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人民網(微信號:people_rmw)
作為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二十四節氣」指導著中國的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同時也是傳統歷法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二十四節氣」是怎樣一步步發展至今的?為什麼每年的各個節氣都能精準在3天之內?我們帶你一步步揭秘。
看完了上面這些,你可能會想,「二十四節氣」的計算如此精準,肯定有一套非常精密、複雜的公式吧?
實際上,「二十四節氣」的精密計算雖然有著複雜的程序,但也有一套簡便方法。
看看下面的教學,一起做,你也能算出每個節氣的具體日期。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此前,中國已有30項遺產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目前擁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數量最多的國家。
限於篇幅,這裡就挑選其中的一些,供大家欣賞。
△昆曲/2001年5月入選
△古琴藝術/2003年11月入選
△中國剪紙/2009年10月入選
△端午節/2009年10月入選
△中國篆刻/2009年10月入選
△中醫針灸/2010年11月入選
△中國皮影/2011年11月入選
△中國珠算/2013年12月入選
參考:
>保險套品牌杜蕾斯,在中國一向很會搞行銷,這套中國風的作品真的太「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