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俄騎士聯合壯遊的事件,「微信上的中國」之前就有貼過報導:重慶到西伯利亞,15天5000多公里、16輛摩托車的旅程。
以下文章來自騰訊新聞的出品,內容更豐富,歡迎參考。
來源:騰訊圖片鵝眼專輯、人民畫報
微信id:qq_photo
2016-2017年,適逢中俄媒體交流年,6月下旬,16名中國哈雷騎手從滿洲里口岸騎車進入俄羅斯,用時15天完成北京至俄羅斯葉卡捷琳堡的騎行活動。
車隊一路領略西伯利亞地區廣袤的風景:蔥綠的草原、連綿的森林,清澈的貝加爾湖、迤邐的鄂畢河……一行人無不感嘆俄羅斯國土之遼闊、環境之原生態。
▲6月28日,來自重慶哈雷摩托車車主會的16名騎手,從內蒙古滿洲里進入俄羅斯,正式踏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道路。持續到深夜的一場暴雨,將初到俄羅斯的騎手們從頭到腳澆得通透,大家都開心地說,這是一場迎接啟程的洗禮。
▲從俄羅斯外貝加爾邊疆區博爾賈到赤塔的路上,騎手們頂著藍天在茫茫草原中的柏油馬路上行駛。
此次參加騎行的騎手,年齡最大的55歲,最小的25歲。有餐廳的老板、有工廠企業家、有律師、有射擊教練、有大學教授。雖然年齡不一,但此次騎行讓這一群人走到了一起。
▲騎手佘國慶曾經是一名射擊教練,大家都叫他「少校」,這次出行他是車隊的安全官。
▲騎手何其慶是一名教授園林設計的大學教授,此次他的摩托車在車隊的車尾,負責保證每一個騎手不掉隊。
▲55歲的騎手石崗,是此次騎行中年齡最大的,他在重慶一家公司工作。石崗說,當他跨上摩托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一樣,不分年齡大小。長途騎行非常的艱苦,再艱難的行程都要堅持、不掉隊,否則就是失敗者。
▲負責此次帶路的俄羅斯騎手阿力克謝,他是俄羅斯哈雷摩托黑熊俱樂部的成員,也是一位手工藝人,俱樂部很多的項鏈飾品都是出自他手, 同時他也是一名貝斯手,他們的樂隊經常會在酒吧演出。
▲車隊安全官謝爾蓋,在請教「少校」佘國慶胸前紀念徽章的意義。謝爾蓋以前當過武裝警察,曾在車臣執行過任務,他還是一名古典式摔跤運動員,當然,哈雷摩托也是他的最愛。
▲娜沙是此次活動的唯一一名女士,是一名中文老師,負責此次的翻譯工作,她講著一口流利的中文,車隊的吃喝住全靠她來安排。在騎行的第八天,騎手躺在路邊做暫短的休息。娜沙在一邊有些擔心當天未完成的幾百公里路程。
▲一名中國騎手騎著哈雷經過遼闊的貝加爾湖,這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不同年齡,不同國度、不同生活背景的兩波人開始了五千多公里的騎行,16輛摩托車沿著亞歐大鐵路,一路前行。
▲五千多公里的騎行,隊員們要在15天內騎到葉卡捷琳堡,除去路上修整2天,隊員們平均每天要騎行近500百公里才能準時到達目的地。
加油時間,疲憊的大樹趴在摩托上休息。大樹是此次活動中年紀最小的,17歲一個人去日本留學,目前已在重慶開了兩家刺生美食餐廳。
▲此行的道路大多是單車道,雙面行駛的車輛速度非常快,在車輛超車時,都是過百而行。
在俄羅斯道路上行駛的汽車都很準守交通規則,每當要超車時,前方不管什麼車,都會打著指示燈接近道路邊減速行駛,等待後方超車完畢再回到正常的道路上行駛。
此行五千多公里的路面上,只看見一起大貨車側翻在馬路邊的事故。在如此高速的道路上行駛,極低的事故發生率讓何其慶教授尤為感嘆。
▲從泰舍特到克拉斯若亞爾斯克路上,騎手們經過一座列寧雕像。盡管許多東歐國家、烏克蘭等已經拆除了不少列寧像,但在俄羅斯許多地方有看到這一蘇聯時期的遺存。
▲一輛古舊的拉達車在觀看車隊。拉達是俄羅斯伏爾加汽車製造廠旗下的品牌,自1970年代的蘇聯時期開始投產,曾經遍及東歐及中國,是當時城市生活的一種象徵。
▲車隊一路領略到俄羅斯遠東地區美麗的風景,一條不寬的道路伸向遠方。近五千多公里的公路旁,除了草原就是樹,偶爾也看見一片的麥田。教授環境設計的何其慶感嘆到,自然是最好的設計師。
▲在新西伯利亞,時而有當地人從草原中采摘出野生的草莓沿途出售,500盧布(約合人民幣53元)一小桶。
▲克麥羅沃路邊,一名男子在賣狐貍皮、熊皮、樹皮工藝品。
▲泰舍特,一名男子在路邊賣卡瓦斯飲料。
▲伊爾庫茨克,幾名年輕姑娘在河中騎馬。這裡每一條小河都被標註了名字,牌子立在橋頭前。
▲秋明,夜晚在河邊休息的當地人。
▲新西伯利亞,鄂畢河畔的夕陽。
▲烏蘭烏德當地布里亞特族人居民與騎車摩托合影。布里亞特部是蒙古族的一個古老的部落,生活在貝加爾湖一帶森林草原地區,也是分布最北的蒙古人。
▲伊爾庫茨克,車隊即將出發,一名小女孩騎在摩托車上與中國騎手合影。
▲從新西伯利亞到奧姆斯克路上,一隊騎自行車的俄羅斯人與摩托車隊相遇,互相打招呼。
▲伊爾庫茨克市區,2名俄羅斯哈雷騎手在一酒吧外休息。
▲伊爾庫茨克市區,在街道轉角吸煙的女子。
▲赤塔,傍晚時分路上散步的母女。
▲午飯時間,車手們坐在路途上的餐廳裡等待吃俄羅斯當地的午餐。
▲晚飯時間,騎手佘國慶與當地居民一起跳舞。
▲葉卡捷琳堡,中國騎手與前來迎接的俄羅斯騎手相聚在城市郊外,騎手們彼此問候。
▲十多天的騎行,車隊到達葉卡捷琳堡,參加在此舉行的第三屆中俄博覽會。
主委會特意在廣場外留出一塊空地,前來參加博覽會的中俄參會者,紛紛前來與騎手河摩托車合影留念,讚美中俄摩托車隊的勇敢行為,車後的兩國旗幟在廣場上隨風飄揚。
參考:
>雙子城,中俄邊界上隔江相對又最近的兩個城市,多年來中俄混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中國大陸,汽車的業配文怎麼寫?開車到呼倫貝爾,一路到中俄邊界!
>三個男人一輛老爺車,一路向西起自河北,過山西、四川、青海到西藏,跑了86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