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一位自認是「中國人」且願意擁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香港人。
發表於2016年5月。
隨後被知乎以「不宜公開討論的政治內容」屏蔽,有人因此評為「證實、活生生演譯了他的說法」。
作者修改後被知乎解禁。
因為修改,全文略微破碎。
文中多處的「刪」就是作者的標註。
不過2019年,這篇文又被禁了。
因為此文,作者曾遭人肉搜索,造成現實生活中的困擾,但也獲得許多大陸人的支持和友誼。
香港媒體(端傳媒)後來對他作了一個專訪,認為他在大陸人的主場走了一段孤獨的旅程。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529-mainland-linjianjian/
來源:知乎
作者:林建建
(他在大陸網站上的簽名檔是兩個字:投誠)
【引言】
本文主要分成兩部份。第一部份根據研究數字,指出香港人身份認同轉變的趨向。這部分,屬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
第二部份,是我個人給出來的解釋,是基於本人主觀的看法。
本文只是我作為一個香港人,對香港人身份認同的看法,留意,是我個人的看法。
本文並非學術文獻,行文絕不嚴謹。
最近越來越多專題,均指出2008年是人心轉向關鍵的一年。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517-opinion-stephenchiu-2008/
香港問題,是中央政府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
同樣,香港問題也是中國社會必須認真討論的一個問題。
如果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則香港的問題永遠屬於中國的問題。
香港的問題,中國人有發言權,但同時,香港人的聲音亦不應被忽略。
香港人的看法,如同中國其它人的看法一樣,不應被忽視。
兩地要真正溝通,很難。
但過程如何艱辛,過程如何痛苦,若然我們要「真正」統一「中國」,則必須加強各地的溝通。
或者溝通的過程會充滿對罵,充滿主觀思法,甚或會有人激進如我,口出狂言,但若我們能夠在「原則」上達成最基本的共識,則對話是有可能的。
我希望大家,可以真正對話。
(本文落筆之時,心情煩躁。用字粗鄙,還請見諒)
【正文開始】
▲2008年年初,香港。我相信他們當中,有不少如今已經成為黨媒所謂的「反中亂港」份子。為什麼有這個轉變?為什麼?為什麼!
對於我國來說,香港人是否認同中國根本不重要,反正中國已經崛起。
當美國人也要跪舔我大天朝之時,香港區區一個四線小城市,又何足掛齒?
香港人的想法,我們中國人需要關心嗎?
有誰會在意螞蟻們的身份認同?
根據部分網民,反正「香港」是中國的,如果香港人那麼不滿意,其實是可以去死的,只要把「香港」留下來就好了。
什麼?又不想死又要留在香港?那我們天朝人很為難啊!
對吧?
第一部份:
(1.)陸港蜜月期
1997年以後,香港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是按年上升的。
2008年是香港人最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一年。
按圖表所示,整體趨勢理論上會越來越高,即香港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會越來越強烈。
然而,2008年發生了很多事,當中有些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不容公開討論的政治話題。
(2.) 2008年作為香港人身份認同的轉捩點
很明顯,2008年後香港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反趨下跌。
相反,越來越多香港人認為自己是「香港人」。
認為自己是「香港人」的,按年齡劃分,18-29歲的比30以上的明顯更多。
兩者差距最少的時候,是2008年。
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2年。
走勢上,2003-2008年,香港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多於認為自己是香港人。
而事實上,2003-2008年的確是中港關係最融洽的時期。
2008年起,越來越多人認為自己是香港人。
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則越來越少。
為什麼?
同樣接年齡劃分,2008年之前,18-29歲的人對於「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呈相對穩地趨勢。
2008年後,認同感急劇下跌。
「中國人」的身份對香港人重要嗎?自2008年起,越來越不重要。
「中華民族」的身份呢?07至08年呈上升跡象,但自08年起,越來越不重要。
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呢?同樣,仍然是越來越不重要。
2007年,香港人對自己的身份認同程度,次序如下:「亞洲人>中華民族一份子>香港人>中國人>世界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
2015年,則如下:「香港人>亞洲人>世界公民>中華民族>中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
根據各國統計局、國際勞工組織資料庫、經合組織資料庫、歐盟統計局及政府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2011年),「香港」作為全球其中一個較為成熟的經濟體系,是少數就業情況明顯改善的地區。
與十年前(2001年)相比,香港的失業率及青少年的失業率,明顯得到改善。
經濟環境好了,但為什麼香港社會的怨氣反而增加了?
