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強烈詬病的郵寄選票,到底是怎麼回事?會導致大選結果難產嗎?

本文來源:全球報姐

微信id:ifeng-weekly

作者:徐亦凡

不管是發推特、開選舉集會還是接受採訪,美國總統特朗普近來在各種場合向「郵寄投票」(postal voting/mail-in voting)這種投票形式密集開火。

「郵寄投票非常危險,會出現大量欺詐行為」

「增加郵寄投票會導致選舉結果被篡改和操縱」

「別國會用一樣的(選票)紙印刷數百萬張選票交上去……這會讓美國大選成為這個時代的醜聞」。

他言之鑿鑿。

《華盛頓郵報》數了數,總統今年抨擊這種投票形式不下100次,並渲染其對於選舉公正性質疑的威脅。

雖然沒什麼證據,但他一再將郵寄投票和「欺詐」綁定,試圖勸阻選民用這種方式投票。

不過,特朗普的論調只在共和黨內獲得寥寥響應。

媒體批駁這是虛假信息,聯邦選舉委員會委員Ellen Weintraub說,「這種陰謀論根本沒有根據」,民主黨人更是大力支持郵寄投票。

郵寄投票真會帶來欺詐嗎?

雖然特朗普和反對者各執一詞,但總統的不懈批判至少說明,郵寄投票這事兒對大選局勢很重要。

多州正在適應郵寄投票

特朗普對郵寄投票大加撻伐著實有些「打臉」,因為他自己就用這種方式投過票。

佛羅裏達州2020年的共和黨初選中,特朗普作為佛州註冊選民需要在該州投票,但他身在首都華盛頓,因此采取了郵寄投票的方式。

這也符合郵寄投票設置的初衷。

這種投票方式最開始出現在南北戰爭時期,以便讓身在異鄉的作戰士兵可以將選票寄回家鄉。

後來這種方式逐漸被許多州采納,主要為那些在選舉日無法親自前往投票站的選民提供方便,因而也被視作「缺席投票」(absentee ballot)中的一種。

2020年8月7日,美國佛羅裏達州邁阿密海灘,一名工作人員佩戴防護裝備,在投票站外監測郵寄選票的投票箱。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分析,通過郵寄方式投票的選民比例在1996年至2016年間增長了近兩倍,從7.8%增至近21%。

在2016年的大選中,郵寄投票比例達到25%。

一般來說,選票會被寄給註冊選民,選民在填寫選票後可自行將其送至投票箱或投票中心,也可以選擇用郵寄的方式送回。

投票的具體方式則由各州自行決定。

比如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和科羅拉多州允許完全通過郵寄投票來進行選舉,有些州允許終身殘疾的選民一直採用此方式投票,在其他一些州,選民想通過郵寄投票需要提前申請。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郵寄投票在今年儼然占據主流。

親自前往投票站投票的話,很可能造成大規模聚集,帶來疫情擴散,威斯康星州就是前車之鑒。

今年4月7日,威斯康星州進行了初選投票,該州衛生部門稱有19人因此感染。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和《華爾街日報》今年4月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58%的受訪者支持進行選舉改革,允許所有選民通過郵寄投票。

這與公共衛生專家的想法一致。

今年5月,超過800名公共衛生專家呼籲國會為郵寄投票提供40億美元的經費,用於列印、郵寄投票和其他相關事宜,這樣既能確保選舉過程的完整性,也能保障公眾健康。

許多州也調整政策,以匹配不斷增加的郵寄投票需求。

在華盛頓特區和加利福尼亞、科羅拉多等9個州,郵寄投票將是首要方式——選票會被自動寄給註冊選民,這被稱為「全民郵寄投票」(universal mail-in voting)。

在印第安納、密西西比等5個州,如果選民希望通過郵寄投票,需要提供合理理由;而在剩下的36個州,只要提出申請即可進行郵寄投票。

特朗普一度稱,自己支持經申請進行的「缺席投票」,而所謂「缺席投票」和「郵寄投票」在法律上是一回事。

不過,郵寄投票勢必帶來一個重要問題——時效。

當選票通過郵件方式寄出後,什麼時候能到達就是個相對不可控的因素,畢竟郵政服務會有延遲。

如果大選日(11月3日)都過了選票才寄到,還能不能作數?

