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浪潮工作室
微信id:WelleStudio163
作者:羅小黑
一提起東莞,你會想到什麼?
聽到東莞這個名字,有的人表情馬上曖昧了起來。
接著調侃東莞的燈紅酒綠,還有那部當年引起很多爭議的《一路向西》。
也有很多人對東莞的印象停留在那個有大量農民工的南方工業小城,除了工廠就是工人。
但事實上,東莞依靠製造業在短時間內完成了經濟騰飛的奇跡,作為地級市,東莞的富裕程度超過中國大部分省會。
在全中國範圍內,東莞可能是一個被誤解最深的城市。
東莞可以有錢到什麼程度
東莞,其實很有錢。
如果翻開2019年的胡潤百富榜,我們會驚訝的發現,這份榜單里東莞富豪的數量排名全國第11位。
1891身家20億以上的富豪中,東莞就有28人上榜[1]。
這還不是東莞富豪的全部實力,他們的低調超乎想像。
馬路邊上穿著拖鞋的中年男子可能身家千萬,看起來平凡的村子里可能家家都有豪車。
胡潤曾說過,只有一個地方的人,他從來算不出來他們有多少錢,那就是東莞人[2]。
這麼多的富豪當然不是憑空出來的,富豪數量排名前十的城市,都是全國有名的富裕城市,排名第11的東莞也不例外。
▲2018年12月29日,廣東東莞,南城四環路晚高峰,東莞再也不是改革開放前的農業縣
改革開放以前,東莞還是一個珠江邊的農業縣,而二十年後,東莞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就已經降到40%以下,進入「富裕」區間,現在恩格爾系數在30%上下徘徊[3]。
在2016年,東莞的GDP占到了全國前20名。
這一名次乍看平平無奇,但東莞身為一個地級市,GDP居然超過了很多省會城市,瀋陽都只能排在它後面[4]。
到了2019年,東莞的GDP接近9500億,早已超過福州、昆明、大連、西安、濟南等城市,而這些城市在1979年的時候比東莞的經濟好兩倍、三倍甚至八倍。
東莞實可謂逆風翻盤,殺出重圍。
▲廣東東莞市,中國國際貿易中心,高樓林立
經濟好也就算了,發展勢頭穩健才是最讓人眼紅的。
2019年東莞的GDP同比增長7.4%,而同期全國的增速為6.1%,廣東省的平均增速為6.2%。
東莞的增速直接高出全國、全省的平均水平一個百分點[5]。
論居民存款,東莞也在中國地級市中名列前茅。
2015年,東莞市存款總量超過1萬億,在全國非省會地級市中排名第4,直接超過了海南、西藏、青海、寧夏4個省(自治區),對你沒看錯,就是一個市的數據超過一個省。
▲2019年1月11日,廣東東莞,80後青年郭勝逆襲成為老板,年入千萬
而2019年,根據官方的數據,東莞人均可支配收入53657元,排在中國各大城市中12位。
看了看自己的錢包餘額,還真不如南下東莞去打工賺錢[6]。
東莞,打工者的最佳目的地
東莞是打工者的舞台。
從統計年鑒上看,來到東莞的打工仔,大多被東莞發達的工業所吸引。
2018年,東莞大約有三百萬外來勞動力集中在第二產業[7]。
▲2015年12月24日,廣東東莞大嶺山鎮金立工業園,位於東莞大嶺山鎮的金立工業園,「廠哥廠妹」們從車間里走出
同年,東莞的工業完成投資超過七百億元。
老工廠依然強勢,大量的新工廠也在興建,想打工賺錢,機會還是很多[8]。
對於年輕人的福音是,東莞不僅工作機會多,生活成本還低。
2019年東莞房產均價約2萬一平米,相比之下,一套深圳的房約等於2.5套東莞房子的價格[9]。
▲2019年,東莞房產均價約2萬一平米,房價遠低於深圳
租房就更合適了,如果按平均收入和平均房租計算,東莞整租一間一居室的價錢大概占收入的四成,而在北京、上海、深圳,整租一居室的要花掉九成以上的收入,一個人基本負擔不起[10]。
省會級別的經濟,卻有地級市的房價,不愁沒人來。
從性價比的角度上講,去東莞打工賺錢甚至強過在一線城市苦熬。
2008年,東莞外來人口數量達到553萬人,比2000年的255萬人增長了1.2倍。這些人後來被稱為「新莞人」[11]。
到了2018年,東莞的戶籍人口有231萬,而外來常住人口有453萬,在東莞的「新莞人」比東莞本地人還多。
