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弄堂老式煙紙店鑒賞

本文來源: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微信id:SHerLife

作者:李斤欠斤欠

上海作家程乃珊曾這樣寫道:「在我童年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是臨盡深巷小弄的煙紙店。這種上海人俗稱夫妻老婆店的,是很有人情味的。」

在淮海路「背面」的延慶路上,就有這樣一家煙紙店,叫大福雜貨店,活脫脫從二十年前「穿越」來。

這爿小店竟然還有手寫冷飲牌、掛在鐵網上的零食鉤子、藍色塑料拎箱和空酒瓶。

老式的翻蓋冰櫃裏,還能找到不少1塊錢一根的冷飲,大布丁、鹽水棒冰。

「儂想寫煙紙店,要多了解、多調查。阿拉剛開店辰光,前頭華亭路服裝市場還在,49路還經過阿拉門口,多少鬧猛(熱鬧)呀?」

聽說我們來採訪,煙紙店老板黃寶忠認真地提出了建議。

▲大福里弄堂口的這家煙紙店,像從二十年前穿越而來。

大福雜貨店幾乎完美「復刻」了記憶中的老式煙紙店。

首先,它並非馬路沿街的店鋪,而是開在大福里弄堂內,在過街樓底下,與門口的延慶路形成了一個角度,絳紅色的店招和弄堂紅色的牆磚渾然一體。

在煙紙店遍布弄堂的年代,這樣的小店並不稀奇。

但隨著上海對小店資質的管理越發嚴格,加上城市改造,開在弄堂口或弄堂深處的小店已寥寥無幾。

老式煙紙店的另一特點是夫妻老婆店,「前鋪後住」,大福也是這樣的格局。店裏貨架後頭的小小空間,就是可以圍坐吃飯的地方。

▲老板黃寶忠和老板娘李舜蓮,站在煙紙店門口

老板黃寶忠今年80歲了,戴一副眼鏡,高高的個子。

退休前他在學校教書,店門口掛著的手寫冷飲牌,就是他自己寫上去的。

他愛人叫李舜蓮,今年69歲,身材有些微胖,講話中氣很足。

黃寶忠從小就住這,住了七十多年,許多客人都是幾十年老鄰居。

他們日常和街坊鄰居的對話是這樣:「菜買好啦?」「對,買了點青菜、蝦。」

在門店布置上,老式煙紙店一般會有個小小的玻璃櫃台,背後是一面大大的貨架,擺滿「牙刷牙膏香肥皂」各色日常用品。

大福也保留了這樣的擺設,售賣的商品,也還是牙刷牙膏、糟鹵香醋這些。

1塊錢的珍寶珠,5塊錢的扇牌肥皂,6塊錢的寶鼎天魚糟鹵。

▲糟鹵香醋、牙膏牙刷。弄堂口的煙紙店通常能解燃眉之急。

要是再細看店裏的陳設,還會發現不少「古董級」的煙紙店元素。

小店左邊半開著的門上,釘著張舊舊的方格子鐵網,小鐵夾子吊著樂事薯片,還有紅色小鉤子下面一掛掛的旺仔QQ糖。

過去這種鐵網鉤子最主要的用途,其實是掛那種一次性袋裝洗髮水的。

5角錢一包的飄柔洗髮水,拖得長長的,買一包撕一包。

▲小鉤子上掛著小包零食和洗髮水,曾是煙紙店的標配。

「為什麼袋裝洗髮水都看不到了?」

「因為太便宜了,賣5角一包,前幾年有的農民工還會來買買,現在不大有人買了。鈔票賺得動的農民工,人家也不要買,太蹩腳了。」李舜蓮解釋說。

小店門口的另一個「古董級」商品,是門口堆疊著的兩筐藍色塑料拎箱啤酒。

▲畫面左下方這種藍色塑料拎箱啤酒,現在外面不大見得到了

在上世紀90年代,這種可回收空瓶的啤酒,幾乎是所有飯店、夜宵攤的絕對主角,隨便哪家煙紙店裏都能方便地買到。

早些年的大學校園畢業散伙飯桌邊,都放著整筐的這種玻璃酒瓶。

「老早天熱辰光,一天40瓶也不夠賣,現在買的人少了。那種紙箱裝的,網購更便當。」

黃寶忠說,因為偶爾有老鄰居要買,所以還會進貨。

「儂啤酒吃好,瓶子拿過來,再買一瓶,就好便宜2角5分。兩瓶啤酒本來賣7塊,儂兩只空瓶來調,只要6塊5。」

李舜蓮補充說:「會吃老酒的人曉得,這種啤酒口味『兇』一點,不會吃酒的人,要吃淡點的。現在延慶路上,只有阿拉一爿店還在賣。」

「人家年紀輕做生意的,不會進這種,不格算呀。阿拉都是老客人,一只瓶子也好優惠,和氣生財呀!」

玻璃櫥窗右邊掛著一塊手寫冷飲牌,看上去有些年頭了。

「這塊牌子是老早啤酒公司的贈品,伊拉還送過陽傘。」黃寶忠從小店裏拿出了一把陽傘,上面印著「力波」的字樣。

▲黃寶忠依舊保留著二十年前啤酒公司為拉生意送的贈品

「當年力波、三得利為了推銷生意,相互競爭,鍋碗瓢盆樣樣送。這趟送小碗,下趟就送盆子。」李舜蓮嘆了一句,「現在沒人會再送了。」

二十年前,批發商為了讓煙紙店多進貨,還得用贈品「拉攏」小店,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當年煙紙店的江湖地位。

