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創業募資本來就很難?他說別亂比:「在中國,他們一出生就在大市場。」

本文以最近在台灣互聯網圈子很紅的一篇文(以下稱該文)為引子,

那篇惹議的文章(該文連結)主題是,作者決定揮別台灣,到中國大陸募資創業。

文中談到美國矽谷和中國大陸都容易募資,就是台灣募不到錢,批評台灣的創業環境惡劣,並對台灣政府提出若干建議。

該文讓很多台灣人「心有戚戚焉」,但也有爭議。

PTT上有一篇打臉文(連結),一位名為蕭瑟寡人的圈內人也發表了一篇批判文(連結)。

本文是另一篇打臉文,作者是一位人在上海工作的台灣人。

作者:胡丁友

已授權給「微信上的中國」刊登

最近有一篇文章是在檢討台灣的創業環境,有一千多個分享,看完沒有很同意

當我還在創業的時候我跟他想法一樣,各種覺得台灣投資人94廢,怎麼跟中美差這麼多

但後來跑去當投資人一陣子後看這篇,視野不一樣後,很多地方我蠻不認同的;既然我爛命一條不怕被戰,來提供另一個面向的觀點,增加討論

文章的主旋律就是在檢討台灣的投資環境和創業環境,其實是老調重彈了「你看中國blablabla」或「你看美國矽谷blablabla」,

但全世界的早期投資人都一樣好嗎,就是”盈利”導向,他們不是慈善家,他們投資的是創業團隊被併購或IPO,來獲得10倍、20倍,或100倍以上的”回報潛力”。

創投要的是每一家都有一百倍回報潛力的公司,然後靠一家的成功去蓋掉其他大部分投資失敗的公司。幾倍回報對網路創投是沒什麼吸引力的,這是要先提的。

所以請問同樣的創業想法,你在台灣創業,跟在中國美國創業可以獲得的回報潛力是一樣的嗎?

在中國做一個創業,潛在市場13億,在美國做一個創業,潛在市場全世界,回報潛力大,在這兩個地方創業,獲得投資機會當然大

你在台灣創業,投資簡報上市場一開始是2300萬人(ㄜ假裝你是PChome),然後告訴投資人我們市場很大,回報潛力很大,因為在未來某一天我們攻完台灣後會進入中國,我們會進入美國,市場就有多大…

然後創投問你要怎麼做到,團隊有這樣的資源或有經驗的人才嗎?你回我們在台灣做得好賺到錢或拿到投資會去招募這樣的人才

所以你要 1.先在台灣成功 2.有這麼神奇的人存在剛好還願意加入 3.在你做到這件事的幾年時間內中美都不可以出現厲害的競爭者。

然後要台灣投資人忘記這些死掉99.9%創業的階段,還是要用中美投資人一樣的標準評估,才是要投資人藐視自己的專業還有對不起他的投資公司吧Hello

在中國創業跟美國創業,他們就是一出生就在大市場沒有剛剛那些煩惱,這。就。是。個。FACT。

請認清這個現實。

他們就是可以有路人想法類的創業也有人投,他們就是有一個無敵利基的創業也有人投,甚至爛到爆的題目也因為很多笨蛋投資人也有人投(現在也幾乎沒有了)

但你在台灣市場就是不行,這就是個事實。大國有大國的玩法,因為台灣創業家普遍對其他國家的創業生態都不知道,只知道這兩個地方的狀況,所以硬要跟他們玩法一樣,思維根本就錯了吧

而且不問公司營運狀況或成績是中美亂投資是前幾年前的事了好嗎~泡沫完後這兩個地方除非是土財主不懂亂丟錢不然正式的創投百分百也要看Traction~

要是美國投資人聽了三分鐘就投了,那該篇作者怎麼還缺投資,有意向跟真的投資是兩件事,故事沒講完吧

更何況台灣投資人很多不懂網路創業也是個偽命題,被創業家當成拿不到投資的最好藉口。

的確很多硬體創投不懂,但哪個市場都是好創投,台灣也有國際或本土好創投絕對不會問笨問題,也有團隊被他們投資的,所以只是你沒被那些人邀請去pitch吧,你的題目對這些創投來說沒有你認為你有的未來性吧,還是你認為這些頂尖創投也短視近利看不懂你的創業。

