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牛市真來了嗎?】現在應該砸鍋賣鐵進股市嗎?

本文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微信id:lifeweek

作者:謝九(三聯生活周刊資深財經記者)

一夜之間,牛市來了!

投資者跑步進場的盛況再度上演。

在市場亢奮情緒的推動下,預計牛市氛圍短期之內還不會消退。

但最大的懸念在於,這一輪牛市,到底能夠持續多久?

先來看看這一輪牛市到底因何而起?

可以肯定的是,和經濟基本面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中國經濟一季度陷入負增長,全年增速也並不樂觀。

有人認為當前牛市有經濟基本面的支撐,理由是明年中國經濟會大幅增長。

但事實上,即使明年中國經濟大幅增長,更多也只是建立在今年經濟低基數上的反彈,並非中國經濟發生了真正的反轉。

放在更長的周期裏來看,中國經濟過去幾年已經進入了L型的下行周期,即使不考慮疫情的衝擊,未來幾年也很難擺脫L型的趨勢。

所以,在更大的下行周期裏,宏觀經濟基本面很難給股市堅實的支撐。

當然,股市上漲很多時候也並不需要看宏觀經濟的臉色。

比如2014-2015年那一輪牛市,上證指數從2000點上漲到5100多點,而中國經濟在2014年和2015年的GDP接連跌破了8%和7%兩大重要關口,但即便如此,並沒有阻止那一輪牛市的到來。

主要原因就是,經濟越是不景氣,流動性越是寬鬆。

對於股市而言,如果說長期牛市需要經濟基本面,但是一輪短期牛市,寬鬆的流動性是更有效的助推劑。

2015年那一輪牛市,基本上脫離了經濟基本面,完全靠流動性來推動,是「水牛」的典型代表。

當前這一輪剛剛啟動的牛市,和2015年非常接近。都是在經濟基本面惡化的背景下,因為流動性改善而啟動。

去年下半年以來,央行一方面通過LPR、再貼現、再貸款等各種工具引導資金利率下行,同時,也通過降準等手段釋放流動性。

當前市場上資金寬鬆,利率便宜,在實體經濟低迷的背景下,大量溢出的資金不願意進入實體經濟,勢必會進入股市推高股指。

除了中國之外,國際市場上的流動性也處於前所未有的寬鬆時刻。

美聯儲無節制的大規模放水,大量資金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尋求資產配置的機會,疫情控制相對較好的中國贏得了外資的青睞。

近期流入A股的北向資金創下歷史新高,尤其是一些估值較低的大藍籌被外資搶籌,成為A股指數上漲的主要動力。

除了流動性因素之外,A股上漲的另外一大動力來自激勵效應,具體而言,就是美國股市帶來的激勵。

在經過了今年一季度的連續幾次歷史性熔斷之後,美國股市居然頑強地重新站立起來,納斯達克已經創出了歷史新高,道瓊斯指數也距離新高不遠。

和美國相比,中國的疫情控制得更加出色,對投資者來說,如果美國市場都可以不畏疫情勇闖新高,中國股市也沒有理由繼續熊市。

所以,在美國股市再度崛起之後,也給了中國股市足夠的信心和勇氣。 

如果說當前A股市場的牛市主要來自流動性的推動,以及美國股市帶來的激勵效應,那麽,未來A股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也就取決於這兩大因素能夠持續多久。

從流動性來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經濟都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這就意味著流動性的寬裕狀態將會保持較長時間,這對A股市場將是最大的利好。

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的流動性會一直無限寬鬆,通脹壓力將是制約流動性的主要因素。

近期中國的物價指數雖然出現下降,但是前5月的CPI指數依然高達4.1%,而且,考慮到中國的物價指數很容易受到食品因素的影響,隨時都有重新反彈的可能性。

所以,中國的貨幣政策要始終面臨增長和通脹的兩難,不可能完全向經濟增速傾斜。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的貨幣政策其實就已經出現了左右為難的跡象。

5月份以來,國內債券市場持續下跌,導致很多銀行理財產品都出現本金虧損,主要原因就是央行的貨幣政策出現了一定的緊縮跡象,寬鬆力度不及一季度,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央行最了解大水漫灌的危害性,對此也最為警惕。 

但與此同時,央行又不希望對實體經濟的貸款需求帶來傷害,所以,在整體貨幣政策略有回收的背景下,對於信貸政策卻開始定向放鬆,用一個略顯專業的辭彙,當前央行的貨幣政策可以大致用「緊貨幣、寬信用」來描述。

為了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7月1日,央行下調了再貸款和再貼現的利率,其中下調再貼現利率是央行時隔10年之後才再度使用的工具,也正是從7月1日開始,A股市場開始連續大漲,拉開了牛市的序幕。

在很多專業人士的眼中,央行下調再貼現利率,是引爆這一輪牛市的導火索。

但是,考慮到央行對大水漫灌的顧慮,完全通過這種結構性調整的貨幣政策,也不太可能完全規避通脹,一旦將來重新出現通脹的苗頭,央行貨幣尺度就有可能全面收緊,對於A股市場而言,這也就意味著牛市的盡頭。

另外,從美國股市對A股市場的帶動效應來看,今天的美國股市不畏疫情,勇創新高,其實也是具有很大的泡沫。

在疫情爆發之前,美國股市已經經歷了11年牛市,當時就被很多人視為泡沫,現在疫情爆發之後,美國經濟面臨嚴重衰退風險,而且疫情還遠遠沒有結束的跡象。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股市的泡沫化就更加明顯。

如果有一天美國股市的泡沫破滅,A股市場也就失去了一個可以參照的對象,上漲空間也會受到限制。 

最近A股連續大漲,很多投資者備受鼓舞,甚至宣稱要賣房賣車殺入股市。

對投資者而言,在砸鍋賣鐵進入股市之前,最好還是先冷靜回顧一下,上一輪牛市的喧囂,最後是如何收場的。

2015年那一輪牛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上證指數站上5100點之後,因為監管層查處場外配資引發資金撤退,A股市場半年之內就暴跌過半。

當年很多激進的投資者用了高倍數的杠桿,最後有人因為爆倉而自殺。還有更多的普通投資者,在高位衝進去接盤,到現在都還沒有解套,被一場所謂的牛市深埋至今。

閱讀原文

中國財經博主老蠻:恆大的死法到底會是哪一種?

xxx

林書豪確診新冠肺炎,有打過疫苗。微博湧入3.7萬留言鼓勵,熱搜第一

xxx

沒有童年、跳水滿分的14歲全紅嬋正獲得各地旅遊邀約,「終身免費遊」

xxx

在中國,如果從3歲開始準備,幾歲可以當上奧運冠軍?

xxx

汽車廠商想請吳亦凡代言,展現品牌精神:「重新做人的機會」;營銷團隊被全員開除

xxx

在人潮爆多的廣州火車站旁開小超市能掙多少錢?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