各州顯然考慮到了這一點。

華盛頓特區和紐約州、北卡州等24個州將接收大選日後寄到的選票,只要這些選票信封上的郵戳時間是11月3日以及之前的。

其中又以華盛頓州最寬容,選票只要在11月23日前抵達,都將被計票。

而阿拉巴馬、俄勒岡等26州則嚴格得多,選票必須在大選日當天或之前寄到才算有效。

如果郵寄投票大規模鋪開,今年的大選日恐怕無法公布下一任總統人選,因為大量選票可能會延遲送達。

尤當允許延遲接收選票的24個州占據全國538張選舉人團選票中的349張,比例達到65%,這讓大選之夜能否揭曉謎底更有懸念了。

欺詐行為難以影響大選

特朗普口中提到的欺詐行為,的確在郵寄投票中發生過。

比如在2018年北卡來羅納州初選中,共和黨候選人的一名顧問就曾篡改選票,導致選舉重新進行;新澤西州也發生過一起案件,兩名民主黨議員被指控在郵寄投票中涉嫌欺詐。

如果選民名單沒有及時更新,郵寄投票也會帶來問題。

尤其是在無需申請的州,州政府寄出的選票中有一些沒能送達給真正具有投票資格的人,這可能導致一定比例的欺詐。

但總體來說,這些都是個案。

紐約大學法學院布倫南司法研究中心2017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美國選舉中投票欺詐行為的發生概率在0.00004%至0.0009%之間,這個比例對大選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過往的數據統計也可以證明欺詐之罕見。

《華盛頓郵報》對2016年大選進行了回顧,發現只有一起經證實的郵寄投票欺詐案件;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整理出2000年至2012年期間的選民欺詐數據,發現數億張選票中發生了491起郵寄選票欺詐事件;俄勒岡州從2000年起就採用了郵寄投票形式,迄今共報告了14起試圖進行欺詐的案例。

至於大規模利用郵寄投票進行舞弊則更難實現。

比如特朗普一直聲稱外國勢力會干涉選舉,美聯社認為,想借此操縱選舉可沒這麽容易:要從對大選結果影響較大的關鍵州精心挑選公民,還要付錢給這些人讓他們願意和外國政府合謀,使之願意承擔被發現和起訴的風險。

聯邦調查局(FBI)也完全不給總統面子。

特朗普屢次提及外國影響後,FBI稱,沒有信息表明有國家試圖破壞美國郵寄投票選舉,還指出美國大選的分散性和多重保障使得想協調完成欺詐計劃困難重重。

因此,特朗普所說的「外國勢力可以通過印刷假選票來進行欺詐」也不現實,各州選舉官員有的是方法來驗證選票的真實性。

為了防止有人冒充選民或竊取選票,當局會檢查選票是否來自選民的登記地址,還要求在信封上簽字,並和選民名單裏登記的簽名進行對比。

2016年大選期間,簽名不匹配是導致郵寄選票被拒的最常見原因。

各州會在選票信封上列印條形碼以識別選民,偽造者需要熟悉編碼系統才可能偽造條形碼。

有些州還會將選票印在特殊紙張上,以防偽造。

使用特殊紙張、微縮印刷、磁性墨水等等方式是保護貨幣、銀行支票和郵票的常用手段。

但特朗普依舊不遺余力地打擊郵寄投票的可信度。

9月初,他在北卡羅來納州鼓動選民投兩次票,通過郵寄投票後再親自前往投票站投票,以此來測試郵寄投票系統是否運轉正常。

然而法律規定,美國公民每次選舉中只能投票一次。

北卡州總檢察長直言,特朗普的建議會「破壞法律」。

白宮發言人指責媒體是斷章取義,還辯解說,特朗普只是想讓選民核實第一次的投票是否被登記,「總統不會容忍非法投票」。

而倘若真的去投兩次票,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欺詐」,可能會遭到起訴,而且會讓選舉官員工作量驟增,還可能導致疫情的擴散。

2020年9月4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首府羅利市,當地選舉委員會準備的缺席選票和相關文件,這是該州開啟郵寄選票的第一天。

只不過是特朗普的慣用伎倆

特朗普拿選舉欺詐說事兒也不是頭一回。

四年前和希拉裏競爭總統之位時,他就一直將欺詐掛在嘴邊。

民調顯示希拉裏領先時,特朗普堅持聲稱選舉被操縱,不承認民調結果。

最終,他靠著更多選舉人票贏下大選,卻在普選中落後希拉裏280萬張選票。

他又稱這是選舉欺詐,並稱希拉裏多得的票數來自非法移民。

四年後面臨連任大考,特朗普再提選舉欺詐,仍是為了黨派利益和連任幾率而使用的策略。

特朗普的意圖在對郵寄投票的指控中一覽無余。

他在試圖證明郵寄投票弊端時說,如果美國都採用這種投票方式,「共和黨人在這個國家再也無法當選了」。

這種擔心可能有點道理。

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特朗普的支持者中有不到20%的人計劃採用郵寄投票,而拜登的支持者中有該意向的比例接近60%。

如果郵寄投票占據主流,今年參與投票的選民比例應當會大幅提升。

《美國政治研究雜志》(American Politics Research Journal)201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證明了這一點,即通過郵寄投票有助於增加選民的投票率,這種方式可以給選民更多的時間了解情況,填寫選票的比例也高於親自前往投票站投票。

不過,投票率的增加必然能給民主黨帶來更大收益嗎?