第二部份
2008年的巨變
問題來了,2008年發生了什麼事?
有人認為,香港人因為2008年起面對經濟困難事件,從而出現身份認同困惑。
簡單一點,有些人認為當香港失業率上升,香港人的「香港身份認同」則會上升。
基於此,我們可以作出以下假設:
假設失業率與香港身份認同呈正關係,即:
1) 失業率上升,香港人的香港身份認同會上升;
2) 失業率下降,香港人的香港身份認同會下降。
(這是統計學的玩法)
1997-1999,失業率上升,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出現短暫上升,假設成立;
1999-2001,失業齊下降,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呈下跌跡象,假設成立;
2001-2003,失業率上升,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出現短暫微升,假設成立;
2003-2008,失業齊下降,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呈穩定向下,假設成立;
2008-2009,失業率上升,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出現急升,假設成立;
2009-2015,失業率下降,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卻不斷上升,假設不成立。
因此,失業率與香港身份認同呈正關係的假設不成立。
亦即在2008-2009年前,失業率與香港身份認同呈正關係的假設是成立的。
在2009年之前,我們的確可以用失業率來解釋香港身份認同問題。
但2009年起的情況,就無法用這個假設來解釋了。
而當中,2009-2012年,失業率明顯呈下降傾向,但香港人的香港身份認同是急升!
這裡必定有些事情是發生了。
是什麼事情呢?
為什麼自2009年起至今,失業率呈下跌趨向,香港在接近全民就業線的情況下,香港人的香港身份認同反而會上升,而不是與先前的假設相同?
由於2009年至今,香港人失業率下降但香港人身份認同意識上升,從統計學上,這個情況推翻了我們原先的假設。
亦因此,失業率並不能解釋香港人身份與認同的問題。
這部份,極為重要,是社會學研究或統計學研究,一條必須回答的問題!
(圖中,綠色實線屬香港人的香港身份認同;紅色直線是港人身份認同的長期走向;黃色虛線是香港失業率;黑格是失業率上升週期;藍格是失業率下降週期。)
香港,回歸後GDP雖然沒有極速的增長,但好歹也是「正增長」。
香港有嚴重的失業問題?沒有,香港不單沒有失業問題,還有越來越嚴重的勞工荒,請人越來越困難。
自回歸後,眾多社會議題中,香港唯獨「政制發展」停滯不前。
新聞自由排名越跌越低(2002:18;2015:70),政治檢控越來越多。
不單如此,「一國兩制」更面臨被取締的危機,中央承諾不會跨境執法的底線,更於去年被打破。
錢香港人有,而且不少,但香港人的權利和自由越來越得不到保障。
有人肯定會說:你不高興,因為你經濟有問題。
經濟正增長=經濟有問題?
全民就業=經濟有問題?
香港人要的是憲法所賦予的自由,是法律對個人權利的保障。相比起經濟發展,對於香港人來說,前者更為重要!
香港人要的是憲法所賦予的自由,是法律對個人權利的保障。相比起經濟發展,對於香港人來說,前者更為重要!
香港人要的是憲法所賦予的自由,是法律對個人權利的保障。相比起經濟發展,對於香港人來說,前者更為重要!
香港人要的是憲法所賦予的自由,是法律對個人權利的保障。相比起經濟發展,對於香港人來說,前者更為重要!
(重要的事要說3+1次)
或者換個說法,2008年以後,是什麼樣的新聞充斥著香港的傳播平台?
