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上海的這個社區,比一個國家還大

▲繪圖 二黑

本文來源: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微信id:SHerLife

作者:顧箏、李欣欣

一個小區,比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還大,它就在上海內環內。

隨便扔出幾個關於小區的數字,都有地動山搖之力。

96棟樓,206部電梯,1萬多戶居民,常住4萬多人。

坐擁4個居委會,每天上萬份快件,7000多個車位依然捉襟見肘。

近200家店鋪,綠化面積相當於4個上海人民廣場和人民公園的總和。

這就是傳說中的著名大樓盤——中遠兩灣城。

大名鼎鼎的中遠兩灣城到底多魔幻?

從地形上看,以中潭路為界,兩灣城分為東、西兩區,北靠輕軌線、南倚蘇州河,整體呈蝴蝶狀。

▲2001年時,俯瞰中遠兩灣城 / 陳泰明 攝

1999年,中原兩灣城開盤時,廣告做得鋪天蓋地。廣告語中有這麽一句:「一座160萬平方米(註:建築面積)美輪美奐的國際都市水鄉」。

在上海,能自稱「雕刻在市中心土地上」的「一座水鄉」,這種樓盤也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一期工程1999年7月開工,四期工程2006年2月竣工。直至今日,中原兩灣城依然穩坐內環內最大小區的寶座不動搖。

小區有多大?占地約50萬平方米。而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國土面積是44萬平方米。

也就是說,中遠兩灣城的面積比一個國家還大。

▲該樓盤1999年刊登在報紙上的售樓廣告

小區的總建築面積達160萬平方米,有96棟樓、206部電梯、11599戶居民,常住居民4萬余人。

有多少店鋪?近200家,全家、羅森、喜士多……還有好多家房產中介、菜店、小超市、中醫按摩店、健身房、洗衣店,簡直應有盡有。

學校有嗎?裡面兩所幼兒園,一所九年制一貫學校。在此「城」中,孩子上學根本不用邁出小區。

車位呢?近7000個車位。即使這相當於別的小區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車位數量,卻仍捉襟見肘,甚至經常因為停車矛盾上新聞。

▲2000年,興建中的中遠兩灣城 / 吳文驥 攝

64路、76路、105路三條公交線路縱穿小區東、西兩區之間的馬路。

在整個小區大約正中間,也就是「蝴蝶的腹部」位置,還專門設了一個公交站點「中潭路遠景路站」,這個站頭幾乎是專為兩灣城而設的。

在小區的東、南、西、北四個角度不遠處,分別有一個地鐵站。它們是鎮坪路站、江寧路站、上海火車站站和中潭路站。

實際上這四個站離得都不近,像鎮坪路到上海火車站站步行約3公里,但由於小區「大得沒邊」,任何一個站走到小區,都只有幾百米路。

能夠證明小區是「內環一哥」的數據,還有一大把。

小區垃圾總量最高峰時達到100噸,是一般小區的10倍。在沒有實行垃圾分類之前,小區共有288個垃圾桶。

日均500多名快遞員進出。一名常駐小區的快遞小哥介紹,他一天的快遞大概有兩三百件。

▲中遠兩灣城的前身,曾是市區最大的危棚簡屋地區「兩灣一宅」/ 陳泰明 攝

還有,小區可能擁有全上海最「土豪」的業委會。

他們所掌管的一枚公章,鎖著中遠兩灣城上億元維修資金,定期3年存進銀行,光利息就有1700多萬元。

不過別看賬上錢多,其實並不經用。

有次大家想修個主幹道,建築公司開價5000萬元。如果某天要更換滅火器,得一下換掉一萬多個。業委會算算賬,心裡有點抖豁。

「這是整個內環內最大的小區。」中介在帶看房時,經常用這句話作為介紹小區的開場白。

「小區9個門、4個居委會、5個弄。」帶我們看房的鏈家小哥張口就來。

▲房產中介門口的標牌羅列了兩灣城裏各種在售房型

我們掐表一算,從遠景路的東門進小區,沿小區裏的路橫穿到西1門,路程是1.5公里,步行要花22分鐘。

小區大、房子多,買賣成交也比一般小區要活躍得多。

鏈家小哥說,今年5月,在疫情剛平穩不久那會兒,整個小區賣掉了35套房。「2015年,房市比較『熱』,小區一年就賣了970套房。

▲1999年,該樓盤開發商在淮海路設攤吸引了老外看熱鬧 / 崔鐵軍 攝

每個上海人總歸認識那麽一兩個住過兩灣城的親戚朋友。於是,我們找同事隨口一打聽,就找到了不少業主。

周辰(化名)1999年購入兩灣城一期的房子,2000年入住。一期的房子位於小區最北邊,也就是最靠近輕軌線的那一排。

「從我家陽台看過去,距離南邊三期、四期的樓目測有200米左右,當中綠化面積有上萬平米,視野極其開闊。」

「在內環內這種黃金地段,還有哪個樓盤允許樓間距超過100米的?」

樓間距雖寬,但房子本身看起來又寬又高,一眼望過去,像一座座山。


▲兩灣城的房子,一幢幢連在一起望過去頗為壯觀

這種「大疏大密」的規劃布局毀譽參半。

籬笆網的「老幹部閒聊」板塊裏,不喜歡兩灣城的網友這樣評價:

