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外灘TheBund
微信id:the-Bund
作者:外灘君
全美每天傾倒近一千萬升牛奶
土地裡埋掉蔬菜、小雞要安樂死
為什麼會造成如此巨大的浪費?
克利夫蘭奶製品加工廠在美國小有名氣,它每天要給星巴克送三車牛奶,約51103升。
但因為疫情,現在全美的星巴克陸續關門,只需要每三天只送一次奶。
上周開始,它的員工芬克工作到夜裡11點,他一邊強忍著淚水,一邊給奶農們打電話。
「我們明天不去取你們的牛奶,我們實在沒地方放它們」。
接到電話的農場之一是Hartschuh奶牛場。Rose Hartschuh和家人一起經營著這個農場,就在一周前,她們已經眼睜睜看著3.1萬磅牛奶從排水管流走,流進一個池塘裡。
Rose Hartschuh並不是唯一的一家。
上個月底,一家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奶牛場接到美國奶農協會的電話,建議他們直接倒掉一部分牛奶。
奶農協會表示,他們已經沒辦法罐裝更多牛奶,哪怕裝了,沒地方送。
於是,這個農場家庭不得不打開水龍頭,每天流掉超過11萬升白花花的牛奶。
不光在美國,英國的奶農面臨同樣的困境。
因為需求下降,倫敦西部的Josette Feddes一家已經白白倒掉了12000升牛奶。
「真的很痛苦,明明有很多人需要牛奶——無家可歸的人,醫院等等。有很多人正在受饑餓的煎熬。我們卻在倒掉牛奶。」
像Rose和Josette這樣的奶農只是各地農民的縮影。
事實上因為新冠肺炎,產生巨大的浪費遠遠不止牛奶。
如今,美國許多規模最大的農場正在被迫銷毀了數千萬磅的新鮮食物,很多食物已經賣不出去了。
牛奶餵豬,小雞在被安樂死
隨著3月美國「居家令」的實施,美國人幾乎每頓飯都開始在家里吃。
像克利夫蘭這樣只向食品行業提供服務的大公司,它的客戶主要是Costa咖啡、星巴克和麥當勞等。
如今它們陸續關門了,郵輪和貨車也取消了前往農場的行程。
簽了合同專門為它們供貨的農場,牛奶沒了去處,只能大量囤積。
如一位奶農所說:「你沒法像關閉水龍頭一樣『關閉』奶牛,只能眼睜睜看著它們被沖入下水道,這太可怕了。」
4月和5月是牧草生長的高峰期,美國900多萬頭奶還在源源不斷的下奶。
為了防止奶牛乳腺感染。
無論經濟狀況如何,奶農必須繼續擠奶。
據美國國家牛奶營銷合作社「美國乳農」公司(Dairy Farmers of America)粗算,近來全美範圍內,每天大約要白白倒掉270萬至370萬加侖(約1000萬至1400萬升)的牛奶,這個數字預計還會上升。
為了不讓自己辛勞白白浪費,許多奶農正在想盡一切辦法挽救。
Josette Feddes和她的丈夫開始盡可能多的給牛奶殺菌,對它們進行罐裝,然後以半價出售給當地人。
但畢竟人手太少,她和家人還要照顧農場和奶牛們,根本沒有太多時間花在裝牛奶和運牛奶上。
實在裝運不完的,最後只能倒掉…
因為大量過剩,美國牛奶價格已經下跌40%。
全國養豬協會甚至建議,養豬的農場可以使用這些過剩的牛奶喂豬。
痛苦的並不光光是奶農。
馬爾霍爾縣擁有農田的第三代洋蔥Shay Myers最近一刻也不敢停,他正在挖溝,準備掩埋掉100萬磅的洋蔥。
他最大的客戶,一家連鎖餐飲店在加利福尼亞和紐約倒閉後,他只能選擇冷凍一些洋蔥。
但畢竟冷藏空間有限,最後邁爾斯只能掩埋,任由它們在溝裡腐爛。
「沒法找到能處理這麼大量的新分銷渠道。」他說。
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一些家禽養殖業。
對於一些專門銷售雞肉的養殖場來說,雞蛋賣不掉,就不能按照原計劃將種雞蛋孵化成小雞。
為此,只能大量銷毀。
每周,雞肉加工企業桑德森農場(Sanderson Farms)要生生砸損、倒毀75萬枚未孵化的雞蛋,占其總產量的5.5%。
更加令人難過的,對那些已經破殼而出的小雞,為了避免無利可圖,桑德森農場不得不選擇給它們安樂死。
這絕不僅僅是當下暫時的情況,當疫情拖得越得越久,有賞味期的食物被浪費的還會越來越多。
據英國BBC報道,如果限制新冠病毒進一步擴散的禁令持續到夏季的話,英國全國酒吧中窖藏的近3萬噸優質啤酒可能因無人消費,而不得不在保質期來臨後被倒進下水道。
倫敦西南部旺茲沃斯一家酒店的女店主Chris就告訴媒體:「我們的釀酒師每天上班的時候都會跟他的酒桶聊天。人們真的很在意自己釀的啤酒。這是一門手藝,人們對此充滿熱情。」
為什麼浪費也不分給窮人?
