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極客公園
微信id:geekpark
作者:沈知涵
互聯網服務這種本應效率優先的東西,因為政治,正在大踏步後退。
8 月 3 日,美國在線視頻會議軟件公司 Zoom 宣布將停止在中國大陸的直銷業務。
Zoom 的官方公告稱,8 月 23 日起不再向賬單地址為中國大陸地區的客戶直接銷售新的 Zoom 服務或升級服務,僅通過合作伙伴在中國大陸銷售服務。
「這些合作伙伴的產品中嵌入了 Zoom 的技術,他們將提供更好的本地化服務。」
Zoom 成立於 2011 年,總部設在聖何塞,是一家「實打實」的美國公司。
然而創始人袁征的中國背景卻讓 Zoom 從去年開始遭受的質疑越來越多。
今年 4 月,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稱 Zoom 是一家「中國實體」,具有安全隱患。
Zoom 與 TikTok 所面臨的困境一樣,都因為中美關係受到了美國的嚴格審查。
不過相比之下,Zoom 卻幸運許多,反應也更加靈敏。
Zoom 此前針對中國市場有三種銷售模式:直接銷售、在線訂閱以及通過合作伙伴銷售。
在線訂閱模式此前也被取消。
今年 5 月,Zoom 表示不再接受個人用戶註冊,未來只有企業可以購買其服務。
從 5 月 1 日起,個人免費用戶無法發起會議,但是可以加入會議。
只有付費企業賬戶,或升級到付費版的個人賬戶可以發起會議。
隨著事態一步步發酵,如今 Zoom 切割掉大部分中國業務,也成了無奈之舉。
「被針對」,從數據隱私到國家安全
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視頻會議軟件公司迎來爆發性增長,Zoom 成為最亮眼的一家,股價翻倍。
然而面對突然暴漲的市場需求,Zoom 所做的準備顯然不夠充分。
今年 3 月以來,Zoom 被頻繁曝出存在安全漏洞。
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前研究員稱,超過 1.5 萬個視頻被錄制流出,涉及網課、企業會議、私人對話……有大批被上傳到 YouTube 等社交媒體上被人「圍觀」。
iOS 端 Zoom 用戶數據會被共享給 Facebook,包括使用時間、設備型號等等。
Zoom 被業界詬病,沒有採用端到端加密技術,導致視頻會議鏈接和錄制文件的下載地址過於簡單且存在一定規律。
企業級服務產品最被看重的就是穩定和安全。關於安全漏洞的輿論讓 Zoom 措手不及,它也因此失去了大量政府和企業客戶。
NASA、SpaceX、谷歌等禁止員工在工作中使用 Zoom,美國多州教育機構指示學校棄用 Zoom。
除了 Zoom 自身暴露的產品缺陷之外,中美兩國愈發復雜的關係也讓 Zoom 不太好過。
4 月,有報導稱 Zoom 將部分境外流量路由回中國。
之後,袁征承認該公司在增加伺服器容量以應對激增需求的過程中,沒有遵循一貫的政策,將部分境外流量路由到中國境內的兩個數據中心。
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稱,Zoom 是一家「中國實體」,具有安全隱患。
7 月,美國國會民主黨人參議員理察•布盧門塔爾(Richard Blumenthal)和共和黨人參議員喬什•霍利(Josh Hawley)致函美國司法部,將 Zoom 和 TikTok 相提並論,要求對這兩家公司審查。
「司法部必須調查並確定 Zoom 和 TikTok 的業務關係、數據處理行為以及它們與中國的業務聯繫,是否對美國人構成風險。」
讓美國堅信 Zoom「有問題」的原因是, Zoom 即便將總部設在聖何塞,但是仍與中國有密切的聯繫。
Zoom 大部分的研發人員都在中國,截止到 2020 年 1 月 31 日超過 700 人,而且是在合肥、杭州、蘇州這些人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城市。
Zoom 會這麽做是因為中國研發崗位薪資遠低於矽谷,這也是 Zoom 能夠盈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及時「修正」
