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廣州最窮的城中村,如今土豪遍地,10套房不算富

本文來源:挖數

微信id:washu66

去年朋友圈有人刷屏,說廣州珠江新城有間創業公司B輪融資失敗,資金鏈斷裂了,眼看就要倒閉,這時公司保潔阿姨掏出1千萬現金幫公司撐了下來。

原因是保潔阿姨很喜歡公司氛圍,不想走。

她是獵德村村民,2007年拆遷,阿姨分到市中心8套房子還有千萬現金,她平日不喜歡打麻將也不喜歡旅遊,就喜歡搞清潔…

這可能只是個段子,但當年獵德村拆遷確實誕生不少億萬富豪。

獵德村位於廣州天河區,緊靠珠江,是一座有900多年歷史的村落,15年前這裡是密密麻麻的握手樓。

獵德村地理位置優越,走路就能過去廣州的CBD珠江新城,因此拆遷時誕生的土豪可以說是廣州最多的。

這天我趁天氣好坐地鐵去獵德村逛逛,看看富豪過的是怎樣的生活。

最富城中村探秘

坐地鐵到3號線獵德站,工作人員告訴我B出口出去即是,B出口對著的是一座高大上的商場-天匯廣場。

印象中只在廣州機場站看到這種平行的傳送帶式的電梯,沒想到這裡也有。

天匯廣場走出去是一片空地,周圍都是高高的樓盤,幾年前這裡還是城中村。

從廣場往左走,可以看到一街的老房子,老房子背後還是高樓大廈。

查了一下,這些老房子並不老,應該是2007年重建的,特意保留的舊房形式以紀念原本的村落。

穿過老房子就看到一條河濱,沿岸種著鳳凰樹,樹齡很老,站在河濱的橋上能望到廣州的地標-廣州塔。

過了橋,再穿過一排老房子就望到連接海珠區的獵德大橋,橋旁有不少在建樓盤。

在一眾高樓中,這些老房子顯得特別有味道。

面向老房子往左拐,穿過一條隧道就到了獵德村復建房所在地,就是那個村民每人分個十套八套的小區-獵德花園。

這些房子既高又密,畢竟這裡寸金寸土,小區前面有個大水塘,給人一種「村落」的感覺。

水塘邊有兩座李氏宗祠,是2007年拆遷後易地重建的。

宗祠正對面視野非常開闊,有種坐擁豪宅CBD的感覺。

往宗祠左邊的巷子走,石頭地面上刻著以前獵德村各條巷子的名稱,右手邊有雕塑,記錄了以前村民的生活。

往前走有一塊石牌,石牌上是各家宗祠的名稱,村民的姓氏挺多,梁林李都有。

想進去復建房裏邊看看村民生活,可惜鐵門緊閉,進出十分嚴格。

從鐵門望進去,小區有不少人在踢毽子,這些人估計個個身家千萬。

網上有一獵德村民說,這邊每個人平均分到3-5套房子,光收房租每個月就超過3萬。

查了一下獵德花園的租屋價格,80方兩室兩廳是5800,這樣算有5套房的話月收入確實有3萬。

這邊看到豪車的概率挺高,走到十字路口遇到奔馳和保時捷在等綠燈。

這裡的人有錢,連幼兒園都是頂配,廣州一級幼兒園,我看到有一條滑梯是從三樓連到一樓的,村民的後代不僅衣食無憂,教育也無憂。

附近就有一所天河區第二好的小學-體育東路小學,天河區的教育質量據說近幾年已超過越秀區,是廣州最好的。

我找了間咖啡廳,坐下整理照片,只見隔壁一個大叔,60歲上下,一直在打電話,因為很大聲,我無意中聽到以下對話:

「餵,我是三叔啊,沒事,我給你發了個紅包,要乖乖地啊」

「餵,我是阿X啊,沒事,我給你發了個紅包,要乖乖地啊」

以上句式重復了4次,聽起來像給自己的親戚發錢,我好希望他走過來跟我說同樣的話,可惜並沒有,因為大叔打扮很休閒,我猜他是獵德村的人,或許人有錢到某種程度是真的會視錢財如糞土的,亦或者人會因為有錢而變得更加孤獨?

屋價探秘

既然來到這裡,自然也不會錯過跟房地產中介了解屋價的機會。

見我在門外張望,一大姐大出來接待我,她問我是不是想買房,我大言不慚地說是的,她把我從頭打量到腳,有點不信,我立馬把傘遞過去給她遮陽,表現出一副誠心誠意的樣子。

她告訴我周邊的小區每平方米均價在9-15萬之間,以大戶型為主,像對面的XX樓盤,最小的戶型都是170多平。

我問獵德花園的屋價多少錢,她回答我那些房子是不能賣的,沒有房產證,只能出租。

大姐大還說這邊小區對應2個學位,一個是體育東路小學,一個是南國小學,體育東路是天河區第二好的小學。

我問天河區最好的小學是哪個?

答華陽小學。

我突然想去看看最好的小學長什麼樣。

臨走時大姐大說把我的微信置頂,以便我諮詢時可以隨時響應,高屋價的地方服務也專業。

踩著共享單車往華陽小學的方向走,獵德這邊人真的不多,路寬,綠化也很好。

華陽小學在天河北,離獵德大概2公里,過天橋時我照了一張珠江新城的辦公樓,可以看到大樓的前面還有很多破破爛爛的房子,不知這些房子以後會不會拆遷。

在巷子穿行時,看到一美團小哥頭上戴著兩個兔子的耳朵,小哥也開始賣萌了。

經過體育東路小學的本部,這裡附近都是老破小的房子。

問了附近的中介,說這邊體育東路的老破小學位房在5萬左右一方。

天河區第一牛校華陽小學到了。

小孩在上體育課。

跟中介了解,華陽小學附近都是94年左右建的房子,這些學位屋價格在5.5-6.5萬一方,估計有無數家長將畢生積蓄砸在了這裡。

逛完華陽小學我就回去了,路上想起之前網上看到的一段話,說獵德村拆遷後誕生了拆一代和拆二代,拆一代普遍50歲左右,拆遷後都提前進入了退休生活,本身知識水平和勞動技能不高限制了他們的再就業,加上工作意願也低,所以每天除了打理出租屋外,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喝茶聊天打麻將上。

而年輕力壯的拆二代,在他們應當為生活奮斗的年紀,突然家裏有了巨款,這種衝擊把他們奮鬥的動力統統擊碎。

很多人流露出只想擁有一份穩定舒適工作的想法,因此當時獵德物業公司提供一定數量就業崗位時,即使待遇很低,很多二代也跑去面試,因為輕鬆和離家近。

其實想想,這樣的人生也挺無趣的吧。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