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南頭條NEWS(中新社旗下)
微信id:cns0898
據海關總署網站消息,7月1日至7日,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新政實施首周。
海關統計顯示,離島旅客累計購物6.5萬人次,購物總額4.5億元,免稅6571萬元,日均免稅939萬元,比上半年日均增長58.2%。
新政首周,化妝品購買量、值均居首位。
購買量前3的商品為化妝品(占83.5%)、香水(占4.7 %)和首飾(占1.8%)。
購買金額前3的化妝品(占51.3 %)、首飾(占14.1%)和手表(占11.9%)合計占購物總額77.2%。
據了解,定價策略與促銷使目前海南離島免稅經營的化妝品,比日韓、新加坡、法國和中國香港等主要市場平均售價優惠10%-20%,成為新政實施首周的當紅商品。
海關統計顯示,新政實施以來,日購物旅客穩定在1萬人次左右,日購物額在6000-7000萬元之間。
三亞海棠灣免稅店占總銷售額的78%,海口美蘭機場免稅店占13%,日月廣場免稅店和瓊海博鰲東嶼島免稅店占9%。
新政首周,購物旅客人次排前3的省份為海南(占8.1%)、四川(占7.7%)和湖南(占7.2%)。
來自浙江、上海和江蘇的旅客人均購買額在10130元和9002元之間,居前3位。
海南不是代購者的天堂
來源:貝殼財經(新京報旗下)
微信id:banglicai
記者:潘亦純、任嬌、梁緣、任婉晴
海南免稅新政落地,在「購物天堂」的願景下,代購同步嗅到了商機。
深圳工作的海南人王璇(化名),最近就找到了一份新兼職——代購。
「疫情之後,我每個月的收入降低了2500元,相當於一個月的房租,所以才想著通過代購的渠道掙點外快,畢竟我是當地人,對當地也比較熟悉。」
王璇「的代購生意剛剛起步,她決定將代購費定為每單實付金額的約15%。
今年7月1日起,海南免稅購物新政開始實施,不僅免稅購物額度從每年每人3萬元提高至10萬元,離島免稅商品品種也由38種增至45種。
一些頗受消費者歡迎的如手機、平板電腦、無線耳機等產品,均被納入免稅範圍。
新京報記者採訪了解到,一波新的代購熱潮再度在海南升溫。
不過,受機票及住宿等成本制約,海南代購不少是本地人,且差價收益並不高。
此外,由於部分熱門產品的價格並不具備太大優勢,專業的老牌代購很少轉戰海南。
實際上,海南打造購物天堂,但並非代購者的天堂。
7月6日,海關總署發布重新修訂的監管辦法稱,以牟利為目的為他人購買免稅品,或將所購免稅品在國內市場再次銷售的,3年內不得享受離島免稅購物政策。
對於海南代購聞風而起,專家表示,在實踐中,需要相關執法部門切實落實規定,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肅查處違法代購行為。
一單收15%代購費
難念的「生意經」
「做代購開頭難,積累客戶難,畢竟不信任你的人不會來找你買東西,信任你的人一般都是朋友,代購費又不好意思多要。」
王璇為了獲得更多客戶的信任,首單免除代購費。
儘管如此,王璇說,剛開始客戶少,所以即便收15%的代購費,也還是虧本。
新京報記者採訪了解到,這波海南代購熱潮中,不乏受疫情影響收入下滑的普通上班族以及在海南上學的學生,借放假離島之便代購。
在採訪中,有不少代購告訴記者,「這個賺差價的生意,其實也沒那麽好做。」
妍妍(化名)正是住在海南的當地人,得益於地理位置優勢,她經常幫親屬、朋友代購些化妝品、包包,代購費也只是象徵性收一些。
「不靠這個掙錢,主要是喜歡買買逛逛,家人朋友也能得到實惠,特別是有時候商場還有活動折扣,多買還能再便宜點。」
由於沒有專門從事海南代購,妍妍賺的錢也不多,每月收入全憑親戚、朋友的需求情況,多的情況也能掙個上千元。
為了實現盈利最大化,不少代購密切關注熱門商品的打折信息,期待能用更低的價格吸引客戶。
比如,目前330ml的神仙水在離島免稅官網上售價1516元/瓶,但買5件可以打8.5折。這意味著代購一次性購入5件後,即便不收代購費,按免稅原價轉讓給親戚朋友,也能掙200多塊錢。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海南代購不少是本地人。
「雖然說現在外地人來海南機票不貴,但是餐飲住宿什麼的都還是有成本的,所以他們的代購價也沒什麼競爭優勢。相比之下,本地人就好多了。」一位海南當地人對記者稱。
蘋果手機價差縮至74元
代購價「不美麗」
與海外代購一樣,海南代購本質上也是通過低價商品吸引客戶,再從中賺取買賣差價。海南免稅新政落地後,電子產品就憑借低價成為首輪搶手貨。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128GB的iPhone11在免稅店僅售5105元,而京東上同款產品使用優惠預估價則為5499元,兩者相差394元。
此外,頂配512GB的iPhone 11 pro max價格則為10210元,京東上同款手機使用優惠預估價為11099元,也就是說在免稅店買能直接便宜889元。
不過,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加上代購費,這些電子產品整體價格也不一定便宜。
記者從某海南代購處了解到,比如iPhone 11 pro max(256GB),免稅店價格為8625元,但找代購買則要花9225元,同款產品在京東使用優惠預估價則為9299元,其實兩者價差已縮小至74元。