大福雜貨店是1997年10月1日那天正式開業的。

原本這裡是夫婦倆屋裏向的一個房間。

當時打聽到可以辦開店的證件執照後,李舜蓮騎著腳踏車奔波了半年,管理部門批給了他們幾平米的營業面積。

▲啤酒公司送的價碼牌上,冷飲和價格是黃寶忠手寫的

那時候上海的第一家羅森才來了一年多,而第一家全家開到上海,還要等七年。

上海小店仍然是煙紙店的天下,競爭難免激烈。

「阿拉開出來辰光,馬路對過也有一爿煙紙店。結果一年不到,伊就關了。」

「為啥呢?阿拉是自家房子,不需要付房租。同樣一件商品,人家賣4塊,阿拉可以賣3塊5,大家都到我這裡來買。」

老板娘道出了自家煙紙店「開得出」的關鍵原因。

「扳倒」了馬路對過的競爭對手後,大福雜貨店就這樣一直開到了今天。

不過,當年老板夫婦倆肯定想不到,23年後,許多年輕人慕名而來,不再是為了買東西,而是為在門口拍張照片,打卡文藝小眾的網紅景點。

▲網友在大眾點評上為大福煙雜店建立了條目

「阿拉這爿店也是網紅呀。每年一到天熱,小姑娘們就會來拍照,把店當背景。連Angelababy都來拍過電視劇,就立了這個位子拍的。」

老板娘李舜蓮趿著拖鞋站在店門口,指給我們看Angelababy拍攝的位置。

延慶路只有400多米長,馬路也窄窄的。

但這裡地段極好,沿著大福里弄堂從延慶路穿到淮海中路,步行只要3分鐘。

大福雜貨店見證了這條馬路風雲跌宕的年代。

23年前,黃寶忠夫婦決定在弄口開店時,旁邊赫赫有名的華亭路市場還在,那裏人聲鼎沸、魚龍混雜。

延慶路上的馬路菜場也一派川流不息的景象,路邊雞鴨魚肉樣樣有。

49路就停在距離小店幾十米的地方。

公交車一到站,拎著大包的華亭路老板、四面八方來買買買的潮人「嘩啦啦」湧下車,不少人急急地奔到小店,買瓶水或者撥個公用電話。

▲二三十年前,華亭服裝市場人頭攢動

「阿拉兩只電話,經常要排隊。有辰光生意好,電話費一個月好收1000多塊來。90年代,1000多塊錢是啥概念啦?」

就連大福里弄堂口這一小塊空間,都熱熱鬧鬧的。

煙紙店、皮鞋攤和修車攤形成一個「小三角」服務區,人們來來往往、嘰嘰喳喳。

「老早旁邊還有小學,一到夏天,門口冰櫃裏三層外三層圍滿了人。」李舜蓮回憶起過去,畫面還歷歷在目。

二十多年過去,延慶路一帶仿佛施了魔法般,車水馬龍通通被席卷而去。

▲延慶路如今告別喧囂,午後的大福里靜悄悄的

最先消失的是華亭路市場,2000年,華亭路的老板們「轉戰」襄陽路,另一個聲名大噪的服裝市場崛起。

然而,最早搭上潮流脈搏、學會辨別真假LV的潮人,必定是在華亭路市場練就的。

2008年,延慶路上的菜攤「遊擊隊」們被引入了現代化的菜店,馬路上不再有流動攤販了。

2012年,49路從延慶路改道長樂路,公交車停靠「嘩啦啦」上下車的聲音也消失了。

再後來,路邊林林總總的無證小店都關了,大福里弄口的修車師傅也不再出攤。

