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式發布一周了,說好的科技大地震沒有發生,用戶紛紛裝回了刪掉的APP。

本文來源:北京青年報、騰訊科技

作者:馬思遙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式正式發布,在發布的當天,讓「APP滅絕」的論調隨之而來。

用戶瘋狂地研究如何玩轉小程式,開發者趨之若鶩尋求在小程式中發布自己的應用號,甚至發布當天,相關的技術網站已經打出廣告,宣稱能夠完美開發企業使用的程式號。

然而狂歡過後,卻留下了滿地的「狼藉」,一些苦於手機記憶體不足的用戶,歡欣鼓舞地卸載了占用空間的大量APP,在使用小程式之後又默默地把原本的APP安裝了回來。

體驗太差,讓小程式成為了眾矢之的,即便如此小程式依舊帶來了巨大的業界震動,就在微信小程式發布後的幾天,業內人士透露,阿里集團支付寶也開始研發自己的小程式系統,勢要用小程式分割APP應用的市場。

相關人士表示,賈伯斯開創的APP時代,或將在中國被小程式終結。雖然目前小程式還存在使用上體驗程度不高的問題,但是小程式的時代,已經開啟。

參考:

>賈伯斯發表iphone後十年,微信宣布推出【小程序】,將打造微信底下的「app store」。

小程式沒想象的美好

1月9日小程式正式發布後,用戶紛紛開始探索小程式,一些使用程度較低的APP被用戶淘汰,但小程式的表現並不能讓人滿意。

首先用戶吐槽的點就是,「和說好的不一樣啊,原本應該出現在發現欄的小程式應用根本沒有,如果不是熟人推薦都找不到怎麽使用」。

小程式的使用並不簡單,在推出幾天後還有很多用戶無法直接使用小程式。

其次,小程式的搜索功能識別能力低,只能進行精確查找,不能關聯檢索,甚至有的「小程式」搜索差一個字都無法識別完成,找不到相關的應用。

再次,小程式目前的開發程式太少,很多高頻使用的應用都搜索不到,每個類別的應用也很少。而且微信的「競爭對手」、騰訊的「競爭對手」等企業的應用也沒有出現在小程式的名單之中。例如阿里的支付寶、騰訊旗下自己的社交軟體QQ等均無法使用。

最後,在可使用的小程式之中,雖然整體性還算流暢,基本的應用功能也算完善,但是細節方面還是存在很多Bug,卡頓、閃退等現象頻發,有些小程式的登錄界面無法獲取驗證碼導致無法登陸。

如果說以上體驗,還屬於對應小程式開發者的技術問題,小程式自身的優化也不盡人意。

例如,將小程式置於聊天頂部,就無法撤銷,這種不可逆的使用體驗大大降低了小程式的安裝率。

除此之外,在一些需要使用定位的小程式中,如果不允許使用定位會導致界面反復彈出、小程式無法退出、無法返回微信等問題,用戶只能強制關閉微信來解決。

目前來看,不管是微信小程式的團隊還是應用開發開發團隊,對於這項新功能都處於探索階段,微信小程式本身還有很高的優化空間。

即便優化的相關問題、bug問題都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小程式自身所帶的簡化屬性讓很多APP的功能性大打折扣。

在一些購物的小程式中,只存在搜索和訂單功能,完全不符合用戶網路購物的習慣;有些優惠應用在小程式無法使用;一些資訊的小程式上面只有瀏覽新聞的選項,無法分享和評論也讓資訊應用失去了自己部分社交屬性的優勢。

最重要的是,在宣布小程式發布的時候,微信原本想要打造一個輕便、安靜的應用平臺,但是通過搜索發現,已經有相關的應用開始在小程式上進行推廣了,通過點擊和使用來賺取流量,微信最初搭建一個純凈應用平臺的想法恐怕只能是美好的構想了。

小程式憑何發布就引發「地震」

從最早2016年年初,張小龍宣布微信將要開發小程式,隨後2016年9月22日小程式開發體驗資格推送,到2017年1月9日小程式正式上線,每次小程式的相關動態都會引起業內外的廣泛討論和行業「地震」。