「石頭水泥森林,遮天蔽日」,「親戚朋友來的,都說小區裏這麽多房子,看看都『嚇死了』。」

喜歡內部環境的網友則據理力爭:「外面看覺得房子黑壓壓一片,但是走進去感覺綠化很好,像公園。」

「不愧是當年的白玉蘭獎,吃好飯沿蘇州河散步,夜景nice,住沿河的每年免費看市龍舟賽。」

▲每年的龍舟賽在兩灣城旁的水域舉行 / 邵劍平 攝

小區的廣闊空間營造了公園般的風景,也帶來了讓人迷惑的現象——業主自己都會迷了路找不到家。

不少業主吐槽說,由於小區太大,朋友不管來了幾次,還是不認路,自己得「人肉導航」。因為每幢房子「長得太像」,小區道路也都太像。

▲從江寧路橋上望出去,該樓盤的房子層層疊疊 / 百度地圖全景

陳予欣(化名)是去年住進兩灣城的,在剛搬進去的半年中,她曾三次去中潭路站接媽媽。

「進小區後,我媽疑惑地說,怎麽三次都走了不一樣的路線?第三次,我們在小區裏繞了三圈,最後還是打開百度地圖,用導航帶路才找到了家。」

▲因樓層高、住戶密集,大堂裏堆滿了快遞

還有一次,陳予欣帶女兒在小區散步,忽然看到了一個籃球場。

「籃球場裏很熱鬧。但從那以後,每次我想再去那個籃球場,不管怎麽兜,再也找不到了。」

不過陳予欣覺得這些都不算什麼。「我有個同事也住兩灣城,三四年了,她每天上下班,永遠只走同樣的路線,生怕換了一條路,就會迷路。」

搬到兩灣城後,最讓她興奮的是這個超級社區裏,餐飲小吃店相當豐富,「我喜歡的蘭州拉面、絕味鴨脖,裡面都有。」

▲小區裏各種店都有,光洗衣房就有兩家

兩灣城找路到底多難?毛阿敏也感受過。2012年,毛阿敏在籌備來年1月演唱會時,搞了個給歌迷送驚喜的活動,客串快遞員去送票。

為了找門牌號碼,車子在小區裡面繞了又繞,毛阿敏說:「這個小區哪能這麽大的啊,阿拉鄉下人進城,沒方向了。」

總算找對了人家,敲開大門,還沒等主人從欣喜若狂中緩過神來,毛阿敏就不把自己當外人似地沖了進去:「能借用一下你們家的洗手間嗎?」

說了這麽多,如果你對兩灣城在內環內的「一哥」地位還有質疑,那我們就只能問一句:「Costco專屬代購,你們小區有嗎?」

是的,兩灣城就有!

6月中,我們跟隨鏈家小哥在小區看房三小時後,走出兩灣城東2門時,路邊一輛小型面包車前擠滿了人。

一條長長的隊伍,阿姨爺叔居家打扮,全都拽著小拖車或超大塑料袋。

▲Costco代購直接把小車開進小區送貨

面包車後備廂大敞,一盒盒雞蛋、牛排、冷凍鰻魚,一袋袋叉燒包、水餃、咖啡粉,一箱箱火龍果、芒果、酸奶不斷被搬出來,好不熱鬧。

原來,做Costco代購生意的精明老板們,也對兩灣城的小區規模了如指掌,選擇這個超級小區作為「下貨點」。

▲來取代購商品的居民排起了長隊

在專門為兩灣城業主代購Costco的微信群裏,每周都會發起「代購接龍」。

群裏的接龍是要搶的,每次群主發布接龍通知,大家的手速堪比重點小學報名。

至於商品,奶油可頌、烤雞腿、英式麥芬、牛小排這些明星產品是必不可少的。

「交易」這天,代購員會一大早奔到Costco去采購,手握業主們想買的商品清單,然後滿滿一車商品拉到小區門口分發。

20年彈指一揮間,真正讓人感嘆的,還是屋價。

周辰1999年買下一期86平米的房子時,價格是每平方米3500元,首付只要15%。

也就是說,他實際首付是4萬塊。為了吸引購房者,開發商還送了他一台價值5000元的電腦。

徐翔2002年買下二期的房子時,每平方米4000元,還另外得到了兩個海南遊名額。

▲2000年的售樓廣告,當時屋價為3800元-4800元/平米

而現在鏈家上顯示,6月的參考均價是每平方米72288元

不過請注意,當年1平米賣三四千塊的,可是全新的期房!

屋價翻了許多倍,但讓周辰感到好氣又好笑的是,他的父母從宜川的工房小區搬到兩灣城已經多年,但仍然習慣翻過鐵路橋,走上大半天路,到宜川的菜場去買菜。

一到過年,就非得去宜川某個小攤買肉丸。

對於住在兩灣城的爺叔阿姨來說,這麽大的次新小區,住的是體面,Costco也是「難板」(偶爾)買買。

但真正過日子的心,依然系在那些有爆魚肉丸、饅頭大餅的老區攤市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