2008年,北京奧運,中國向世界展示其「崛起」的同時,毒奶粉事件曝光,中國大陸有接近30萬無辜的嬰幼兒患上了腎結石。
然而作為中國人的政府,北京既然試圖掩飾事件,期後更有受影響兒童的家長被法院以「尋釁滋事」判刑。
「服從大局,保持穩定」,當時中國政府向中國的律師們開會,指出如果涉及三鹿奶粉事件,他們將不是簡簡單單丟飯碗問題。
(相關報導:冀律師透露「上面」要求/ 別涉及三鹿事件)
因毒奶粉事件而「免職」的官員/商人,隨後又被復職。
香港人就四川地震而作出巨額捐款。
地震發生一年之內,香港立法會共撥款捐達90億港元,民間捐款達130億港元,乃全球之最。
在港人積極捐助四川之後,2009年9月25日,四川衛視播出節目,把黃家駒嘲為「黃家狗」。
中國政府沒有就豆腐渣工程的責任作出相關的跟進,反而把所有試圖追尋責任的維權律師/社運人士囚禁。
就四川地震香港人的捐款,我指責沒有為災民帶來幫助,用詞極不當,誇大了事件,誤導了讀者。
在此我作出聲明,就本人錯誤且沒有事實根據的言論部份道歉,並刪除該言論。對不起。
為什麼香港人會擔心,會恐懼?
一國兩制的承諾到2047年為止。
屆時,香港特區的地位就會消失,香港人要面對的社會,就是上述的社會。
刪
對於中國大陸所發生的事,香港沒有理由不擔心。
因為香港終有一日,會和大家一樣,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之下。
然而,屆時誰能保證,我們活在的社會是公義?
(四) 失望
四川地震發生之後,我每天看新聞時也會被各種堅毅不屈的救援人員無私的精神打動。
猶記得全國默哀那天,國歌響起之時我就像個傻B那樣哭起來。
今天回憶起那個畫面,我恨不得用木棍把自己打死。
捐錢?為災區祈禱?不。我不會了。
今天不會,明天不會,以後也不會。
當然,天朝大國,何需港人關心?
中國已經崛起,再大的災難,你們也有辦法解決。
如果解決不了災難,那就解決生活在災區裡的人吧。結果也是一樣的。
反正香港人的想法,不重要。
反正有些人,樂意活在如常州外國語學校的環境裡。
曾幾何時,當中國大陸發生一些「不公義」的例子,例如一些同胞莫名奇妙地站著自殺了,香港人就會跑出來上街抗議,每次都有好幾萬人。香港人希望看到的,是事情的真相,是公義。
當然,香港人站出來的代價比你們少,但至少香港人願意站出來。
然而這些容易吸取眼球的報導,潛移默化了香港人的思考角度。
「中國=不公義」
刪。
A的說話與他的死,對香港整個社會造成很大衝擊。
而A不是唯一的案例,閉上我眼我幾乎可以說出好幾十個名字。
各位朋友,你明白這些事件對香港人的影響嗎?這無關經濟是否增長,而是關乎「公義」。
香港人早已滿足了馬斯洛需求層次最基礎的部份。
對於香港,「公義」、「公平」、「程序正義」、「司法獨立」、「法治」、「人權」等,是組成香港的最核心價值。
或者他們該死,他們的存在不利國家安全。
但作為「公民」,他們是不是應該受到公平公正的審判?
審判的結果是否公義,公民是不是有權利討論?
是不是「中央」說的話/做的事,就肯定是正確?
很抱歉,這一切都不能討論。
(六)關於絕望。
2008年,香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出現動搖:
淨值方面,2008年淨值達至高峰點,隨後開始出現負增長。
2014年佔領金鐘前更出現回歸以後首次的負淨值:
2014發生什麼事?