人們通常認為,年輕、常搬家、低收入等特徵的選民會傾向於民主黨,郵寄投票能夠減少他們的投票成本、提升投票意願。

然而,史丹福經濟政策研究所和《紐約時報》的研究表明,郵寄投票對於共和黨和民主黨而言均沒有明顯提振效果。

各州的數據可能更讓特朗普憂心忡忡。

在他熱愛的佛羅裏達州,民主黨人申請郵寄投票的數量比共和黨人多出66萬次;在賓夕法尼亞州,民主黨人提出的郵寄投票申請數量是共和黨人的兩倍,在北卡羅來納州是三倍。

讓特朗普糟心的是,這三個都是搖擺州,爭取搖擺州支持對於大選而言自然是最為關鍵的。

據《華盛頓郵報》估算,今年至少有83%的選民有資格通過郵寄方式進行投票,另有專家推測,半數以上選民會選擇這種方式。

而郵寄投票數量越高,特朗普連任前景就越多一絲愁雲。

為了阻礙郵寄投票在全國範圍鋪開,特朗普團隊在內華達州等多個搖擺州提起訴訟,但被認為不具備起訴的法律地位以及指控過於寬泛,均遭到了駁回。

特朗普針對郵寄投票大談選舉欺詐,也為否認選舉結果鋪好了路,與四年前如出一轍。

美國政治學家裏克•哈森(Rick Hasen)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說,讓選舉結果失去合法性可能正是特朗普的意圖所在,即便拜登獲得勝利,他也可以借此提出質疑,「我們不能指望特朗普負責任地談論2020年大選計票的公正問題,事實上,他就是選舉公正性的最大威脅之一」。

低效的郵政系統或將衝擊大選

除去特朗普的那些陰謀論,郵寄投票確實也有它自身的問題。

雖然它是一種低成本、便捷的投票方式,但美國郵政系統有限的支持能力反而可能成為投票過程中最大的bug。

美國郵政局(USPS)雖是公營系統,近年來卻要自負盈虧,在和商業化郵政機構的競爭中顯得愁雲慘淡。

目前郵政局的債務已經高達1600億美元。

隨著郵寄投票需求的大幅增加,美國郵政局早早通知各州,警告說即使按照各州最後期限郵寄投票,它也不能保證在11月3日前送達所有選票。

鑒於許多州不承認大選日之後收到的選票,郵局的運行能力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最終的計票。

特朗普意識到了這一點後迅速出手。

6月15日,他任命路易斯•德喬伊為新任郵政局局長,雖然德喬伊並無郵政系統工作經驗,但此人是共和黨的資助者,也是特朗普的忠實支持者。

走馬上任後的德喬伊立即開啟了一系列改革,包括縮短郵局運營時間、減少人員加班時間、撤銷大量信箱網點、提高郵費、拆除600多個郵件分揀機等等。

這讓許多州的郵件送達準時率從此前號稱的95%下降至60%左右。

▲新任郵政局局長德喬伊

如此傾向於總統的改革意圖很快被發現了。

9月17日,美國華盛頓州聯邦法院與賓夕法尼亞州最高法院同時做出裁決,不僅下令中止德喬伊做出的一系列改革舉措,而且明確指出,這些措施意在擾亂2020年總統大選。

而對於現階段的郵政局而言,資金短缺依舊是最棘手的問題。

今年7月,美國財政部同意為郵政局提供100億美元的冠狀病毒緊急援助貸款,以換取與跟郵政服務有關的最賺錢的私營部門合作的專有信息。

據美國媒體說,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此前曾試圖利用這筆貸款,作為對郵政服務全面運營控制的交換,包括允許特朗普政府批准高級郵政人員的決定、與第三方簽訂服務合同的條款托運人、集體談判策略和高包裝價格。

有分析稱,這些要求將一個典型的獨立機構變成了一個「政治足球」,特別是在選舉年。

但郵政局所需的更多經費在兩黨的爭斗中遲遲沒了下文。

8月下旬,眾議院批准了一項法案,為郵政系統輸送250億美元的資金紓困,但由共和黨把控的參議院並不打算就此投票,白宮也表示有意否決該法案。

郵政系統一旦無法高效運轉,衝擊的只會是選舉的公正性。

這讓選舉官員和專家們擔憂,總統的陰謀論會影響公眾對於本次大選的信任。

誠如新墨西哥州民主黨人瑪吉•奧利弗所說,任何問題一旦被用於黨派政治都會變得很糟糕,「其內在副作用是助長了不信任、助長了不公正的感覺」。

閱讀原文

川普前發言人:川普可能參選2024美國總統大選。駐美記者:川普人氣未減,江湖地位還在

xxx

川普提出向中國索賠10兆美元,白宮不置可否

xxx

美軍退出後,塔利班表態:歡迎中國投資阿富汗,不允許任何人利用阿富汗攻擊中國

xxx

懂王復仇記:特朗普離開白宮的100天

xxx

比爾蓋茲夫婦「沒有」婚前協議,離婚後1300億美元財富怎麽分?

xxx

美國史上最大龐氏騙局主謀在獄中去世,詐騙全球650億美元被兒子揭發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