記者注意到,最近海南航空推出了「海航隨心飛,歡聚自貿港」優惠機票產品,定價2699元/2999元,可抵達海口美蘭、三亞鳳凰、博鰲3大機場,目前第一批產品(2699元)已全部售罄,這其實也便利了外地人的代購。
但記者了解到,其實專業的老牌代購專門做海南代購的並不多。
一方面,與日本、韓國等購物地相比,海南免稅店某些熱門產品的價格依然較高,特別是一些日韓本土品牌,顯然在當地價格更便宜。
另一方面,老牌代購都有多元化且相對固定的進貨渠道,可以拿到更便宜的貨,也並不依賴某個免稅店的貨源。
此外,免稅額度有上限、部分免稅產品單次購買件數有限制等,也讓擁有較多客戶的專業代購不會專門以海南代購為主。
實際上,伴隨展開「免稅天堂」藍圖,「海南不是代購天堂」同樣被推至台前。
7月6日,海關總署發布重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監管辦法》。
其中規定,以牟利為目的為他人購買免稅品或將所購免稅品在國內市場再次銷售的,將由海關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且自海關作出處理決定之日起,3年內不得享受離島免稅購物政策,並可依照有關規定納入相關信用記錄。
此外,購買或者提取免稅品時,提供虛假身份證件或旅行證件、使用不符合規定身份證件或旅行證件,或者提供虛假離島信息的,同樣違規。
不過,記者注意到,在實操中,這樣的政策難以嚴格執行。
一位代購對記者說,知道這是鑽政策漏洞,但確實也沒想著掙錢,就是幫親戚朋友的忙,雙方互利而已。
「幫朋友和家人買,然後他們給我點跑腿費、奶茶費,也合情合理吧,難道這種也叫代購?」一位代購提出質疑。
代購緊箍咒
幫朋友代購也不行 收費即違規
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建平對新京報記者解釋稱,我國有關規定稱「已經購買的離島免稅商品屬於消費者個人使用的最終商品,不得進入國內市場再次銷售」。
同時規定「對違反本公告規定倒賣、代購、走私免稅商品的個人,依法依規納入信用記錄,三年內不得購買離島免稅商品。對於構成走私行為或者違反海關監管規定行為的,由海關依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張建平表示,再結合上述提及的購物監管辦法,可以發現,如果離島旅客在免稅店購買免稅商品後,以牟利為目的向他人再次銷售商品的,已經違反相關規定。
即使是幫朋友或家人代購,但若收取了代購費,就已經違規,一旦查實,即會被納入信用記錄,三年內不得購買離島免稅商品,如果構成犯罪,依法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其實,為了防止海南代購這類事件發生,相關部門在相關規則上也作出了一些努力。
比如限制熱門商品的購買數量,其中化妝品每人每次限購30件,手機每人每次限購4件,此外,將個人年度免稅額度限制為10萬元。
張建平表示,在實踐中,需要相關執法部門切實落實規定,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肅查處違法代購行為,合法合理作出處罰,構成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進行處理。
同時,上述規定提出了「納入信用記錄」的做法。
這還需要政府部門盡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信用系統,提升信用系統的監管效能,完善配套信用系統違法領域的懲罰性措施,讓大眾不敢亦不願涉足違法代購。
張建平稱,針對代購行業的規範與監管,我國去年施行的《電子商務法》對代購、微商有一定規範作用,如電子商務經營者應該進行市場主體登記,以及應當依法納稅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現有的對代購、微商這一類經營者的行為規範並不多,相關的法律細則尚未出台,在法律層面還有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因此,相關部門應及時完善法律細則或實施辦法,讓上述規定得以實際落實。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消費者做好相關宣傳工作,讓消費者懂得如何篩選識別合法的電子商務經營主體、在日常消費中遇到問題如何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張建平稱。
對此,中消協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邱寶昌律師對記者表示,海南的購物免稅政策是給予海南旅客的一種免稅待遇,每人每年可在10萬元額度內購買免稅商品。
有時候遊客可能會幫親朋好友順帶捎點東西,也不加價,這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以此牟利,加價銷售,當成生意去做,這種行為就不合法了,應該受到嚴格監管。
但在實際操作中,監管存在難度。
比如對於買家來說,找代購買價格確實更便宜,賣家也能從中獲利,雙方都在這場交易中得到了好處,因此雙方都缺乏舉報的動力。
「如何在鼓勵大家多去消費的同時,又避免『鑽空子』行為的頻發,是相關部門目前需要思考的問題。」
邱寶昌還提醒消費者,代購雖便宜,但很難保證正品,消費者還是應該去正規場合購買所需商品,不要輕信代購,畢竟一旦出了問題,個人權益很難得到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