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中央闢謠的「95%的美國人不配活著」為什麼被瘋傳?

本文來源:騷客文藝

微信id:soulker2017

作者:易小荷

1

昨天有張署名@共青團中央 回答的長圖在朋友圈被瘋轉。

大意是說美國確診病例已經高達70萬了,「他們遭難也是必然,誰讓他們選擇資本主義」,最後頗為「雄壯」地結尾:「95%的美國人都不配活著。」

果然,今天共青團中央辟謠了。

“95%的美國人不配活著”為什麼被瘋傳

微博@共青團中央 辟謠:此內容並非任何@共青團中央 官方帳號發佈,相關內容為偽造

我跟刀老師說,這個和前段時間鮑里斯住進ICU的新聞下面有近43萬點贊,異曲同工的意思吧?

刀老師嘆息:「那個是不懷好意,這個連最基本的智商都沒有。」

“95%的美國人不配活著”為什麼被瘋傳

什麼是智商?

就是對一件事是非對錯的判斷有最起碼的理解。

這篇文章的邏輯掰開來是這樣的:

美國確診了很多病例→美國一定會復工→所以他們發錢也沒用,只有中國才能確保人民的性命→他們遭難是活該,誰讓他們選擇資本主義→因此95%的美國人還沒覺醒,他們不配活著。

除了滅霸,這是我第一次看見有人公開用這種爛成渣的邏輯宣揚別人「該死」。

為什麼這樣的謠言還會有人瘋傳?

2

前兩天從《離開世界,你將一無所有》文章裡讀到一組數據:

從1986年到2019年,中國從美國市場淨賺54075億美元。

從1949年到2000年的五十年間,中國貿易順差累計1352億美元,而從2001年到2019年的十九年間,中國貿易順差累計4.65萬億美元,新中國70年的外貿順差總計是47852億美元。

由此可見,來自美國的貿易順差,比過去70年中國貿易順差的總和還多6223億美元。

所以「美國是中國最大出口國家,也一直是中國貿易順差的最重要來源地。」

早在1979年11月23日,一位學者在一次工作性大會上宣講國際問題,在談到中美關係時說,「中國改善同美國的關係,完全是出於策略的考慮」。

在中國的政治話語體系中,「策略的考慮」即指一種臨時性的、權宜之計的需要。

領導中美建交的最高決策者鄧小平,當時就意識到此問題的複雜和可能導致嚴峻的後果。

第二年的4月11日,鄧小平會見美聯社駐北京記者時專門談到中國對美政策,他直截了當地說:

「最近有位教授講,改善中美關係完全是出於策略考慮。這不對。」

「我們歷來講,這是一個戰略決策。這不是從策略上考慮的,而是從戰略上考慮的。」

六天後,鄧小平在會見隨義大利共產黨代表團訪華的外國記者時再次說明:

「中國同美國保持友好關係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期的、戰略性的政策。」

“95%的美國人不配活著”為什麼被瘋傳

▲圖源:《鄧小平講話實錄:會談卷》

時間過去了40年。前幾天,哈薩克斯坦召見了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抗議了搜狐網上《哈薩克斯坦為何渴望回歸中國》文章(詳見 一個公眾號,幫中國開辟了一半的新疆土)。

同時,中泰網友為了一條ins上的回復展開大戰,有些中國網友教導泰國網友愛國。

還有就是鮑里斯住院,收獲中國網友四十三萬的點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充斥著各種言論空間:自媒體時代,民間輿論對國家形象有如此強的影響力,盲目的民族主義蒙蔽了相當一部分國民的心靈。

經過各色戰狼、小粉紅以及媒體的輪番戰鬥,幾乎得罪了全世界。

更別說最近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頻頻主動約見美國媒體,釋放善意。

他強調,他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確保一個有利於兩國合作的輿論民意氛圍」。

“95%的美國人不配活著”為什麼被瘋傳

▲微博@財經新媒體

已經有人在擔憂:等疫情過後,我們如何與世界交往,如何從國際市場賺錢?

3

早在2011年,《紐約客》的記者歐逸文寫過一篇《憤青:中國新保守主義的愛國主義者》,採訪了一位當時28歲的研究生唐傑。

這位80後的年輕人製作過點擊率超高的視頻,里面的內容包括:「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將有一場新的冷戰」,呼籲「2008中國站起來。」

十年過去了,當年的「民族主義」都要對今天民粹主義的言行瞠目結舌:他們的自尊心更加脆弱,他們的智商更加感人。

民粹主義有哪些特點呢?

必須要通過「民族國家的強大」來獲得自己的存在感和力量,所以總是需要試圖證明民族的偉大與重要性。

從前天的義和團到昨天的紅衛兵,再到今天的小粉紅,都如出一轍:

凡是不符合(他們臆想)的國家利益的東西,都是不愛國的,不愛國的就都是假想敵。

他們會塑造出一個個的假想敵,這種仇外讓民族國家不但對付外來威脅,也對付國內的「異類」,結果就會導致類似文革甚至納粹大清洗之類的內部鬥爭。

鮑里斯入住ICU,那麼多點贊的人都是出於憎恨嗎?

我看未必,只是有的人下意識地認為:恨歐美國家=愛國。

包括前段時間因為有個工人用口罩擦皮鞋的視頻被揭露,在美國引發熱議後,居然還有人在高喊「有本事以後都別買中國的口罩。」

“95%的美國人不配活著”為什麼被瘋傳

▲網傳「口罩擦鞋」事件

早在2016年,外交學院黨委書記袁南生在《同舟共濟》雜誌2016年第四期發表文章:《中國外交「憤青」現象為何千年不絕?》

文章指出:這些「憤青」仇恨西方國家,認為資本主義國家天生具有侵略及掠奪本性,亡我中華之心不死。

動不動就輕言戰爭,主張採取極端措施,甚至主張以暴力改變社會。

拒絕妥協,對外交往一味主張強硬。

其實,這些會為鮑里斯進ICU點贊的人,也就是會傳播「95%的美國人該死」的人,也就是會把武漢人隔絕出去,或者上街去砸日本車的那幫人。

時不我待。

全球經濟如此關鍵動蕩的時刻,留給中國的時間窗口很有限。

如果這個時候國內卻只湧動著狹隘的民族主義和盲目的樂觀主義,認為中國又是最大的贏家,繼續鄙視和仇視西方國家,這種情緒能增加就業機會?發展經濟?還是能振興民族大業?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一件事情: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孤立存在的。

你成為大國不代表需要去打壓分裂別的國家。

說好的「命運共同體」呢?

「雙贏」這樣的詞需要多少的雙商才能理解?

疫情過後我們如何面對世界?

民族主義每邁出一步,都會引來蝴蝶效應,重新解構世界主義……

然而更重大的問題是:

民族主義可以成為新興國家發展自身的助推器,但是如果一個社會不懂得去節制引導這種盲目的民族主義,只會遭到反噬。

而什麼時候可以把「萬邦來朝」的盛世情懷轉化為「萬國歸心」的天下主義,那我們才會是妥妥的大國。

閱讀原文

為什麼現在微信朋友圈的時評文章不好看了?

xxx

中國最大體育社群虎撲上的鋼鐵直男們,為什麼這麽喜歡為女孩打分數?

xxx

騰訊的遊戲「防沉迷」措施搞了四年,究竟防住了誰?

xxx

對小S一面倒的撻伐中,微博有個膽大的博主發文砲轟網民

xxx

除了罵裁判,中國互聯網八大平台都是怎麽看奧運會的?

xxx

一個大學女生隨手把宿舍裡的日常發到了B站,粉絲才三個人,三天後播放量B站第一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