隨後阿里集團支付寶也向業內人士透露將會開發相關的小程式,至此,中國網路BAT三家霸主級別的企業均在小程式上有所舉動。

只是BAT三家公司的結局各有不同,百度作為最早提出類似小程式應用的企業,曾經的「輕應用」已經胎死腹中。

而微信的小程式每一步信息都獲得了業內外的重視,可以預見未來支付寶相關小程式開發每一步將會獲得同樣級別的關注。為何作為中國網路巨頭的BAT均對小程式這樣的輕型應用平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首先,小程式的誕生其實受制於硬體的局限,幾乎每個人或者身邊的朋友都被「記憶體不足」「清理空間」所困擾。小程式這樣的輕應用應運而生,輕應用平臺的屬性能夠解決用戶安裝過多APP占用大量記憶體的問題;

其次,隨著技術的發展,小程式這種輕應用平臺的產生也是科技進步的結果,現代人越來越追求簡潔、方便,有些應用使用頻率並不高,但是用戶卻要為此安裝一個APP應用,甚至使用完畢後為了節省空間,還要專門清理,這個過程十分不便。小程式的這種輕應用很好的聚合屬性,利用一個平臺就能夠滿足大多數用戶所使用APP的要求,對於用戶而言簡單方便;

最後,雖然目前小程式的生態系統和相關的應用開發,還存在很多使用上的問題,但是微信大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味道。

根據目前小程式的屬性來看,其平臺屬於開放型平臺,目前還不存在盈利的屬性,從之前微信方面的介紹也可以看出,小程式並非一個直觀盈利的項目,微信希望通過小平臺形成用戶在微信上的生態系統,借助小程式一方面可以降低微信的開發成本;另一方面增加用戶的黏性,將線上和線下利用微信的生態系統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價值。這才是小程式誕生最大的價值。

縱觀目前的科技和網路公司,從蘋果、小米、樂視、魅族、華為到騰訊、阿里、百度等等大型網路科技公司,均在打造屬於自己的生態系統,建立全方位立體的產業鏈條體系。

而對於網路公司而言,並沒有類似於蘋果和小米這樣科技公司利用硬體來搭載自己的生態系統,同時網路公司一個團隊開發一個應用所耗費的成本和時間都太過漫長,想要打造屬於自己的生態體系,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才能全方位覆蓋用戶的衣食住行等。

小程式則可以完美地解決這一問題,對應的應用團隊會自己開發小程式,微信只需要提供現有的基礎用戶群而且並不會出現被搶走的風險,就可以獲得全方位的網路生態體系,不管對於微信還是使用小程式的應用團隊都是可以接受的最好結果。這也是為什麼BAT會盯上輕應用平臺的原因。

小程式短期內不會衝擊APP

最早小程式被提出的時候,就有觀點認為微信的小程式將會成為「APP殺手」,在出現之初就可以和APP瓜分天下。

但是從目前來看,這種論調還為時過早。很多用戶在體驗了小程式之後,又默默地將自己刪除的APP安裝了回來。

由此可見,目前來說小程式可以替代一些低頻的、相對功能性比較簡單的APP應用,而對於復雜的、高頻使用的APP而言,小程式目前還不具備競爭力,想要替代APP顯然不可能。而且從小程式的布局來看,更適合作為一種配合線下使用的應用場景功能而非主要的應用集合。

小程式目前作為APP和公眾號之間的一種生態存在,所以短期內並不會對傳統的APP造成威脅,小程式只是微信或者說騰訊構造自己生態環境,通過該網路生態結合商業價值的一種全新的嘗試。

小程式的出現,是對微信線下生活的延伸,讓更多的場景下用戶可以點開微信使用微信,和微信支付類似將會對騰訊未來在經濟上、網路生態上做出突出的貢獻。然而如用戶所想的讓手機告別「記憶體不足」「清理空間」的時代還有些遙遠,所以即便有了小程式,那些常用的APP也別急著清理。

參考:

>賈伯斯發表iphone後十年,微信宣布推出【小程序】,將打造微信底下的「app store」。

閱讀原文

災後鄭州:當一座都市忽然不能上網和用支付寶

xxx

鳳凰金融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百億被查,董事長被拘留,網民認為海南地方政府包庇

xxx

中國13家互聯網金融平台被約談面臨七大整改,全部納入金融監管

xxx

在中國,大部分的主流APP都可以讓你借錢

xxx

螞蟻集團發布整改方案:將申設為金融公司納入監管

xxx

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已完成金融業務佈局,將誕生另一個支付寶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