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轉發B站洗版影片「後浪」的,大多是領導和老闆、叔叔和阿姨?

本文來源:Calmthink信號塔

微信id:lancelothuo

作者:霍人和 

昨天夜幕臨近,看到盆友圈裏一則視頻「bilibili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後浪》」,刷爆朋友圈,齊刷刷地霸屏。

點進去看了之後,感覺這個大叔如此義正言辭地誇獎年輕人,略有點小尷尬。

最後大叔略作停頓,突然扭頭猛地大喊一聲「奔湧吧!後浪!」,終於突破了我的心理防線,雞皮疙瘩徹底起來了。

我看同齡人們大家都在轉發,特別是當老板和領導的小哥小姐姐們,我就偏偏不轉,想觀察看看年輕人有沒有轉發的。

結果是:很少!幾乎沒有人轉。

以下是《後浪》影片

果然,很快有了類似話題的爭議帖子,來討論這個視頻的用意,以及年輕人到底喜不喜歡?

▲以上圖片文字內容引自「M HUB 營銷星環」分享,不代表本文作者觀點

作為半個資深營銷人,心態只有17歲的權威人士,我的觀點如下:

1. 

這個宣傳片本來就不是給年輕人看的。

以BiliBili這樣沉澱多年的營銷水平來看。這個視頻就是做給叔叔阿姨看的,從選擇演員就能看出來。

演講的主角何冰是1968年生的,且標題就帶有鮮明的立場,立場定義了受眾

因為只有以叔叔阿姨的第一人稱,才可能會把年輕人稱之為「後浪」

拿我自己來說,我今年37歲假設時光倒退20年,以我17歲桀驁不馴的心智,看到有人稱呼我為「後浪」,還告訴我,好羨慕你,你好幸運,加油哦。我心裡會想:你才浪,你全家都浪。

憑什麼給我取這個名字?誰讓你自己撲沙灘的?我又沒有推你。。。

年輕人的內心難道不就是如此麽?

這一點也解釋了本文標題提出的問題,與該視頻所處立場一致的領導、老板們,資深的叔叔阿姨們,更容易有動力轉發這個視頻。他們更有帶入感,所以是他們在霸屏。

2. 

真正的年輕人想要什麼?

宣傳片的主角何冰是個大叔,言辭裏赤裸裸地包含了用權威視角進行宇宙價值定義的優越感。

好比一個老領導拍拍年輕人的肩膀說,少年~就這麽幹~努力幹~未來世界的舞台是你的喲~ 好厲害喲。

這種態度年輕人是不會喜歡的。TA們喜歡的,反而就是那些叔叔阿姨們徹底看不懂,甚至連誇也誇不出來的東西。

比如說這個: (゜-゜)つロ

(這應該是嗶哩嗶哩標誌性的符號了。)

如果叔叔阿姨們都能看懂,那就太丟人了。

Bilibili團隊肯定知道這個道理,他們深知自己核心用戶喜歡什麼。

所以這個視頻的風格是反常的,脫離B站原有的表達體系很遠,對年輕核心用戶而言本來就不討喜。

那這個宣傳片圖個什麼呢?

3. 

這個宣傳片到底想給誰看?目的是什麼?

有觀點說,嗶哩嗶哩是想拉攏更多年長的用戶,為了擴大用戶人群屬性。這是絕對不可能的,那樣一定會造成核心年輕用戶流失,那就不是嗶哩嗶哩了。

其實這個片子更像是告訴年紀稍長的人,BilliBilli是什麼?

正如許多看完視頻的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B站上有1.3億年輕人,且他們在B站上做積極向上的事情」。

給很多從來沒上過B站的大叔阿姨們科普一下,B站到底是在幹嘛,以後不管你來不來,至少不要有誤解。

首先,目標受眾裡面可能包含了金融機構的投資人,手裏捏著預算的廣告主們,告訴他們,B站的用戶是年輕人,是未來的核心人群。

其次,也包含了核心用戶的領導、叔叔阿姨、父母們,上嗶哩嗶哩很健康很積極,一點都不幼稚,也不會影響學習。

也就是讓這些年齡層次更高的人群,對B站有更深的了解,且有更好的印象。

從這個角度講,這個宣傳視頻是極其極其成功的。

刷屏成這樣,甚至引起了討論和爭議,也已經是完完全全超額完成了目標。

即便看完視頻起雞皮疙瘩,它依然還是增加了我對嗶哩嗶哩的了解和喜愛,感嘆年輕真好。

總結

朋友圈裏的B站《後浪》視頻,就像一個篩選器,就看你有沒有轉發:

如果你轉發了:

那就大概率說明你是領導,老板,至少也是個具有領導風範的大哥小姐姐!

您是本次宣傳片的目標用戶。

在這裡向您致敬,領導好,領導辛苦了!

如果你沒轉發:

那大概率說明你是年輕人!您是B站的真實核心用戶!向您說一聲,五四青年節快樂! (゜-゜)つロ 乾杯~

(PS:中國國家統計局對青年的定義是15-34周歲。世界衛生組織對青年的定義是15-44周歲。隨著人均壽命不斷提高,青年的年齡界限甚至還在不斷增大,大概率未來60歲都還算是青年。)

(因此不管我們是不是經常上BilliBilli,反正依然是個青年。)

(所以,大家青年節快樂!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