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秦漢之後的國號有叫秦、齊、魏、趙、楚、燕、梁、宋,就是沒有一個叫韓的?

本文來源:劉煥的書房

微信id:liuhuandeshufang

作者:劉煥


如果我們回顧下中國自漢朝之後的國號,我們發現大量的政權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國名是同名的,統計如下:

周:北周、武周、後周

齊:南朝齊、北齊、黃巢齊

楚:劉豫齊楚、桓楚、馬殷楚國

燕:前燕、後燕、南燕、北燕、西燕

趙:前趙、後趙

魏:曹魏、北魏、東魏、西魏、冉魏、李密西魏

梁:南朝梁、西梁、後梁

晉:西晉、東晉、後晉

秦:前秦、後秦、西秦

宋:南朝宋、北宋、南宋

吳:孫吳、南吳、張士誠吳、朱元璋吳,還有以吳越為國號的

蜀:前蜀、後蜀(蜀漢的國號為漢)

唐:唐朝、後唐、南唐

鄭:王世充鄭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基本上所有的先秦國號都被用過,卻唯獨不見有用過「韓」的,這是為何呢?

我們知道,古代的國號,要麼是建國前的已經有的爵位名,比如漢、唐、曹魏,劉邦被封為漢王、李淵被封為唐國公、曹操被封為魏王,如此沿襲下來。

要麼是和發跡之地相關的地名,比如源自宋州的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郡望蘭陵的蕭道成、郡望渤海的高洋都在齊地,國號都叫齊。

那麼,為何沒有國號叫「韓」呢?

有人說,可能是戰國時期的韓國太弱小了。

的確,韓國在戰國七雄中是最弱小的,第一個被秦國而滅。

可是韓國相對於其他國家,比如宋國,還是比較強大的。

宋可是先被齊國給滅掉了,宋比韓還要弱小掉,但是有人用「宋」作為國號,卻沒有人用「韓」作為國號。

更別提更弱小的唐國卻被用作了強大唐朝的國號。

還有人說,大多數建國的人大多是前朝冊封的王起兵建立的新朝,四十多個以韓為封號的王公,似乎沒出過一個有謀反實力的。

趙普和曹彬都是死後追封的。

歷代韓王不給力,所以就沒有韓朝了,這個似乎也有點牽強,畢竟很多國號是以地域來定國名的,並不都是以建立者的封王名稱來命名的。

再有人說,韓國這片土地地域狹小,堪稱人不傑地不靈,自古就沒有出過什麼傑出的人物,更別提建國了,曾經也有被封為韓王的國君,比如劉邦時期的韓王信,但他投降了匈奴,更別提建國了。

這個說法也有點道理,但是似乎也沒說到點子上。

最後,這個問題往往變成了搞笑的說法,與「大韓民國」聯繫起來,說今天倒是有國名叫韓的。

當然,這只是巧合。

直到看到了地圖,我才恍然大悟,為何沒有國號叫「韓」。

大家知道,戰國時代的版圖基本上確定了中國各大地域的稱謂,一直到今天,有的地方都留下了帶有春秋戰國國名的稱謂。

比如陜西叫秦地、山西叫晉地,山東叫做齊魯大地,這就是從國名衍變來的地域名,因此國名與地域存在某種聯繫。

我們下圍棋的都知道一句話「金角銀邊草肚皮」,邊角不僅戰略地位重要,而且有著極強的辨識度,幾乎不可能被其他地區取代。

比如秦地在陜西,燕地在遼東,不可能定都陜西的人取「燕」作為國號名,這就是辨識度的作用。

假如中國變成一個九宮格,那麼戰國七雄在邊界的國家地域名就十分明確了:

為什麼中國秦漢之後的國號有叫秦、齊、魏、趙、楚、燕、梁、宋的,但就是沒有一個叫韓的,為什麼沒有韓?

西北的角是秦。

歷代只要建國在陜西、甘肅的便是秦地。

苻堅、姚萇的國號「秦」便因此而來。

東北的角是燕。

歷代只要建國在遼東的便是燕地,慕容氏的國號「燕」便因此而來。

西南的角是蜀。

歷代建國在巴蜀的多用此國號。

東南的角是吳。

只要建國在南京的大多用這個國號,朱元璋也不例外,稱帝後才取了「明」作為國號。

西邊的是漢,漢中之地。

南邊的是楚,江漢之地。東邊的是齊,齊魯大地。

北邊的是趙,三晉大地,一般也多用這些作為國號。

為什麼中國秦漢之後的國號有叫秦、齊、魏、趙、楚、燕、梁、宋的,但就是沒有一個叫韓的,為什麼沒有韓?

為什麼中國秦漢之後的國號有叫秦、齊、魏、趙、楚、燕、梁、宋的,但就是沒有一個叫韓的,為什麼沒有韓?

五代十國時期的地域劃分幾乎和戰國時期相同

因此,在亂世的十六國、五代十國時期,大量以地域命名的國家,國號來歷便是此。

為什麼中國秦漢之後的國號有叫秦、齊、魏、趙、楚、燕、梁、宋的,但就是沒有一個叫韓的,為什麼沒有韓?

為什麼中國秦漢之後的國號有叫秦、齊、魏、趙、楚、燕、梁、宋的,但就是沒有一個叫韓的,為什麼沒有韓?

接下來只剩下了中間的「天元」了,中間的是魏國。

「魏」是戰國早期霸主,早期稱霸中原,後期信陵君竊符救趙,也多次擊敗秦國。

鄴城便是魏國之地,因此後來得名「魏郡」,曹操被封為魏王,封於此地,因此曹魏的國號叫做「魏」。

鮮卑拓跋氏自稱黃帝後代,入主中原後,崔浩建議取得國號就是「魏」。

因為「魏」的意思是「大名」,而且魏也象徵著中原大地,鮮卑拓跋氏迫切想要進取中原,擁有中原正統的身份,所以鮮卑拓跋氏的國號也叫做魏。

唐朝時期的魏州、魏博軍鎮、北宋的北京大名府,地名全部來自於魏。

魏國都城開封倒是例外,又叫做「大梁城」,所以「魏」又稱為「梁」,歷代定都開封的大多國號叫做「梁」,其實也是「魏」的同名。

由此,我們得知了,天下九宮格已經定好了,沒有了韓的位置,中原的韓被魏所取代了。

而且韓國地域狹小,擁有的地名大多已經有了固定的稱呼,比如滅掉的鄭國,保留了「鄭」的地名,今天河南的新鄭、鄭州地名皆來源於此。

秦趙長平之戰的起因在於對韓國土地上黨郡的爭奪,上黨郡後來在隋朝被設置了「潞州」,因為古代這里住著潞族,後來此地也就叫做「潞」,而不是「韓」了,盡管此地還是唐明皇曾經的封地。

因此,後世如果有在韓地興起的,往往就歸到宋魏梁等稱號之下,尤其是魏,與韓的地域重合,歷代定都中原的,大多叫「魏」。

因此,歷代沒有國號叫「韓」,很明顯被同樣代表中原的「魏」所取代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