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晚間消息,冕寧縣特大暴雨遇難人數上升至19人。
以下圖片來自人民日報,四川冕寧暴雨洪澇災後以及救援現場。程雪力攝
本文來自界面新聞的調查採訪團隊,發表於7月3日上午,內容時間段是6月底到7月初。
▲疏通河道有助於泄洪。攝影:趙孟
本文來源:上線時間(界面新聞旗下,專作調查採訪)
微信id:jmzgnews
記者:趙孟
編輯:翟星理
原標題:彜海鎮鎮長反思:極端天氣、救援設備不足、基礎設施存短板
2020年6月26日,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遭受特大暴雨襲擊並誘發山洪災害,截至目前已造成16人遇難、6人失聯。
界面新聞了解到,在受災最嚴重的冕寧縣彜海鎮,發生山洪災害的咕嚕溝為一處地質災害隱患點。
按照四川省地質災害防控有關規定,鄉鎮一級政府和村組幹部,在地質災害防控工作中要承擔主要工作———村組設有地質災害監測人員,而鄉鎮領導則為防災責任人。
彜海鎮山洪災害發生前,該鎮鎮長肖鵬趕赴現場組織搶險救援,被改道的山洪阻斷道路,和其他鎮幹部被困了一整夜。
7月1日,肖鵬在曹古村一處安置點接受界面新聞採訪。他認為,此次特大暴雨導致短時期內轉移群眾數量太大,致使出現人員傷亡和失聯。
而缺乏救援設備、電力等基礎設施的保障不足,也給救援增加了難度,這些都是今後在防汛和防地質災害工作中需要補上的一課。
鎮幹部被困山洪現場一整夜
界面新聞:事發當晚降雨很大,你們是怎麽收到預警信息的?
肖鵬:縣裏有個雨量監測系統,超過一個閥值都會給我們發簡訊提醒,有多大雨量,什麼級別,不定時發來,我們就根據不同級別,采取下一步的措施。那天先是發布藍色預警,後面級別越來越高,最後發布的是最高級別紅色預警。
界面新聞:當天的降雨分布如何,發生山洪災害的地方降雨情況如何?
肖鵬:我們整個彜海鎮從北到南37公里,那晚的強降雨也是從北到南。
原拖烏鄉(註:2019年,原拖烏鄉、原彜海鎮和原曹古鄉,合並為彜海鎮)的暴雨應該是集中在晚上6點半到晚7點半,原彜海鎮開始下,到原曹古鄉這裡差不多就是晚上8點多到9點多。
降雨有一會兒間歇,晚上10點40分到11點多又是強降雨,山洪災害應該是凌晨12點半左右爆發。
界面新聞:知道有大暴雨,你們做了哪些準備?什麼時候到現場的?
肖鵬:我們從晚上6點多開始巡查,一直到8點多,然後做物資準備,包括電筒,手機充電寶,雨衣等。後來暴雨主要集中下在原曹古鄉,我們就往這裡趕,除了我以外,還有鎮黨委書記,鎮人大主席,分管防汛的副鎮長等人,當時縣政府領導也在往這裡趕。
我們大約在晚上11點左右到達這裡,先分成兩個組,一個組由我帶隊到大馬烏村(註:撤鄉並鎮後,大馬烏村和大堡子村已合並為曹古村,由於合並時間不久,當地人偶爾仍用原來的稱謂)指揮救援,另一個組由副鎮長帶隊到大堡子村指揮救援。
▲疾控部門人員正在發生山洪的村子展開消殺工作。攝影:趙孟
界面新聞:這兩個村有多少人?當時的救援工作如何展開?
