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電商頭條
微信id:ecxinwen
作者:我是風清
活久見:「機械戰甲」送外賣!
最近,一個餓了麼小哥穿著「機械戰甲」送外賣的視頻,讓我們再次見識到科技的突飛猛進。
視頻中的設備就是外骨骼機器人,是阿里巴巴目前正在探索中的未來外賣配送方式。
據餓了麼官方測試,穿上這套機械外骨骼後,背著100斤的東西將像背著一台筆記本電腦一樣,幾乎感覺不到重量。
這樣,小哥們就能輕輕鬆松地背著保溫箱去送餐了。
馬雲曾經說過:「過去30年,我們把人變成機器,未來30年,我們會把機器變成人。」
首富誠不欺我!
其實,機械外骨骼的應用,遠不止送外賣那麼簡單,科幻片的場景馬上就要照進現實了!
以下是影片:
機械外骨骼究竟有多可怕?
什麼是機械外骨骼?
我們都知道,人類由於基因限制,無法長久保持人體機能最佳狀態。
短期來看,人不管從事什麼體力工作都容易疲勞;長遠來看,人年紀大了,年老力衰,幹什麼都吃力。
機械外骨骼就是為這事兒來的。
它由外骨骼模樣的框架、電動馬達和各種電子設備組成,穿上後它可以提供給主人額外的動力來輔助四肢運動。
這玩意兒的主要原理就在於交替支撐,通過齒輪箱、高轉矩馬達等精細部件,將重物力量傳到地面上以減少對人體力的損耗。
說白了,就是重量永遠不會壓在人身上。
▲圖:女孩背冰箱就像背書包一樣
機械外骨骼是這樣運轉的:
助力模式,它首先幫助我們的腰部提起重物。
保持模式,當我們蹲下身體時,它自動同步姿態,時刻將重力導向地面。
剎車模式,當我們放下重物時,它通過調節剎車緩緩放下。
行走模式,當我們行走時,它自動切換對應模式,手臂助力減為零,腰部彎曲時又自動切換到助力模式。
▲圖:機械外骨骼搬重物並不需要手指
更神奇的是,它是一套自主學習系統,能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彎腰、起身姿態,主動去學習主人的運動狀態,而不需要人去適應它。
當我們穿上後,系統的控制算法,比如壓力傳感器、角度傳感器和陀螺儀傳感器等等,就會檢測主人的身體姿態,從而跟人配合,跟人運動,延遲時間不超過0.2秒。
這意味著外賣小哥們穿得越久,它就越靈活、越懂人心。
▲圖:造船工人輕鬆拿起鋼板
那麼,機械外骨骼到底可以搬起多重的物體呢?
50公斤-70公斤,也就是,我們用它抱起一個成年人,就像抱一個三歲小孩一樣輕鬆!
外骨骼四大應用,京東率先吃螃蟹!
有人問,這個機械外骨骼具體有什麼用途?
外骨骼機器人大致有兩類運用:
首先是「增強系」,增強人類運動的能力,比如托舉、彈跳等等,穿上之後秒變超級英雄。
其次是「拯救系」,讓人類重新恢復行動能力。
結合這兩類運用,它披著金甲聖衣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第一,當然是幫助體力勞力者
機械外骨骼的誕生和普及,對服務業、製造業、物流業的人來說,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
2017年11月,劉強東發了一條視頻,曝出了京東外骨骼機器人的實際操作。
快遞小哥穿上這套裝備後,手部、腰部、腿部力量大大增強,小幾十公斤的包裹對他們來說易如反掌,就連女性工人都能輕鬆搬起大件。
一般來說,平均一名倉儲工人每天至少要要彎腰3000次,如果是飲料、器械等物品,持續作業對腰肌損傷非常大。
通過外骨骼機器人,劉強東兄弟們的損傷降到了最低,同時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幫助殘疾人重新站起來
醫療是機械外骨骼的另一大應用,它可以用來做義肢,幫助癱瘓患者再次行走。
2013年,美國一家醫院對7名癱瘓患者進行外骨骼裝置訓練,沒過多久他們就奇跡般地站起來了。
隨著將來醫用機械外骨骼的費用降下來,坐在輪椅上的人將越來越少。
第三,老年人的生活之友
中國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這意味著護理老年人的年輕人將非常短缺。
有了機械外骨骼,老年人行動自如,就能大大緩解這方面的社會壓力。
目前,外骨骼機器人已經在日本運用得非常廣泛。
第四,士兵變身超級戰士
我們在上面說過,機械外骨骼能增強人類的運動功能,比如放大人體彈跳能力、放大拳擊力度。
有了機器人的輔助,士兵們在戰場上就可以變成超級戰士。
2014年,美國科幻大片《明日邊緣》上映,阿湯哥穿上戰甲後戰鬥力爆表。
雖然是電影,但是卻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了外骨骼機器人的厲害。
機械外骨骼,中國後來居上!
