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中年人的議論:年輕人是中國互聯網的大股東

2020年4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其中多項數據持續引起討論。

熱議最多的是月收入,在人民幣5000元以上的網民群體占比為27.6%,也就是說,全中國72.4%的網民(約6.5億人)收入不足5000元。

有收入但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網民群體占比為20.8%;月收入在2001-5000元的網民群體合計占比為33.4%。

有學歷方面,初中、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網民群體占比分別為41.1%、22.2%,受過大學專科及以上教育的網民群體占比為19.5%。

在中國網民群體中,學生最多,占比為26.9%。

來源:新浪微博

作者:汪花生同學

CNNIC的報告基本等於明說了:中學生是互聯網的大股東,中文社交網絡的主流心智是中學生式的——認清這個現實,有助於看清一些問題。

中學生是什麼樣的?

血氣方剛,兩句口角就要約你放學後在校門口打一架,大多情況下是撂幾句狠話,幹不起來。

但要是真幹起來了,下手沒有輕重,往往比成年人下手更狠。

一是年紀小不知道怕,二是有未成年人保護法護著,真出事兒也擔不了什麼責任。

三觀正,是真心實意的正,主流的正,畢竟除了教科書之外其他東西讀得少。

我猜不少中學生都有過「要是我爸犯事兒了我一定大義滅親」的想法,並覺得自己一定是百分之百正確的,因為教科書上就是這麽教的,而且哪怕是自己的親爹也不敢正面反駁這個觀點。

他們對於人性的幽微還缺少體會,對精細復雜的事物缺乏欣賞能力,也懶得研究——很正常,黑白分明,直來直去,青春就是圖個爽。

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還不知道做成一件事有多難,自然也不知道自己毀滅的事物有多珍貴。

可能不少中學生都覺得自己爸媽一個月才掙萬把塊錢實在沒什麼出息,開一家火鍋店謀生甚至有點丟臉,當個網紅博主輕輕鬆鬆,做個 vlog 誰還不會,營收不如騰訊的都是小公司——那麽這些東西,毀了也就毀了,不心疼。

簡單來說,他們頭腦簡單,沒有扛過責任,還不清楚做一件事有多難。

一個心智成熟,對人的理解更深刻,有工作或者有家庭,要賺錢養活自己的成年人,在互聯網上面對這群中學生時,毫無勝算——哪怕你是一個 KOL,表面上看占有巨大的優勢。

因為你的對手人數眾多,他們不必對自己的言論負任何責任。在學校裏說錯話說不定還會被叫家長,但在互聯網上連這一點約束都不存在。

哪怕罵錯了又怎樣?改個用戶名不過一分鐘的事,就算不改又如何。

他們聽不懂也不喜歡聽復雜的道理,但更重要的,幾乎是決定性的一點是,他們口中說出的道理是「絕對正確」的,是不可被反駁的——你不可能光明正大地去反駁中學教科書,尤其是中學政治書,哪怕你反駁了也會被此微博不可見。

所以他們的道理在台面上占據了絕對的話語優勢,你的那兩句「你長大了就會懂了」不會顯出睿智,只會顯出頹勢,然後被瘋狂嘲笑。

你辛辛苦苦建立起的那丁點兒事業,或是家庭,多少希望自己受的苦能被理解,被承認。但很可惜,中學生對這些事情沒有基本的共情,他們完全不覺得毀掉一件事,打倒一個人有什麼問題。

你覺得說錯一句話不至於要毀了你這個人吧?但人家毀了就毀了,怎麽可能為你心疼?轉頭尋找下一個目標去了。不一定是殘忍,只是真的沒有感覺。

所謂「拳怕少壯」,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這麽一想,畸形的飯圈文化,四處挖黑料,舉報,號召封殺,要求網文主角要雙處雙潔(是這個叫法吧?),熱衷於獵巫,叫魂,毀掉一個又一個的成果,肆無忌憚的攻擊,辱罵……都可以理解了,也不奇怪。

再轉念一想,在遇上很多問題時,去跟一群中學生,或者思維永遠停留在中學層面的朋友爭吵,是不是毫無必要且也挺沒勁的?

他們要是站到你面前,你不會很認真地想跟他們說什麼道理的。

當然,要把鍋都推給中學生,那肯定避重就輕了。

畢竟中學生總體上是非常可愛的。

整個社交網絡被中學生把控,是因為房間裏的大象讓成年人不敢多說些什麼,不敢去講述一些復雜的東西,畢竟他們顧忌的多,說錯話了被大象踩一腳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事。所以我也就打住了,到此為止。

不過想想或許也沒什麼。我17歲高中畢業,回想起來,如今的我跟17歲以前的我幾乎是兩個人——17歲之前誰想這麽多破事兒。

往好點兒想,這一代中學生年紀輕輕就在社交網絡中歷練,肯定比我們更適應虛擬世界的搏鬥。

People change, 等他們上了大學,多接觸點其他的東西,經歷豐富一些,說不定能改變一些事情呢?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