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掀起「對標熱」:武漢對標杭州,南昌對標合肥,杭州對標深圳,西安對標成都

本文來源:城市戰爭

微信id:sunbushu123

作者:孫不熟

城市之間,既有暗自較勁的瑜亮情結,也有惺惺相惜的坦誠姿態。

據第一財經報導,中國城市之間正在掀起一場「對標熱」。

近日,武漢「雙勝利」動員大會提出要全面推進「對標工作法」,提出社會治理要對標北京,營商環境要對標上海,科技創新要對標深圳,智慧城市要對標杭州。

另一個中部省會南昌,也提出了三個對標城市,但比武漢更務實。

南昌當地官方媒體推出「對標先進,南昌怎麽幹」特別報導,具體方向分別是:對標成都,打造山水名城;對標合肥,實施科技創新;對標長沙,發展流量經濟。

而在此之前,對標口號喊得最響、實施方案最認真的城市當屬青島。

從去年開始,青島旗幟鮮明提出要「學深圳、趕深圳」,強調「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島都要做到!」

並把學深圳的目標細化到各個行政區,以下是青島各區對標深圳各區的示意圖:

青島學深圳,濟南要學的城市不能比深圳差,提出要對標上海。

2019年5月,濟南市代表團出動70余名領導幹部,前往上海。這樣的大陣仗,在類似考察中實屬罕見。

媒體報導,濟南方面表示,這次取經之旅,就是要「學習借鑒上海營商環境建設和城市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進一步解放思想,拉升工作標桿」。

除了對標上海,濟南也曾提出要對標廣州、深圳、杭州。

濟南日報在去年7月的一篇文章中提出,濟南為何要對標上海和廣州?

為何要對標上海?

與上海相比,濟南還存在城市發展能級不高、科技創新原始動力不強、國際高精尖產業人才「短缺」等問題。

比如,借鑒上海先進經驗,搶抓世界前沿產業發展趨勢,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提升城市產業影響力及國際競爭力。

為何要對標廣州?

廣州在政治地位、區位條件、發展環境,特別是區域競爭條件方面與濟南具有相似性,具備良好的中心輻射帶動作用,以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目前,廣州已經入圍國家中心城市,引領港澳大灣區發展。在區域協同、互聯互通、市場活力等方面,濟南可以學習廣州經驗。

另一個虛心對標兄弟城市的當屬西安,曾提出要對標成都

2017年2月,西安市領導明確提出「振興大西安、全面對標成都」,隨後西安市掀起一陣學習成都的熱潮,當時提出:

「西安每個月、每個季度都要和成都的指標比一比賽一賽,派掛職幹部去成都取經,把西安的指標體系對接上,實現西安的追趕超越。」

西安為什麼要對標成都?

陜西省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對媒體表示,這是因為兩座城市有相似之處,儘管重慶和杭州的經濟總量高於西安,但一個是直轄市,一個位於東部,可比性不大。而西安和成都同處西部,皆是副省級城市,具備可比性。

東部大城南京也在對標找差距。2017年,南京提出向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城市對標。

例如,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對標深圳;社會治理創新、加大惠民力度,對標上海;提升國際化程度,對標廣州;城市精細管理,增強城市影響力,對標杭州。

例如,南京玄武區就曾提出「遠學廣州越秀、近比杭州西湖」的總目標。

之所以要學越秀區和西湖區?是因為三者在歷史傳承、政治地位、資源稟賦和發展方向上存在諸多相似之處。

近年來,越秀區和西湖區在全國城區發展中名列前茅,由此成為玄武區的對標對象。

作為學霸的上海、廣州、杭州,也曾提出自己的對標城市。

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上海提出要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對標紐約、倫敦、東京等城市。

廣州市官方在本世紀初曾提出對標美國底特律,那個時候正是汽車工業的巔峰時代,國內多個城市都提出對標汽車城底特律。

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芝加哥、底特律這些五大湖城市全部衰落,國內城市再也不把底特律作為對標城市了。

到201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一個論壇上幫廣州支招,鼓勵廣州對標洛杉磯。

「若將中國跟美國對應,廣東要對標地理資源條件相近的加州,廣州就要對標洛杉磯,在全球城市體系中找標桿。」

杭州曾提出轉型升級看深圳。

在2018年的浙江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杭州代表團政府工作報告審議現場,浙江省領導指出,從發展質量看,深圳去年財政收入8624億元,是杭州近三倍;進出口總額超過2.6萬億,是杭州的五倍;科研投入900億,是杭州近十倍;上市公司270家,比杭州多100多家。

「拿深圳和杭州比是最科學也最有可比性的。去年杭州提出『轉型升級看深圳』是準的,深圳這個『師傅』找得是對的。」

中國經濟奇蹟的一大秘訣,往往被認為是地方政府的GDP競賽。

所以,城市之間掀起對標熱,我們樂見其成。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