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北京日報
微信id:Beijing_Daily
作者:張楠、王天淇
5月1日,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正式施行。
日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新聞通氣會介紹,目前本市保障新版條例實施的各項準備已基本到位。
市城市管理委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已設置垃圾分類桶站、分類驛站11.3萬餘座,並有垃圾分類指導員2萬餘人。
據介紹,本市共有廚餘垃圾運輸車輛1259輛,其他垃圾運輸車6412輛,密閉式清潔站、小型垃圾中轉站980座。
各區正在進一步規範垃圾投放站點,統一垃圾收運車輛的顏色、標誌標識、單位名稱、監督電話等信息。
同時,改造提升密閉式清潔站,逐步做到功能齊備、外觀標識統一,方便社會監督。
本市垃圾處理設施處理能力穩步提升,可滿足垃圾分類處理需求。
截至到2020年3月,全市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44座,總設計處理能力達到了每天32711噸。
疫情期間,本市共有11.4萬環衛系統人員在崗在位,確保了全市環境衛生乾淨整潔、垃圾分類收運正常處理、正常運行。
景區垃圾分類設施「五一」前升級改造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介紹,今年5月1日前,城六區內的等級旅遊景區垃圾分類硬件設施將升級改造,從現有的「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兩類設置增加到「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四類設置。
據介紹,近3年來,市文化和旅遊局投入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改造建設轉移支付資金1.2億元。
其中75%用於旅遊廁所提升改造,25%用於其他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改造,近3年來支持了55個A級景區3628個垃圾桶,涉及資金108.84萬元。
目前,本市已制定了《北京市旅遊景區、賓館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工作方案》,率先從等級景區開始,完善配置垃圾桶及標識牌。
從現有的「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兩類設置增加到「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四類設置。
本著厲行節約、資源再利用原則及景區實際情況,將「不可回收垃圾桶」標識更換「其他垃圾」。
今年5月1日前,市文化和旅遊局將對城六區內等級旅遊景區垃圾分類硬件設施進行升級改造,等級景區內普通景點區域設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兩類投放容器,有餐廳的區域增設廚餘垃圾投放容器。
並在景區內主要通道設置不止一處有害垃圾投放容器,同時做好每種垃圾涵蓋範圍的標識更換工作,爭取在2020年5月1日前全部落實到位,並在2020年年底前,將遠郊區的等級景區垃圾分類硬件設施改造到位。
嚴查市場、商超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市市場監管局介紹,從5月1日起,本市將重點在農貿市場、便利店、超市等商品零售場所,開展為期3個月的塑料袋專項整治行動。
對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以及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等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予以查處。
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規定,「禁止在本市生產、銷售超薄塑料袋。
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不得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袋」。
塑料購物袋的厚度應不小於0.025mm。
商超和集貿市場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袋,市場內的塑料袋將由「專櫃」統一銷售給經營者,而對於塑料袋的價格則可由商品零售場所自主制定。
餐館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
北京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餐飲服務不得主動提供的一次性餐具目錄》將從5月1日起施行。
飯館餐廳不得主動提供的一次性餐具包括,筷子、勺子、刀(刀具)、叉子,外賣平台默認「不勾選=不需要」模式。
目前,《關於逐步推進凈菜上市的指導意見》正在起草中,鼓勵農產品生產基地和批發市場通過加工,逐步實現半凈菜和凈菜上市。
下一步還將編制《北京市快遞電商綠色包裝》標準。
賓館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
市城市管理委介紹,《北京市賓館不得主動提供的一次性用品目錄》將從5月1日起施行。
本市賓館不得主動提供的一次性用品,包括牙刷、梳子、浴擦、剃鬚刀、指甲銼和鞋擦。
賓館應當在單位公共場所、大堂、客房等醒目位置張貼宣傳海報,設置提示標識,引導消費者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實施「光盤行動」,倡導厲行節約、健康環保、綠色低碳的文明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