肖鵬:這裡總共有5000多人,除了在外務工和讀書的1000多人,當晚緊急轉移的有4100多人,除了這個安置點(註:即原曹古鄉政府所在地,這裡地勢較高相對安全)附近的幾百人,整個河壩的人基本上全部轉移。
當晚9點多就停電了,河水四竄,你根本沒有辦法預判哪裡危險,哪裡不危險,只有通過之前選定的緊急避險點把群眾疏散轉移。
我們的村組幹部,來來回回跑了好多趟,對各家老百姓的大概位置他們是知道的,敲鑼打鼓也好,呼喊也好,按喇叭也好,能發出聲音的都發出聲音了,要老百姓趕緊撤離,但那種情況下,也沒有時間仔細清點哪些人出來了,哪些沒出來。
後來我們在洪峰到來前組織營救群眾,在沒有專業營救設備的情況下,我們只能用車輛把被困的人拉出來,有些還是村組幹部和民兵背出來的,總之最後通過各種途徑營救並轉移出來的有400多人。其他群眾大多是自己轉移的。
界面新聞:當晚為什麼被困在了路上?
肖鵬:6月27日凌晨,我們在大馬烏村指揮救援後,撤回來到看望大堡子撤出來的群眾,返回時我們的車正在108國道上,雨一直在下,路上的水一直都不退,縣領導讓我們往回撤,結果發現水更大了, 沒法走。
當時有兩股水從曹古河沖到108國道,都已經漫過路面了。那時天太黑,不知道怎麽形容。我們一直被困在車裏,困了一個晚上,到第二天早上水小了點,才能通行。
當時在車上根本睡不著,一方面心頭著急老百姓到底有沒有轉移完,另一方面擔心我們的幹部有沒有在救援過程中發生意外。
16人遇難6人失聯
界面新聞:還是有一些失聯群眾被證實遇難,其中曹古村阿西列姑子一家五口就全部遇難,他們為什麼沒有撤離出來?
肖鵬:這個情況我沒有在現場,不能道聽途說。當時我們的村支部書記反反復復喊老百姓撤離,老百姓自身也有麻痹大意的心理,覺得幾十年都沒發生過大水,小題大做。
(註:曹古村4組鄧姓組長告訴界面新聞,當晚8點40左右,他在村裏的微信群通知村民轉移,有些沒有回應的村民,他繼續打電話通知。
晚上9點35分,他給阿西列姑子打電話,未接通,他又跑到其家門前敲門,當時下著暴雨,他沒有聽清屋裏是否應答,由於還需要轉移別的群眾,他又跑到其他村民家去敲門,對於阿西列姑子一家失聯的細節,他並不清楚。
但一位鄰居稱,大約晚上11點多,家裏被淹,她逃出來後,借著手電筒光,看到阿西列姑子的房屋被兩股水合圍,「估計逃不出來了」,她大聲呼喊,但沒人應答。
後經證實,阿西列姑子一家五口遇難。)
▲阿西列姑子的家被沖毀,一家五口全部遇難。攝影:趙孟
界面新聞:你是什麼時候知道有群眾失聯乃至傷亡的?
肖鵬:第二天清點統計後才知道有老百姓失聯的情況,後來進一步核實才知道有人員傷亡,心裡還是很著急,很難過。我來這裡工作四年多,從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
界面新聞:作為防災負責人,你認為發生人員失聯乃至死亡,主要原因是什麼?
肖鵬:主要是氣候原因,雨太大了,山洪集中爆發,把河堤沖毀,導致河水改道,河水四散,造成了一個衝擊扇面,短時間內需要轉移的群眾太多了。部分群眾的傷亡,自身也有麻痹大意思想,畢竟歷史上從沒有發生過這麽大的水。
界面新聞:但我在現場也注意到,山洪到達的下遊,有一側的河道有河堤,另一側則沒有,沒有河堤的一側損毀比較嚴重,為什麼不兩邊都建河堤?
肖鵬:沒有河堤的那一邊,是因為當時河床比較高,考慮到高的那一邊來水影響較小。河堤應該是2018年修築的,我是2019年撤鄉並鎮後才過來的,之前的一些情況不是很清楚。
(註:未撤鄉並鎮前,這裡屬於曹古鄉。界面新聞記者向原曹古鄉黨委書記趙天偉核實,他稱河堤只修築一邊主要是因資金有限,縣政府曾做過預算,如果曹古河兩邊全部修築河堤,需要數千萬資金。
此前,鄉政府在地方「兩會」上也給縣政府提過修河堤建議,但由於財政困難未能遂願。後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優先修築村民和農田靠近大堡子村一邊的河堤,每年再對河道進行疏通,以防山洪。)
界面新聞:如果要總結經驗教訓的話,你覺得此次山洪災害後有哪些漏洞亟需補上?