▲弄口的修車師傅不見了,只剩一個鎖匠攤方便周邊居民

去年,夫妻倆把店裏擺了二十多年的公用電話拆掉了。

李舜蓮說:「現在沒生意呀,人人都是手機,電話擺在這裡沒用場,還占地方。」

延慶路清凈下來,大福的生意也漸漸淡了,雨後春筍般的便利店、飛速發展的網購,都在衝擊著傳統煙紙店。

不過,因為是自家地方,沒有房租壓力,夫妻倆又都有退休工資,煙紙店開著,多少能解解厭氣、貼補日常開支。

「要是借來的房子,阿拉老早關脫了。」夫妻倆說。

他們還養了一只狗和一只貓。

清晨六點多,是夫妻倆雷打不動的遛狗時間,小狗吉米會搖著尾巴跟出來,抓老鼠麻雀都很厲害的貓咪小花也緊隨其後。

▲煙紙店裏的貓咪小花霸氣可愛

每回弄堂鄰居看到,總會打趣地說:「倷到底是遛狗還是遛貓呀?」

「人家講,狗來福、貓來福,開店要有伊拉。我本身也歡喜養狗,養了幾十年。」

李舜蓮養過好幾隻狗,感情最深的,是剛開店那會兒養的一只小狗汪汪。

「格辰光我還不曉得哪能辦理『狗證』。汪汪還小,附近有人舉報我,結果汪汪因為無證被『抓』走了。」

「我就立在弄堂門口罵山門(罵人):『啥人噶缺德呀?連一隻狗都不如!』」

為了「救」汪汪,李舜蓮奔波三天,總算把它領回了家。

小狗回家那天,李舜蓮早早把一盆水擺在店門口,又在廚房間忙了半天,備好一碗熱乎乎的紅燒肉。「伊汰好浴、吃好肉,睏足整整三天!」

現在煙紙店的這隻小狗吉米,「伙食」也相當不錯。「我今朝買只菜饅頭回來,肯定幫伊帶只肉饅頭。」李舜蓮說。

▲老板娘李舜蓮(左二)特別喜歡小動物,把家裏的貓狗照顧得很好

就連小花也被李舜蓮「寵」得很挑剔。「伊歡喜吃白水蝦。油裏炒的那種蝦,伊不要吃的。」

6月初夏的一個午後,李舜蓮正在灶披間燒菜。

「這隻菜叫『豬八戒踢皮球』,其實就是肉燒蛋,阿拉外孫女最歡喜吃,伊明朝會來,燒點叫伊帶回去!」

李舜蓮退休前是食堂的大廚,燒得一手好菜。

「燒只紅燒肉,功夫老深噢!一定要買肋條肉,要擺啤酒,大料都不要擺,燒出來的肉又松、又酥、又香。」

「天氣再熱一點,就要做糟貨了,我歡喜做糟毛豆、糟肉,做好擺在冰箱裏,想吃了,就用清爽的筷子夾幾塊出來。年年天熱都做。」李舜蓮繼續說。

「爺叔真有口福!」

「伊呀,幾十年沒燒過一頓飯,沒汰過一只碗。」聽到我們這樣說,李舜蓮撅了撅嘴。

「那麽爺叔脾氣肯定好吧?」我們問道。

「好啥啦?也不靈的。」李舜蓮皺了皺鼻子,黃寶忠一個字都不反駁,只「咯咯咯」笑了起來。

▲有貓狗為伴,老板夫婦的生活安逸祥和

午後的光線斜斜地打進來,貓咪伸了個懶腰,跳到玻璃櫃面上,瞇眼看看四周。

黃寶忠輕輕拍了拍小貓的頭,李舜蓮從旁邊的鐵門裏推出電瓶車,準備去接小孫子放學。

大福雜貨店的暖色店招印在陽光裏,就是貼在弄堂口的時光寶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