景、同一個角度的擺拍真的是生活的真相嗎?
恐怕全世界真正有實力全部占有的人只有1%吧。
在2020年,還有很多山村裏的孩子才第一次吃上粽子,家裏最重要的電器還是手電筒。
欠債讓我重新審視了財富和金錢,所以才希望在還完債之後,去涼山支教,去傳達外面的世界真實的面貌,幫助他們在困苦的環境中建立希望,告訴他們要重視自己,愛自己,尊重和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一個了不起的自己,可以改變身邊的人,可以改變自己的家鄉。
▲圖源:杜康某天的朋友圈
負債也好,賺錢也好,都是吸引財富的能力,人還是得多看好的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