外骨骼機器人其實並不是中國首創。
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後,一個發明家就畫了一幅以蒸汽動力輔助行走的畫,這就是外骨骼技術的雛形。
1917年,美國終於發明出一套以蒸汽為動力的外骨骼設備,技術開始落地。
1970年,通用電氣設計了一個外骨骼系統,包含30多個關節,能舉起1000多斤重的物體。
2006年,還是美國,Sarcos公司將外骨骼系統穿到了人的身上,幾百次舉重試驗無一失敗。
相對歐美來說,我們的外骨骼機器人技術研究起步非常晚,直到2013年南京軍區才發布了大陸首個外骨骼裝置。
但是起步晚不代表永遠落後!幾年時間,中國的機械外骨骼技術就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2014年,中科院設計研發的EXOP-1外骨骼系統正式進入調試階段。
2016年,成都的電子科技大學機器人中心宣布外骨骼機器人投入生產,幫助殘疾人行走。
2018年,中國軍方宣布,國產單兵機械外骨骼研究取得決定性突破,已經進行實地測試。
民用方面,外骨骼技術的落地更是沖在了最前面。
2018年618,京東祭出二代外骨骼機器人,今天,阿里巴巴的機械外骨骼騎手已經開始送餐了。
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進步,總是伴隨著對舊產業和落後生產力的淘汰。
放眼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企業正在積極投身社會變革,擁抱新的時代,推動民生進步,造福國家百姓,助力中國崛起。
而對於我們每一個個體,必須緊跟時代節拍,緊跟人工智能和萬物聯網趨勢下的新機遇,隨風起舞,做那個不被取代的人。
以下是餓了麼官方新聞稿和雷鋒網的報導:
我們一直在做看似「無用之用」的東西,外骨骼機甲是外賣行業的首次創新嘗試,也是我們探索中的未來外賣配送方式。
特別針對無電梯老舊小區、高峰期無法外賣小哥無法坐電梯送上寫字樓、非電瓶車送餐等場景的物流裝備測試項目。
就該款外骨骼機甲將何時推廣使用,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時間表,但接下來餓了麽將不斷開拓物流模式的創新研發。
由於機械外骨骼的成本不低,目前還處於測試階段,雖然暫時不會全面投入使用,但將會持續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小島秀夫的最新「神預測」可能並非巧合。
此前,餓了麽官方曾和索尼旗下遊戲機系列 PlayStation 展開過多次聯動合作。2019 年 11 月 12 日《死亡擱淺》發售之初,餓了麽官方更是發微博稱:
在 PlayStation 上近期上市一款大作,主角通過「送外賣」,將人們連接在一起,拯救了世界。在現實生活中,您的每一份外賣,我們也都將盡力守護。外賣準時達,你我,都是這個世界的英雄。
實際上,機械外骨骼也稱動力外骨骼(Powered exoskeleton),是由鋼鐵框架構成的可穿戴機器裝置,可為人們提供額外的能量,供四肢運動。
雷鋒網了解到,此次餓了麽小哥穿戴的機械外骨骼設備,正是上海傲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 HEMS-GS 下肢外骨骼機器人。
據悉,這套外骨骼機甲主要針對身高 170-180 cm、正常體型的人,自重 16 公斤,額定負載 50 公斤,行進速度為每秒 0.7 米左右,穿戴設備也只需 5 分鐘左右。
該設備共有 12 個運動自由度體現靈活性,其中 4 個自由度為主動驅動。
不同於傳統工業機器人,其部分「關節」需配合人體柔性運動。
其中,運動控制器為設備發送指令,電池提供動力,髖關節和膝關節動力總成部分為大腿、膝蓋提供動力,腳踝部分大量分布的力學感測器構成網絡,可檢測並推算出人在走路時的運動意圖與姿態,隨後電機將隨之發出運動指令,達到正確助力的效果。
因此,外賣小哥在工作時,機械骨骼把力量傳導到地面,不論背負的物體有多重,人主要承擔操作力,肩膀承擔的力為 5-10 公斤。
力量一經分散,背負著重物的外賣小哥其實並不吃力,正如傲鯊智能官方微博稱,外賣騎手背著 100 斤的東西就像背著一台筆記本電腦,可以很輕鬆地行走。
就 HEMS-GS 下肢外骨骼機器人未來的應用場景而言,傲鯊智能 CMO 張華向雷鋒網表示:
「HEMS-GS 下肢外骨骼機器人作為軍民融合的一個項目,未來將會在軍工、消防、建築、民用輔具等場景落地。」
此外,張華還提到:
「HEMS-GS 下肢外骨骼機器人是由我們和海軍軍醫大學(原第二軍醫大學)合作研發,應用場景也包括軍隊醫學救援與後勤衛生等領域。」
據了解,傲鯊智能創始人徐振華曾為上海璟和技創機器人有限公司、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傲鯊智能團隊在醫療外骨骼機器人領域有著近十年的積累。
2018 年 4 月,傲鯊智能成立,致力於將外骨骼機器人從醫用帶到工業,甚至最終希望推向更廣闊的民用市場。
2019 年 2 月 18 日,傲鯊智能宣布完成天使輪融資,獲得由明勢資本領投、險峰長青跟投的數百萬元聯合投資。
實際上,縱觀外骨骼機器人領域,工業裝備、物流、建築、醫療、軍事等行業都曾有過商業化嘗試,比如中國運用於軍事偵查和巡邏的星雲 L70 單兵外骨骼機器人、美國公司 Ekso Bionics 和 suitX 推出的工業外骨骼機器人、日本公司 Cyberdyne 推出的醫療和工業領域外骨骼機器人。
不過,徐振華此前也曾表示:整個工業外骨骼機器人尚處在早期階段。期待未來外骨骼機器人領域更多的新突破。
[custom-related-posts title=”” none_text=”None found” order_by=”title” order=”A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