肖鵬:教訓就是還需要完善的地方,應該提升防汛的硬體設施建設,爭取項目資金將河堤完善,並且加強電力和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停電對救災還是有影響,晚上下著暴雨,兩眼一抹黑,我們還有手電筒,老百姓沒電筒的怎麽跑?
當地如何防控地質災害?
界面新聞:這裡的汛期是什麼時候?平時地質災害防控制度是如何運作的?
肖鵬:汛期從5月到10月,每年6個月時間。地質災害主要以人防、技防、綜合防範措施為主。
人防主要還是在村組一級,安排村組上的幹部,或者專門聘請的老百姓,一般一個地災預案點2-4個人,他們都住在地災隱患點附近,隨時觀測。通過演練,讓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
簡單說就是,如果下大雨,就穿著雨衣,打著電筒,隨時出去巡查,看有危險時,就要發出預警,讓老百姓撤離。政府會給他們一些補貼。
界面新聞:他們不用到山頂上去查看隱患嗎?
肖鵬:這次發生山洪的咕嚕溝屬於泥石流預案點,發生泥石流的預案點基本上都有個相對集中的溝,可以在溝的下遊兩側觀測,不用到山上去。他們都是當地人,就住在預案點附近,可以隨時觀測。
界面新聞:彜海鎮共有多少地質災害預案點,此次發生山洪的地方屬於什麼級別的預案點?
肖鵬:我們鎮有15個預案點,一般預案點分省級、州級和縣級,但是縣級預案點也按照州級管理對待。
界面新聞:彜海鎮有省級預案點嗎?通常如何監測?
肖鵬:有個瓦子沙沙泥石流預案點屬於省級預案點,這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地方,這裡山體有裂縫,因為一旦垮塌,土方量會比較大。
這裡比較遠,走路上去需要幾個小時,我們安排了4個人,兩個人一個組,一個組值班一個星期,值班人員一直在山上觀測,政府給他們準備了帳篷,炊具,吃住都在山上,保證山上不離人。當然,這裡還加裝了一些專業的監測設備。
界面新聞:這種地質災害能否預警?
肖鵬:一種是氣象上是預報預警,一方面是人為觀測,發現有危險提前通知老百姓撤離,轉移。
界面新聞:如果村組的監測人員發現危險,如何向你們報告?
肖鵬:一種是打電話報告,另一種是發微信群報告,那天晚上兩種方式都採用了。我們鎮上建了一個微信群,各個隱患點的監測人員,還有鎮上相關領導都在群裏,有四十多人。
界面新聞:一般怎麽通知老百姓撤離?
肖鵬:發出預警信號有幾種,一種是廣播,一種是手搖式報警器,還有敲打銅鑼。監測人員就在附近住著,隨時監測,收到氣象預警信息,必須在崗在位,觀察水量水位,目測到要發山洪了,就要通過各種方式提醒老百姓轉移。
不少老百姓仍住在安置點,不能回家。攝影:趙孟
界面新聞:現在還有不少老百姓住在帳篷裏,下一步對受災群眾如何安置?
肖鵬:帳篷裏只是應急避險,現在我們正在研究討論短時期安置方案和長期的安置方案。
專家組正在評估,如果房屋沒有損毀,也正好處於安全地帶,等清淤和消殺工作完成後,預計一個星期以後可以返回,正常生活生產。
對損壞嚴重和完全損毀的,以及看起來損壞不嚴重,但屬於安全隱患點需要重新安置的,一部分可能在板房過度,或者政府幫他們租房安置,或者他們自己找房子,我們給他貨幣形式給他們補助。
我們會通過民政途徑給他們最基本是生活保障,應保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