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闞楓
又到一年開學季,中國大學生的「開學經濟」再度火爆。
近年來,網路消費、校園快遞、校園貸等大學生消費現象和消費行為持續被社會關注。
那麽,大學生平均消費水平和理財手段如何?
近期,麥可思研究院發布了一份針對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每月能花多少錢?月均消費1212元,男生愛社交 女生愛美食
這份名為「大學生消費理財觀」的調查,采取網路調查的方式完成,調查對象僅為在校大學生,收回2016年在校大學生的有效答卷共1289份。
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每月平均開銷為1212元(不含學費、家庭與學校間往返交通費)。家庭是學生生活費的最主要來源,94%的學生生活費由父母或親戚提供,其次為打工兼職。
大學生的生活費都花在了什麼地方?這份調查顯示,被調查男生選擇的主要消費依次是社交和娛樂、除基本伙食費外的其他食品和形象消費方面,被調查男生選擇的主要消費依次是除基本伙食費外的其他食品、形象消費和社交與娛樂方面消費。
男生將錢用在通訊/上網費(31%)和數位電子產品方面(16%)的比例,分別比女生高7個和11個百分點,用於形象消費方面比例(38%)則比女生低24個百分點。
資料圖:2016年11月11日,濟南一高校物流配送站裡快件擺滿地,女大學生們排長隊領取網購商品。記者 張勇 攝
大學生買東西主要看啥?購物主要看價格和質量
具體分析發現,學生購物最主要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列第二和第三位的是「質量」和「個人喜好」。
報告分析,作為尚未正式踏入社會的大學生階層,生活費來源有限,學生在購物時對價格和質量的重視超過商品的品牌、檔次和廣告宣傳,說明大多數學生能夠理性消費。
手裡握著生活費,大學生是否會理財讓「錢生錢」呢?調查顯示,57%的學生通過不同形式進行過理財。被調查大學生中,42%選擇了餘額寶、招財寶、理財通等產品,24%的學生選擇傳統的銀行定期存款的形式,購買股票和投資P2P網貸的學生僅占3%和2%。大多數學生選擇的是低風險、穩健性的理財方式。
資料圖:山西太原一高校外,學生們在地攤上找尋各自的快遞。武俊傑 攝
大學生的生活費夠花嗎?超三成被調查者嘆入不敷出
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學生中,41%的大學生生活費能夠滿足日常需求,並有結餘。超三成大學生曾入不敷出。調查顯示,24%的學生偶爾生活費不夠用,8%經常不夠用。
報告分析,學生生活費不夠花,一方面可能是由於個體家庭經濟情況等因素導致生活費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於學生對生活費使用缺乏規劃。
調查顯示,四成大學生不會對生活費的使用進行計劃和安排。當生活費無法滿足開銷時,43%的大學生選擇放棄消費,而其他人會選擇「向父母求助」(40%)、「先消費後付款」(20%)、「向朋友借錢」(15%)等形式滿足消費需求。
這份調查還顯示,39%的被調查學生反映身邊有人使用過校園貸類借款。
報告建議,高校能夠更多地關心學生生活,引導有經濟困難的學生尋求幫助並給予幫扶,加強風險防範教育,同時引導大學生合理消費、規劃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