我覺得很可怕的一點就是這裡,因為台灣是個沒有很國際化的地方,我們的外來資訊不管是不是創業,幾乎都從美國中國來。導致一般大眾或甚至創業家都只懂這兩個地方,並要求所有創業環節比照。

所以該文風向正確分享數很多,但先天環境、市場大小就是個”無法改變的事實”(不厭其煩),台灣的方向不是學中國美國,而是以色列、新加坡okay。沒有先認清就創業,然後吵著要大家給你更多這個市場不會存在的資源幫你創業,是”創業家”的問題。

創業家要創業,就是要”評估現有的各種面向後”(包括不同國家的政府狀況、投資環境等等),找到最佳的定位、題目與策略去賺錢。你要改變環境,就去選舉。你要沒搞清楚就創業然後抱怨環境讓自己賺不到錢,就只會獲得一個失敗的創業經驗跟一千個文章分享。

Anyway,我自己認為要在台灣拿到網路業投資,要馬

1.在台灣卻有極強的國際BD、Marketing人才等等可以直接攻世界,或你自己有很多創業成功經驗讓投資人願意投你的團隊和過去經歷。賭團隊的scale能力與潛力。

2.在台灣做一個Monetize能力很強的創業,讓投資人比較安心至少不會賠,拿到投資後再出去其他市場。(這才是有點希望的「先在台灣做,之後在去..」方法)

3.有極強產業know-how,或技術背景。

想要沒大市場scale經驗又要投資人不要問太多,就是直接去大市場創業,或去大市場失敗累積經驗(也是那篇文章撰寫者現在才要去做的事,但也有別的事要克服)。

難不成政府還要幫創業家補習全球市場拓展能力、招降全球市場拓展專業經理人。

還沒準備好,就不要創業,去歷練、去累積。

失敗很正常,成功的創業幾乎都是失敗堆出來。但失敗後卻歸因都是別的人錯,那你可以要堆得比別人多、比別人久了。

拿不到投資,就是你在這個時空背景環境下還不值得投資,沒有別的答案。

你可以選擇抱怨時空背景環境,或選擇思考可以怎麼在這樣的環境與限制下生出可以成功的創業。或去選舉(到底多愛提選舉)

打這篇不是為了要戰什麼,只是希望大家可以體認現實,把精力花在除了抱怨的地方,錯的路已經太多人走過了,大家加油

(其他文章內容像是要官員去矽谷創業三個月:台灣就沒有矽谷的資源跟歷史,全世界也只有那裡有,台灣官員該去以色列或新加坡看小國怎麼找屬於自己的創業定位、哪類創業小國容易成功以及怎麼協助這樣的新創,這個我覺得才是真正該做的

要政府把錢全部拿來投資:沒有策略的投資是要幫大家繳學費?賭下一個二十年?

鬆綁海外創業家簽證吸引海外團隊:這個很同意

要政府補助加速器去連結海外資源:連結更多海外資源同意,但資源要用在對的團隊上才有用

鬆綁公司法:同意

根據新型態商業模式訂出的明確法規:有夢最美,台灣加油

全國創業窗口處理海內外創業者的問題:看不懂

閱讀原文

商務部鼓勵家庭儲存生活必需品無關台海,胡錫進降溫:兩岸雖緊張卻非箭在弦上

xxx

陸媒:有台灣民眾開始儲存求生物資。大陸網民很歡樂,有人想像統一後

xxx

小S發聲後網民分兩派對撕,官媒發話斥責網民亂扣帽子,風波已近尾聲

xxx

汪小菲為小S緩頰:她們期待兩岸和平。伊能靜上熱搜:我早就表態過了

xxx

在人潮爆多的廣州火車站旁開小超市能掙多少錢?

xxx

對小S一面倒的撻伐中,微博有個膽大的博主發文砲轟網民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