不僅數量多,來東莞的還個個是人才。
2018年,東莞獲得人才入戶資格的人數超過了15.2萬人,全市高層次人才總計有11.5萬之多[12]。
▲2012年11月02日,「新莞人」在東莞
東莞的吸引力並非一直如此。
在九十年代之前,東莞還屬於人口弱流入地區。
但80年代開始東莞人口迅速增長,在2000年之前,東莞人口集聚程度已經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到10倍,
2000年之後的十年,是東莞的人口爆發增長期,這里人口聚集程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到30倍,成為珠三角人口分佈最密集的地區之一[13]。
珠江三角洲內,東莞在人口流動目標城市中排第四,次於廣州、深圳、佛山,成為省內打工者們的主要目標之一[14]。
每到春節,東莞就變成了全國最空的城市之一。
看不到隨處可見的外賣小哥、餐館老板,才能意識到這座城市有多少外地人在默默努力。
▲2019年1月29日,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大街上車輛不多,但到處都是迎新春裝飾,大小燈籠滿街掛,紅紅火火迎新春過大年
春節前後,東莞日均集散人口82到180萬,這一層級的大多數城市都為省會城市,東莞卻是個地級市,格外特殊。
過完春節,東莞就成為國內排名靠前的人口淨流入城市,這就是常說的返工潮[15]。
這個特殊的「打工城市」,誕生了《工廠女孩》《工廠男孩》等一批描寫東莞工人生活的文學作品。
作品里的人物辛苦打拼,又懷揣著夢想。許多東莞的男孩女孩,也正如丁燕筆下的女孩雨荷那樣:
從踏上火車的那一刻,便不再打算回老家。
「世界工廠」前景可期
聚集了無數打工仔的東莞不僅富,而且未來繼續富下去的潛力還很大。
東莞的一個稱呼是「世界工廠」,這可不是浪得虛名。
東莞發財靠的正是發達的製造業,而且是高效、高質量、產業鏈完整的製造業。
▲2015年12月24日,廣東東莞大嶺山鎮金立工業園,流水線工作人員
經濟學家張五常對東莞製造業有著極高的評價,「東莞不是一個普通的工業區,不像溫州那樣專於小商品,不像蘇州工業園那樣名牌滿佈,不像陽江那樣專於一兩項行業。
東莞(某程度也要算進同在深圳隔壁的惠州)是無數種產品皆可製造,而且造得好、造得快、造得便宜的城市」[16]。
▲2019年5月10日,廣東東莞,工人在長盈精密技術公司的智能手機金屬外殼自動化裝配線上工作
「世界工廠」不是一天建成的,視線回到改革開放初期,那時東莞是最早抓住機會的地區之一,這個機會來自它的鄰居。
早年東莞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承接香港加工製造業轉移,「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補償貿易」的「三來一補」政策[17]。
由於鐵路交通便利,不少香港商人把東莞作為北上活動和做生意的落腳點。
更有地產公司瞄準商機,在坐擁廣深鐵路車站的樟木頭興建樓宇,這使得樟木頭一度被稱為「小香港」。
▲2018年3月17日,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樟木頭火車站
東莞也是大陸台商聚集度最高的城市,大約有近10萬台灣人在這里生活。
全國第一所台商子弟學校在此落成,耗費41億元新台幣的台商會館大樓在此興建。
截至2018年底,東莞的台資企業有3780家,數量超過一線城市廣州、深圳,占廣東省的四分之一。
從1978年開始,30年間,東莞GDP增長了將近500倍,年均增速18%。
可以說是改革開放最大的贏家之一。
但東莞的經濟不是一成不變的,站在2008年東莞最輝煌的頂點,曾任東莞縣委副書記的李近維,總結了東莞改革開放成功的關鍵要素:土地與勞動力[18]。
然而2008年之後,土地和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加上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東莞的經濟慢了下來,連城市人口數量的增長都停滯了。