彼時,Zoom 所處的境況不比 TikTok 輕鬆,然而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袁征很快采取了措施。
當被曝出安全漏洞之後,袁征立刻直播道歉並承諾進行為期 90 天不更新和整改。
當被質疑會被中國政府控制的時候,Zoom 很快添加了功能,讓付費用戶控制由哪些數據中心路由他們的視頻會議。
同時宣布計劃,未來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和賓夕法尼亞州開設兩個新的研發中心,兩年內招聘 500 名軟件工程師。
此外,Zoom 著手組建政府遊說團隊。
聘請了前特朗普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 HR McMaster 作為獨立董事,前 Facebook 安全負責人 Alex Stamos 作為顧問,Josh Kallmer 擔任全球公共政策和政府關係主管,Kallmer 以前是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的成員,而 CFIUS 正在大力圍剿 TikTok,強制字節跳動出售美國業務。
據悉,今年第一季度,Zoom 花在聘請專業人士,拉近與政府關係上的費用超過 400 萬美元。
這些努力沒有白費。Zoom 拿到政府的背書,在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支持下,聯邦風險和授權管理計劃授權允許聯邦政府機構和承包商將 Zoom 用於政府視頻會議。
這些都是 Zoom「遠離」中國的前兆。
直到今年 5 月,Zoom 宣布不再接受個人用戶註冊,如今又停止在中國大陸的直銷業務,僅通過合作伙伴在中國大陸銷售服務。
遠離中國
Zoom 宣布停止中國大陸直銷業務的同時,給出了三家合作方的名錄:會暢 Bizconf 會議、隨銳矚目會議和尚陽 Umeet 會議。
據悉,這三家公司是最早基於 Zoom 技術開發自己品牌視頻會議軟件的公司。
隨銳矚目隨後表示,「現在,矚目為 Zoom 用戶提供一致的會議體驗,更加適合中國用戶優質的雲視頻服務及保障服務。」
Zoom 與企業合作的方式有兩種,一是 Zoom 提供底層技術,如上述三家公司;二是授權經銷商銷售 Zoom 的產品。
這些經銷商擁有對外定價權,同時負責後續客服和運維。
Zoom 未在聲明中提及是否停止授權經銷商模式。
但是有媒體報導,有些經銷商早在 7 月 15 日就接到 Zoom 有撤離意向的通知,現在全部精力轉移到自研產品,為了與 Zoom 做對接。
據 TechWeb 報導,Zoom 授權經銷商上海華萬在發給客戶的郵件中寫道,「以前我們代理 Zoom 產品,Zoom 取消代理後,我們公司推出自己會議產品中目(zomo),中目和 Zoom 功能一模一樣,在國內部署伺服器,在國外用亞馬遜鏈路。」
這意味著,如果 Zoom 只保留提供底層技術的合作模式,用戶也仍能使用嵌入了 Zoom 技術的產品,只是 Zoom 的品牌未來在中國大陸市場將不復存在。
Zoom 沒有完全退出,但更像是一次「位置」的重置。
年初由於視頻會議市場的爆發,Zoom 加大了對國內市場的進攻。
線上辦公讓數億流量湧進國內企業微信、釘釘等軟件,據《第一財經》報導,遠在美國的袁征手機也被打爆,「幾乎所有人都想找我聊聊遠程辦公這件事。」
截止到 4 月底的財季中,亞太地區為 Zoom 創造了 3130 萬美元的收入,是去年的三倍多,占總銷售額的 9.5%,相比之下 Zoom 有 74.9% 收入來自美洲。
Zoom 還是回到了它的主戰場。
單純銷售技術的好處是,「中國公司要自己租賃數據中心、搭伺服器和買帶寬,完成硬體投資。在這個合作模式中,Zoom 既解決了伺服器本地化的合規問題,又沒有基礎設施投資風險。」《AI 財經社》分析道。
去年 9 月 Zoom 國際版在中國被封,原因是工信部規定,為國內企業提供網絡服務必須有國內的伺服器,將數據存儲在中國。
一位業內人士對《AI 財經社》說,這也會是全球性在線視頻會議企業面臨的問題,比如中美跨境溝通,兩個國家都會有備份,但是不能把數據一分為二。
剝離直銷業務之後,意味著 Zoom 中國團隊規模要有所縮減,但是 Zoom 會下決心把團隊撤離中國嗎?這一切還不得而知,或許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