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國電影報導(cctv電影台旗下)
微信id:moviereport
2020年4月29日,國家電影局召開電影系統應對疫情工作視頻會議,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國家電影局局長王曉暉主持並講話。
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對電影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分析當前電影行業面臨的困難和形勢,對下一步推動我國電影在疫後更好更快發展作出安排部署。
王曉暉強調,冬天總會過去,春天已經到來,只要廣大電影人堅定信心、團結一致,就一定能排除萬難,再創中國電影新輝煌,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向電影強國目標邁進。
會議指出,疫情發生以來,電影界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投身抗疫鬥爭,努力開展行業自救和幫扶紓困。
廣大電影工作者秉持「中國電影人不能缺席」的理念,組織開展電影抗疫宣傳,積極發聲鼓勁,踴躍捐款捐物。
各級電影主管部門積極協調發改、財政等部門出台扶持政策,拿出「真金白銀」紓解企業困難,釋放積極信號,提振行業信心。
會議分析了疫情對電影行業帶來的巨大衝擊和深刻影響。
從短期看,直接經濟損失巨大,全國電影院暫停營業,制片和宣發基本停滯,目前估算全年票房損失將超過300億元。
從中長期看,經濟下行壓力等多種因素疊加,將對電影產業格局、生產方式、經營理念帶來深刻調整,產生全方位、持續性的深刻影響。
從國際看,全球電影產業遭受重創,各國電影界都在調整自救。
疫情對電影產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也是在倒逼電影產業改革升級。
會議指出,中國電影發展長期向好的條件和環境沒有改變,電影渡過難關有很多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電影工作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是我們最堅強的政治保證。
從經濟環境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好趨勢沒有改變,電影產業迅速恢復提升具有堅實基礎。
從電影自身看,我國銀幕數全球第一、票房全球第二、產量全球前三,電影產業根基雄厚。
從國際歷史經驗看,電影具有獨特的光影體驗和社交屬性,「口紅效應」突出,有明顯的逆經濟周期特徵。
中國電影仍然處在黃金發展期,投資不會離場,人才不會離場,觀眾不會離場。
王曉暉強調,要振奮精神、凝心聚力,推動電影全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隨著疫情形勢進一步好轉,要采取更多新招實招管用的招,為全面復工復產做好準備。
要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把短期紓困和長遠發展有機結合,盡快出台財稅政策的落地細則,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出台扶持政策,推動形成有利於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要用好金融服務,與有關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加強合作,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鼓勵擔保和保險機構加強融資擔保支持。
對電影院要給予特殊扶持政策,積極協調出租方減免租金,推動電影專項資金給予貸款貼息,支持各地購買發放電影票券。
王曉暉強調,要堅持「內容為王」,進一步激發創作生產活力。
要著力保障重點影片的創作生產,做好重點選題規劃,鼓勵優秀製作團隊、創作人才強強聯合,不斷推出優秀影片。
要抓好全面小康題材影片,加緊推進建黨100周年重點影片。
要統籌抓好抗疫題材影片創作,把握好格調、掌控好基調、保證好質量,多弘揚正能量。
要推動題材類型多樣化,鼓勵現實題材、優秀傳統文化題材創作。
要加大電影藝術和技術創新,營造現代時尚的觀影體驗。要穩定人才隊伍,加強培養培訓。
王曉暉強調,要進一步深化電影產業改革,著力支持電影企業改革發展。
推動國有電影企業健全雙效統一的體制機制,扶持民營電影企業健康發展。
要探索院線重組做大做強的有效方式,鼓勵跨地區兼並重組,繼續穩步推進人民院線、藝術電影放映聯盟、點播影院發展,推動影院提高經營能力,迎接好復業後的補償性觀影消費。
要維護院線電影「窗口期」規則,堅守契約精神、強化誠信意識。
統籌好線上供給,同時加強對院線電影網絡播出和網絡電影發展的通盤規劃,積極利用互聯網推動電影發展。
要用電影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世界故事,創新電影國際交流,鼓勵加大中國電影海外院線發行,持續穩步推進中國電影走出去。
中宣部電影局和直屬電影企事業單位、中國電影家協會和有關電影行業組織、部分在京電影企業的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參加會議,各省區市黨委宣傳部分管電影工作的負責同志和有關電影企事業單位的代表,在分會場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