▲2008年09月28日,廣東東莞,工業區的廠房密集,如今這些廠房已經拆除,蓋起了新的商業樓
經濟危機之後,東莞痛定思痛,開始尋求產業升級。
回過頭來看,如今的東莞,已經不再是那個只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城市,而儼然是一個產業轉型的領頭羊。
在2017年廣東省產業轉型升級指數評價中,東莞進入第二個梯隊,多項指標排全省第三名。
產業升級的效果也很顯著,同年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比居全省第三位,超過了廣州。
新興產業在東莞的崛起,也明顯地體現在對外出口上。
2017年東莞的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12.2%,高新技術產品增長11.5%,都屬於快速增長[19]。
2018年,連華為都把自己的一部分部門搬到了東莞,作為一家深圳企業,華為搬去東莞也讓東莞受到了全國的關注。
跟著搬來的還有員工,2018一年內共有16000多名研發人員從深圳搬到了東莞。
「逃離深圳的華為」一度成為媒體的熱用標題[20]。
在一線城市打拼累了,或許你該把眼光放在東莞這樣的城市身上了。
參考文獻:
[1]南方都市報. (2019). 胡潤百富榜發佈 東莞28人上榜
[2]第一財經日報.(2013).東莞財富臉譜:胡潤都算不出富裕程度
[3]南方都市報. (2018). 東莞城鎮居民進入「富裕」區間,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6739元
[4]南方都市報. (2017). 東莞GDP七年後重回全國前20位
[5]東莞市統計局.(2019). 2019年東莞經濟發展逆勢而進、逆勢更優
[6]南方日報.(2015).東莞存款總量首破萬億 成廣東第四個萬億存款規模城市
[7]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2019東莞統計年鑒
[8]南方都市東莞.(2019).2019年GDP達9482.50億,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9]樂有家研究中心.(2019).深圳1套房=東莞3套房?深圳買房VS臨深買房對比!
[10]第一財經.(2019).全國50城租房壓力排行榜:北上深每月收入幾乎都用來付房租
[11]界面新聞.(2016).世界工廠與「一夫多妻」傳聞背後,你真的了解這座城市嗎?
[12]21世紀經濟報道.(2019).廣東人才磁吸效應大增:深圳東莞2018人才落戶超40萬
[13]遊珍, 王露, 封志明, & 楊艷昭. (2013). 珠三角地區人口分佈時空格局及其變化特徵. 熱帶地理, 33(2), 156-163.
[14]王萌, 匡耀求, & 黃寧生. (2017). 珠江三角洲城際間人口流動傾向空間特徵——基於網絡關注度數據的時空演化. 熱帶地理, 37(1), 33-42.
[15]賴建波, & 潘竟虎. (2019). 基於騰訊遷徙數據的中國 「春運」 城市間人口流動空間格局. 人文地理, 34(3), 108-117.
[16]經濟觀察報.(2019).深圳是個現象嗎?
[17]方奕濤, & 羅建穗. (1999). 廣東「三來一補」與「三資」企業形式外資比較. 國際經貿探索, 015(002), 49-52,69.
[18]中國城市中心.(2020).觀察|24城激蕩40年:中國新一線城市GDP沉浮錄
[19]廣東省社會科學院.(2018).2017年廣東產業轉型升級指數評估
[20]時代財經.(2018).東莞佈局新興產業 總規模將超4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