《「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4年6月10日發布,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首次發布的關於香港的白皮書。
白皮書中稱,香港社會有人對「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和《基本法》認識模糊、理解片面,所謂的香港高度自治「限度在中央授予多少權力,香港就享有多少權力」。
並指出在「一國兩制」中,兩制僅能「從屬」於一國,特首人選「必須愛國愛港」,特首與立法會普選制度都要「符合國家安全及利益」。
書中還特別點明「要始終警惕外部勢力利用香港干預中國內政的圖謀,防範和遏制極少數人勾結外部勢力干擾破壞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施」。
相關內容引起香港各界高度關注和爭議。
同年7的12日,即白皮書發表後一個月,市民首次在回歸後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指數淨值呈負數。
這是一個警號。可惜,這個警號被忽略了。
兩個月之後,香港爆發佔領金鐘事件。
這件事的意義在於,這是香港人在回歸後第一次與警方爆發的正面衝突。而中央亦首次定性這事件的性質為「港__」。
2016年農曆初一,針對警方的「旺角暴動」爆發,憤怒的年輕人以各種方式直接對警方進行攻擊。
與「佔鐘」不同,這次參與的年輕人表明他們會使用暴力。
事件結束之後,香港立法會補選,「暴徒」候選人獲得六萬多票,位列第三。
事件意味香港進入「暴力抗爭」年代。
「港__」思潮,正式進入社會大眾的討論領域之內。
一直以來被香港人視為禁忌的港__思想,因官方對名詞的過份濫用,思潮正式在社會上「被公開討論」。
以「港__」之名的組織更公開成立,於大眾平台上表示他們不排除會以武力對抗。
事已至此,普通百姓已經不可能做什麼了。
近幾個月,中央大吹暖風,試圖平息輿論,建制人士亦發表了一些相對溫和的言論,嘗試修補關係。
話雖如此,我總覺得有點遲了。但亡羊補牢,總比什麼也不做好。
對於中央來說,「香港問題」的確可以用更強硬更激烈的手段處理,這種手段對老一輩的香港人來說,挺有效,因為老一輩有很多可以失去,但新一輩沒有。
對於年輕人來說,由於看不到將來,看不見自己的出路,而變得無所畏懼。
「絕望」,成為了年青人的武器。
若你告訴他們:「鬧港獨你可能會死的。」他們會答你:「FxxK You!」
「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懼之」這句說話,是我這幾個月在討論時聽得最多的說話。
是的,香港越來越不重要,但不代表香港不重要。
香港仍然是中國最大的「海外投資者」,在香港登記的中國企業很多。
若香港出現嚴重的動亂,中國企業還是有風險的。
作為中國在西方世界中一隻可被操縱的旗子,香港於中國還是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
如何取捨,完全取決於中. 央. 政. 府。
(正文完結)
【後記】
(關於2008年)
2008年作為一個轉捩點,在香港學術界已經是一個共識,相關的討論文章和研究早有不少。
留意,共識只是指2008年是一個轉捩點,但為何是轉捩點,則眾說紛紜。
然而,就這方面的社會現象,我們必須看,必須了解,必須討論,必須尋求可行的出路。
不管過程如何艱辛,過程如何痛苦,若然要「真正」統一「中國」,則必須加強兩岸四地的溝通。
溝通的過程很可能會充滿對罵,充滿主觀思法,甚或會有人激進如我,口出狂言。
若我們能夠在「原則」上達成最基本的共識,則對話是有可能的。
我希望大家,可以真正對話。
———–(關於香港人的訴求)
香港人有什麼訴求?
如果我說,香港人的訴求是希望中央能夠真正「以法治國」,並落實「憲法」,這種訴求,你會支持嗎?
又或者換個角度,若在香港人眼中,連憲法都無法真正落實,香港人又如何信任中央?
【自問自答】
Q:你是港獨份子嗎?
A:不是。我支持中央落實鄧小平前輩對香港人承諾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
Q:你有外國護照或國藉?
A:沒有。我的國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的護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
Q:你是中國人為什麼那麼不滿中國?
A:我不是不滿中國,我是不滿在中國發生的某些現象,例如官方對「法律」的刻意扭曲以迎合其統治需要。
而且我認為中央政府不是「神」,中央政府也有可能作出錯誤的決定。
Q:為什麼你說2008年是香港人身份認同的一個轉捩點?
A:這是基於上文提及的那項調查。當然,背後的成因從不同角度有不同解釋,有人認為是經濟原因,有人認為是政治原因。
而我則基於統計學上,以「香港傳媒對中國大陸負面新聞報導的方式」及「事件所引起的社會哄動及反響」總括而來的。
背後其實可以通過統計學的運算推論而來。但這涉及其它學術上的因素,故不作多談。
Q:香港人是大陸人的對立面嗎?
A:不應該是。
但我認為黨媒曲解港人的訴求是造成兩地矛盾的一個主要原因。
若然大陸人與香港人所分享的是相同的資訊,隔閡不會如此之大。
–完–
以下是部份大陸網友的評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