其實美國大量傾倒牛奶、銷毀農作物這些事並不少見。
1929年,因為美國經濟大蕭條,農場主為了穩定奶價,就把大量過剩的牛奶直接倒進密西西比河。
「資本家們寧可將牛奶倒掉,也不願分給窮人。」這是出現在以前歷史教科書裡的一幕。
當時這一舉動也曾引起我們不小的震動,這麼好的牛奶,為什麼要直接倒掉呢?
要知道美國乳制品行業結構是高度精細化的,幾乎每一個環節都有專人處理。
許多乳制品的加工、包裝和物流都是為餐廳、學校、出口這種大客戶打造,並不適合放在單獨的超市去售賣。
而如果調整生產線,則意味著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牛奶分到個體消費者手上產生的巨大成本,注定著奶農必須倒奶。
為什麼不能分給有需要的人呢?
我們不妨先為美國的奶農算一筆帳。
作為一種農副產品,農場不可能只把生牛奶運送到雜貨連鎖店,我們日常所喝的牛奶都要經過滅菌處理,奶農顯然無法處理這麼大量的牛奶殺菌。
另一方面,包裝也存在阻礙。
像前面提到的Josette Feddes一家,自己手動消毒、包裝的效率真的太低。
以往她們只需要把牛奶交給乳品加工廠,自然會有人來幫她們完成一系列後續工作。
例如很多乳品加工廠,會有專門的機器,將切碎的奶酪裝入餐館的大袋子中,或將牛奶裝入學校的紙盒包裝中。
但這一切都是要付費的。
如果Josette想要使用機器,則需要數百萬美元的投資。
對於普通農民根本掏不出這個錢,而對於加工商而言,「花這些錢根本不值得」。
最後一步,Josette如果想將這些加工好的牛奶再免費送到每個人的手上,那麼還得付給運輸司機一筆酬金,代價很大。
勞動力不足同樣是蔬菜大量浪費的原因之一。
當下季節,美國還有大量的農作物需要收割,但隨著全球國際旅行航班的封鎖,水果和蔬菜采摘行業也沒有辦法再依賴外國勞動力。
去年,外國勞工(主要是農民工)填補了美國逾25萬個農業崗位,但今年春天,在冠狀病毒大流行的背景下,出現了潛在的勞動力短缺。
三大采摘公司Hops的Boparan解釋:「如果采摘不及時,夏天的水果和蔬菜就會爛在地裡,不會出現在我們超市的貨架上」。
盡管美國失業人口暴漲,已增至2200萬,但不太可能指望這些人立馬填補上農業崗位的空缺。
美國生鮮農產品協會(United Fresh Produce Association)主席Tom Stenzel就表示:
「沒有經驗的人確實也可以從事農業工作,但他們的效率不會很高,可能會拖慢農場的運作。摘桃子跟摘草莓要用到的知識和手藝就很不一樣,這是技術活。」
而且他也不認為美國人能吃得了這份苦。「工作太辛苦了,整天貓著腰收割莊稼,」斯坦澤爾說。「很難讓美國人做這種工作」。
失業人員購買食物可能更困難
如今在美國,像Shay Myers這樣的農夫還在一邊埋掉農作物,一邊往地裡種新鮮蔬菜。
他們希望在下一批蔬菜準備收獲時,經濟能夠重新啟動。
但問題是在這個播種季節,他和許多農民仍然很茫然。
如果食品服務行業仍然關閉,那麼這些農作物將面臨新一輪的銷毀。
在疫情衝擊之下,全美受訪餐館中的3%已經永久關閉,44%選擇暫停營業,另有11%預計將在30天內永久關閉。
漫長的恢復過程中,究竟賣給誰?
對於農夫們還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目前,人們並不擔心美國將無法生產足夠的食品來養活其人口,但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最壞的情況還沒有到來。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上月底發佈的一份報告中預計,4月到5月,部分國家,尤其是太平洋島國的糧食供應將出現中斷。
全國農民聯盟(National Farmers Union)的副主席邁克•斯特蘭茲(Mike Stranz)說:這些影響將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值得注意的是,供應減少也可能導致價格上漲,對於美國猛增的失業人口來說,未來的日子恐怕是更難過了。
只能希望這場全球的疫情趕緊過去,讓大家能早點恢復正常的生活。
資料來源:
1.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200415/coronavirus-destroying-food/
2.https://www.itv.com/news/westcountry/2020-04-11/gallons-of-fresh-milk-going-down-the-drain-as-west-country-farmers-struggle-in-lockdown/
3.https://www.feednavigator.com/Article/2020/03/24/Cutting-antibiotic-use-in-pigs-via-feed-management-changes
4.http://news.ifeng.com/c/7vlu33vOGEi
5.https://www.jsonline.com/story/money/2020/04/01/coronavirus-forces-dairy-farmers-dump-milk-wisconsin-covid-19/51086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