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一組房子成了「網紅」,活生生的水墨江南。

回遷房,就是發展商征收土地時,賠給回遷戶的房子。很多大陸人因此致富或是住上嶄新的好房子,請看下面兩條貼文的留言:

本文來源:網易新聞

中國知名畫家吳冠中,筆下的舊時江南,白屋連綿成片,黛瓦參差錯落,曾經是尋常巷陌,多年後卻是很多人記憶中永遠回不去的故鄉。

下圖為吳冠中畫作。

然而春節前,建築設計師孟凡浩,在微博上貼出一組富陽東梓關農村回遷房的建築組圖後,頓時炸響一片驚嘆,人們赫然發現,吳冠中筆下的水墨江南,竟真的走進了現實。

春節假期一結束,記者便前往東梓關村,一探這幅水墨“畫卷”。

從杭州市中心驅車不到一小時,這個細雨中的小鄉村就出現在眼前,有著與城市全然不同的靜謐,隔著或墨綠或淡綠的隔離林與農田,遠遠的一片白色建築如畫卷立在其間。

已成“網紅”的回遷房,就在村子的南面,穿行其間,三層的白色建築錯落佈局,三三兩兩形成12個組團,共46幢。

下圖為46幢回遷房建設前的原農田。

2016年6月,一期46戶村民在村委的牽頭下完成了抽籤選房,隨後在2016年8月完工交付。

如今,記者看到有三戶村民已入住新居,另外大多還在不緊不慢地裝修中。

例如A-61號房的方炳鑫、梁羅英一家,去年9月後便著手裝修了。從設計到施工只花了四個月,就是為了趕在春節前住進去。

記者遠遠便注意到方家,兩盞大紅燈籠高高垂在門口,一串串彩旗掛滿了整面圍牆,年味仍然十足。走進院子,赫然是一片小花園,栽著幾株茶樹,落地玻璃門敞開著,中式風格的堂屋讓人眼前一亮。

堂屋和後院中間有天井,衛生間設計了磚格花窗,光線明亮。二樓走廊上的牆用落地玻璃窗和外層木質格柵代替,即保證了採光也注意到了私密性與美感。

大露台上可以曬衣物與乾貨,三樓還設置了儲物間。為了匹配最美回遷房,方家裝修花了人民幣80萬,遠超房子的費用。

方大伯說:“虧這房子大,342?,這個春節我們一家12口人一起在這兒過的,我們老兩口,加上三個子女的家庭,家裡五個房間全住滿了。”

對於能住上“網紅”新居,小兒子方浩感慨:“就算我們自己蓋,無論如何也造不出這麼漂亮的房子。”

事實上,剛剛慶祝完70歲大壽的方炳鑫、梁羅英老兩口,以前沒想過有一天還會回到故鄉東梓關村來住。

早在2006年,他們便舉家搬去了富陽鎮上的新房,空留老宅在那裡,任其破敗。

“這是東梓關村的一個縮影。”70後的方浩回憶,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公路還沒有造,東梓關村作為水路交通要塞,曾經很是繁華,從富陽去杭州,都要從東梓關碼頭走。

但隨著陸路交通的發展,水運隨即沒落,村子也跟著蕭條了。90年代後,東梓關村的年輕人開始走出小鄉村,去往富陽或更遠的城市謀求生計。

下圖為東梓關村核心區長塘邊舊時模樣。

2000年以後,在外掙了錢的村民陸續回村里重建老宅。

“我們家那個時候還沒有經濟條件重建,到了2006年那會兒想要重建了,跟村里報批卻已經不允許自行改動老宅了,要等村里統一規劃安置。”

下圖為東梓關村舊貌資料圖。

或許可以用“緣分”來形容,雖然沒趕上曾經那一撥回村自建老宅的浪潮,方家卻因禍得福地住上了“最美回遷房”。

下圖為現在的東梓關村入口處的“美麗鄉村、設計先行”,還是郁達夫手跡。

下圖為東梓關村“杭派民居”一期建設中的俯瞰圖。

下圖為設計模型。

全紅嬋父親婉拒現金和房產,當地醫院免費治病,各路網紅正在趕來,抖音已經出手干預

xxx

扳倒吳亦凡的「都美竹」正被多間公司搶注商標,還有人註冊了「吳簽」

xxx

初代網紅消亡史:鳳姐隱了,龐麥郎瘋了,芙蓉姐姐身家過億

xxx

結婚直播,為什麼成了東北網紅們的賺錢密碼?

xxx

中國第一時尚博主黎貝卡的一天是怎麼過的?

xxx

上海武康路一位老奶奶和她的蝴蝶結陽台紅了,成為打卡勝地,眾人圍觀叫奶奶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