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金錯刀
微信id:ijincuodao
作者:張一弛
從1月24日全國電影院關門算起,到今天已經一百多天了。
中國原本有13000多間影院,到上個月,已經有3038家影院類企業註銷或吊銷,占2019年內地影院總量的四分之一。
影院的生生死死,在這幾個月里不斷上演。
全民開工,海底撈重新開始排起了長隊,商場景區又人頭攢動,只有電影院被隔離出去,成了這樣。
4月15日,中國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再次表示,影劇院、遊戲廳等娛樂性休閒型場所暫不開業。
這已經是短短20天內,有關部門第三次強調影院暫不開業了。
這個行業看到的一點點曙光,仿佛一夜之間又熄滅。
影院的接連倒閉,頗有一種悲壯的感覺。
但大眾不支持影院復工的聲音,並不是少數,甚至大罵影院之前掙錢,現在虧點算什麼的大有人在。
即使投票換成了「是否認為應該明確影院復工時間」,也有三分之一的網友立場堅定。
電影行業,正在經歷最恐怖時期,並且,更糟糕的可能還在後面。
今天的電影院,
正在經歷你想像不到的艱難
一百多天裡,電影院到底發生了什麼?
時間撥回到1月23日這天,包括《姜子牙》《囧媽》《奪冠》《唐人街探案3》《緊急救援》等準備在賀歲檔大戰幾百回合的電影,接連發布聲明,今年原計劃於春節檔上映的7部電影已全部宣布撤檔。
1月24日,全國電影院關門。
2月,北京市副秘書長曾親自回應:「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電影行業還不具備開業條件。」
到了三月,國內500電影院終於迎來了復工第一天,但復工率只有4.47%,當天的票房只有可憐的3.1萬元。
數據慘不忍睹。
復工不到一周,電影院等來了新通知:所有影院暫不復業,已復業的立即暫停營業,影院剛剛賣出去的幾十張票,又開始辦起了退票手續。
4月15日,中國疾控中心再次提到,影劇院、遊藝廳娛樂性或者休閒性場所,建議暫不開業。
因為在很多人看來,電影院的功能很簡單——娛樂。
而娛樂,跟吃飯不一樣,恰恰是在緊要關頭最可以被暫停的需求。
美國最大的連鎖影院AMC,走到了破產邊緣。
國內影院老大萬達電影,預計一季度虧損5.5億。
而2019年第一季度萬達電影是盈利4個億,一來一去就是10億左右的利潤差別。
金逸影視、幸福藍海等上市公司在一季度也虧損超過1億元。
甚至在有些酒吧都爆滿的時候,等待電影院的只有遙遙無期的關停期限,讓這個行業多少有點委屈。
除了票房的零收入之外,影院的支出卻還在持續。全國影院的資金壓力離不開房租、人力成本這兩座大山。
據說,每個影院經理如今心里都有一個倒計時,盤算著照這樣下去還能堅持多久。
4月17日,天津曾票房第一的電影院橙天嘉禾銀河影院,宣布永久閉店。
這家電影院最後一場電影,還停留在2020年1月23日10:20,3號廳上映的電影《誤殺》。
中美兩國的行業巨頭,一個巨虧裁員,一個走向破產——這或許證明,中國電影院真的到了生死一線的時刻。
就算疫情暫停,
也可能無新片可看!
