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抗議防疫措施過當,「進京」陳情有效

近日新疆烏魯木齊防疫措施惹議,烏魯木齊網民聚集到微博上的「北京超話」發聲。

「超話」是微博的一個功能,類似於主題,在那裡貼文大家都能看見,不限於關注和粉絲。

烏魯木齊網民跑到北京的地盤貼文,多的是苦衷。

這種借人家地盤發聲的行為,稱為「借地」。

▼前兩個著名的借地都很政治:

這些陳情內容主要是抱怨地方當局防疫措施過當。

例如在牆外也流傳很廣的這個場面,據稱是被迫集體吃藥。

例如這個影片:

多數網民都表達了同情。

「進京陳情」果然有效。

8月24日,烏魯木齊說將公布電話讓有需要的人打電話反映。

這個消息獲得央視微博的發布。

根據網路上的消息,似乎已經有些地方允許出門了。

8月24日晚,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發了一篇長文,說是注意到輿論發酵形成了負面影響,呼籲當局誠懇回應。

再一次,老胡證明了他享有特殊的言論自由權。

全文如下:

烏魯木齊市剛剛宣布,從23日起已逐步調整三個區縣的全部小區和六個區部分無疫情小區的防控政策,那些小區的居民可以在小區內進行非聚集性的個人活動。這是一個形勢向好的變化。

對新疆防疫措施過度的一些抱怨近日在互聯網上逐漸發酵,對新疆形象產生了負面影響。

老胡不知道那些熱帖所說的情況是否都屬實,不過老胡和同事在新疆的朋友們都對防疫措施多有抱怨。

比如長時間被封在家裏不允許下樓,讓他們很難受,他們大多對自己稱之為「一刀切」的抗疫方式不滿。

不過也有在新疆的學者認為,烏魯木齊的疫情出現得很詭異,至今沒有找到「零號病人」,傳染源模糊不清,無法進行北京式的精準防控,不搞整座城市的「休克式防控」,就無法將疫情壓下去。

現在防疫取得了成績,應當予以肯定。

老胡希望這次調整對於化解當地民眾的情緒產生積極作用,也成為新疆轉為更加精準防控的一個標誌性節點。

新疆是個很特殊的自治區,反恐消耗了當地的大量精力,在很長時間裡成為了全自治區的實際工作重心,想必這會對新疆各地的工作風格產生一些潛移默化的牽動和影響。

在面對新冠疫情這樣的衝擊時,這個原因大概也會影響它的防控組織方式。

我之前在社交媒體上就說過,與恐怖主義鬥爭,全疆的幹部群眾都付出了代價,他們因此而值得內地人尊敬。

這一次,新疆很難像內地那樣從容、細致地梳理疫情風險和其他社會損失的輕重,做法在外人看來顯得有些「粗放」,我認為從宏觀看,這是新疆社會為大環境付出的一種間接成本。

北京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絕大部分北京市民都能夠正常上街、去公園,進超市買菜,但烏魯木齊做不到這一點,說實話,克服這樣的差距需要很多很多的社會治理鋪墊,不是選擇A方案或者B方案那麽簡單的事情。

不管怎麽說,民間互聯網上的呼聲就擺在那裏,老胡誠懇希望新疆的官員們聽到它們,不拒絕它們,而是用積極的努力去呼應它們。

反恐大如天,但不是一切,讓信息更透明,讓基層治理更人性化,盡可能減少公眾為了配合社會穩定而付出的代價,讓社會治理盡量正常化,相信這是自治區廣大民眾的共同願望,我相信這也是自治區各地官方願意為之而努力的方向。

新疆加油,烏魯木齊的市民們加油。根據內地的經驗,新疆的疫情已經處在尾聲,大家憋得難受的日子就要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