不僅影院睡著了,劇組也滯留了,甚至整個電影市場都在休眠。
1月末,國內最大影視基地橫店影視城發布通告,將全面暫停劇組拍攝,劇組停工潮浩浩蕩蕩開始了。
那時,疫情期間滯留在橫店的劇組30多個,演職人員達到6600多人。
僅僅四個月,全國範圍內已有7300家影視公司註銷。
濟南一家電影院的經理董文欣,寫了一篇文章《一個影院經理眼中的疫情之下》,他說他很擔心:
有可能因為停業過久,很多影片積壓到暑期甚至下半年,引起一個大爆發,但是明年就很麻煩,院線沒米下鍋的情況會很嚴重。
刀哥解釋一下就是,如果電影無法上映,影視公司無法回本、收入驟減。
這樣一來,就會連帶影響到後面即將開拍的電影,而一旦拍攝環節陷入停滯,整個影視項目的周期被迫延長。
惡性循環帶來的結果就是:觀眾人數下滑,票房收入銳減,資本開始撤離,能產出的新片越來越少。
再說的跟我們關係近一點,國內已經有兩個月沒有新片上映了,很多人打開視頻APP想在家里看個電影,卻發現都已經看過了。
這種衝擊甚至波及到了好萊塢,包括《花木蘭》、《黑寡婦》、《速度與激情9》、《小黃人2》、《侏羅紀世界3》、《007:生死交戰》和《神奇女俠1984》等等一系列大片都宣布撤檔,無限期推遲上映。
而另一個大眾忽視的地方是,相比影視公司可以賣影片回收現金流,影院可以自救的空間其實非常小。
身處產業鏈的最末一端,影院做任何動作都非常被動,更別提主動出擊自救。
4月26日,成都星軼影城的員工們,集體在朋友圈推廣了電影院的一項新業務:
「久違的電影院,大屏幕亮的時候還有的小激動……你想拍一套這樣的婚紗照嗎?」
甚至有不少業內人士,無限看衰2020年甚至2021年的中國電影市場。
長達半年0收入,無片可看,這個行業最恐怖時期,大致如此。
3
這並不是一件徹底的壞事
不過,影院復工開始悄悄有了起色 。
《花木蘭》公布了海外新的檔期,中國疾控中心也明確了低風險地區影劇院開放的防控措施。
可沒想到,電影院的慘烈狀況卻遭來了惡意的嘲諷,復工等來的是謾罵與質疑 。
「票價賣那麼貴,活該倒霉!」
「救什麼救,活得好好的。」
電影行業的人直呼,太委屈。
電影院想要復工,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於:能否保障影院內的安全。
疫情之下,去看一場電影,很多人首先受不了的,或許是需要戴口罩坐上90分鐘到兩個小時。
除此之外,相比超市和飯館,密閉空間、和陌生人長時間共處一室,也會讓不少人心生恐懼。
中央空調系統,因為是混合的回風,理論上自然就有加劇傳播的可能。
但電影院的倒閉就活該被落井下石?
復工就應該被人人喊打?
恐怕真正的症結在於,觀眾對於曾經爛片撈錢的做法,實在是積怨太深!
前幾年的華語電影市場,確實經歷過群魔亂舞,野蠻發展的躺賺時代。
2010年,中國共有63792家從事跟電影院業務相關的公司。
到了2019年,這一數字就飆升到了458882家企業。
郭敬明與楊冪可以靠四部《小時代》系列刷下18億票房;
鄧超自導自演的《分手大師》《惡棍天使》也能合計拿下13億票房;每年都能有多部靠流量小生,資本運作就能票房過億、盈利不少的爛片…..
去年爛片神作《上海堡壘》,除了電影辣眼睛,還讓人親眼見證了上映前揚言劍指《流浪地球》,上映後官微失心瘋似的連發四次同樣的靈魂拷問,主創集體道歉,導演甩鍋鹿晗等一系列操作。
電影的百億票房,讓大家覺得電影行業極度繁榮;明星的天價片酬和電影市場爛片頻出,又耗光了人們的好感。
如果說,這次疫情的冷水,能潑醒妄圖只靠流量和資本就能圈錢的美夢,讓流量明星的天價片酬回歸理性,讓整天出產宮鬥手撕鬼子的爛片爛劇公司倒閉。
留下真正有實力的公司和演員,死磕出中國電影的工業體系,或許不是壞事。
結 語:
電影院之於我們,是什麼?
只有在電影院里,你失去了進度條的掌控權,和電影平等對話。
好電影逼著你集中精力,忍住尿意,不敢放鬆地看完全場,這時候才收獲了一份完整的觀影體驗。
電影院如果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理性復工,國家給出相關扶持,相信這個最恐怖的時期,就一定還有轉機。
中國影視行業想要回血,沒那麼容易。
但一些不幹實事、投機取巧的電影公司因此倒閉;靠流量明星、資本運作騙錢的電影被迫下線,這並不是一件徹底的壞事。
好電影,永遠不怕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