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微信id:jjbd21
據國家衛健委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通報的最新數據,4月11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增確診病例99例(累計82052例),其中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97例。
新增無症狀感染者63例,其中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12例。現有確診病例1138例,新增疑似病例49例(現有82例),重症病例減少2例(現有139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50例(累計77575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累計3339例)。
截至4月11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280例。
海外網報導,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12日6時30分,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1765030例,累計死亡108281例,累計治愈401873例。
現在可以摘口罩了嗎?
無症狀感染者有傳染性嗎?
動物之間會傳染病毒嗎?
全球疫情的拐點會在何時到來?
帶著這些問題,人民日報客戶端記者奔赴廣州,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
一、現在還不是摘口罩的時候
現在還不是摘口罩的時候。
現在國內外情況懸殊,中國由於采取了非常果斷的措施,現在已步入疫情第二階段,而其他一些主要國家還處在大暴發的第一階段,且仍在向上攀升。
這意味著人傳人的幾率非常高,確診病例增加非常快。
戴口罩仍是很重要的自我防護手段,現在就提出不戴為時過早。
不過,在疫情不嚴重的地區,人少的地方或空曠場所,倒不見得必須戴。
二、武漢過關了,但還有下一關
武漢解封了,我也很高興。
疫情暴發時,中央果斷出手,對武漢城市交通進行管控,其他地方采取群防群治措施,是非常成功的,在疫情防控史上,這也稱得上是一個壯舉。
接下來仍然面臨兩個考驗。一個是如何邊防控、邊復工,另外一個是「外防輸入」關。
現在國外還處在疫情暴發高峰,一些跟國外交流密切的中國沿海大城市很容易被卷進去又出現部分疫情。
武漢的下一個關也是全國的這一關,還需要通過各種防控舉措過關。
三、境外輸入造成中國疫情二次暴發可能性小
境外輸入病例不斷出現,會不會造成社區傳播,引發我國疫情二次暴發?
這實際上是兩個問題,一是外來輸入病例有沒有傳播,二是會不會在傳播過程中暴發。
境外輸入病例傳播的危險性肯定存在,特別是核酸檢測陽性或已出現感染症狀的病例,傳染性比較強,會造成病毒傳播。
會不會造成疫情的暴發?估計可能性比較小。
我國的群防群控一直下沉到社區,社區居民都有很強的自我防護意識,比如戴口罩、與人交往保持距離等,一旦有人出現發燒等症狀,也能夠快速報告或接受診斷,進而隔離。
總體看,社區的傳播危險性肯定存在,但中國出現疫情第二波大暴發的機率很小。
四、談全球疫情拐點為時尚早
從全球看,原來疫情的「震央」在歐洲,特別是西班牙和義大利,現在還包括德國、法國、英國。
當前問題最大的是美國,最近這一周每天是以一兩萬例的速度在增加。所以,現在看拐點還早。
到不到拐點,要看政府能不能出手進行強力的干預。
其他國家有很多不可測的因素,所以現在讓我預測全球拐點,就比預測中國的難得多。照目前這個形勢發展下去,恐怕還需要兩周。
五、中國無症狀感染者比例不會很大
無症狀感染者不會憑空產生,通常會出現在兩個群體:
一是在疫情相對嚴重的地區,暫時還沒有表現出症狀、但可能已經被感染的人。
另一個是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他們占的比例還是比較少的。
無症狀感染者也有兩個概念,一類是開始沒有症狀,但後來會逐漸發展到有症狀,這類是肯定有傳染性的。
另一類是最近我們發現的,在相當長的觀察過程中始終沒有症狀,但核酸檢測陽性。這類的傳染性,我們正在研究。
但根據新冠病毒的特性,一旦出現症狀,傳染性就比較強,所以將他們作為一組人進行隔離觀察,這樣的戰略是對的。
六、復陽患者大多不傳染
所謂的「復陽」,大多數應是核酸的片段而不是病毒本身。
需要注意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患者本人是不是復發,假如患者產生很強的抗體,一般不會再感染。
至於復陽患者會不會傳染給別人,則需要具體分析。
一般來說核酸片段沒有傳染性。一些學者曾經對復陽患者的咽拭子及分泌物進行培養,沒有培養出病毒。
還有一種很少的情況,病人原本就有很多基礎病,只不過症狀改善了,並沒有完全康復,這些病人不能排除有傳染性。
總體而言,復陽患者帶不帶傳染性,我個人不是太擔心。
七、新冠肺炎流感化尚無充足證據
新冠肺炎會不會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
這是一派的觀點。到現在來看,還沒有充足證據。
除非病毒傳播出現這樣的規律:它的傳染力仍然較強,但病死率越來越低,在這種情況下,有長期存在的可能。
我們現在需要進行一個長期的觀察,掌握充分的數據、案例,才能夠得出類似這樣的看法。在現在的情況下,我不認為這種預測會是現實。
八、動物間傳播現在下結論太早
狗、貓、老虎等一些動物核酸檢測陽性,究竟是汙染造成的,還是感染的,有待觀察。
有些動物身上原本就帶有一些病毒,不一定有症狀,也不一定會傳染。
現在就認為這些動物身上的新冠病毒既能傳染人,又能傳染動物,而且都能致病,結論下得太早了,一般來說我不會那麽看。
九、還沒有特效藥,但發現一些有效藥
我們現在試驗的一些藥物,比如氯喹,實驗結果肯定是有效的,我們正在總結,可能很快要發表出來。
還有一些中藥,比如連花清瘟,我們不僅做了離體實驗,還在P3實驗室(即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編者註)發現,它抗病毒作用不強,但抗炎症方面表現突出,有關實驗結果不久之後也會發表。
此外還有中藥血必凈,它的主要成分包括紅花、丹參、赤芍等,用於活血化瘀,但對重症病人的治療初步看也是有效的,我們現在也在總結。
十、疫苗不會很快上市
真正終結疫情,疫苗挺重要的,現在各國都在以最快的速度研發。
但我不認為疫苗三四個月時間就能做出來。
此外,根據抗擊「非典」的經驗,去掉中間宿主,也能阻斷疫情的傳播。目前,我們還不知道新冠病毒的傳播鏈是怎麽樣的,搞清楚之後切斷也很重要。
把全部希望放在疫苗上,其他方法一概不管,是消極的。
而且疫苗出來後,也不可能一下就非常完善,易感人群可打,但沒必要全部人群人人都打。
十一、群體免疫是最消極的做法
對待疫情最為消極的做法就是所謂的群體免疫,這是一百多年前的思路了,那時人類沒有什麼辦法,只能任由病毒感染,感染後活下來的人自然獲得抗體。
現在再用這種方法應對新冠病毒我不贊同。
在過去一百多年裏,人類取得很大進步,有很多辦法預防,不需要再用自然免疫、群體免疫。
十二、中國抗疫最值得分享的經驗是執行力
中國戰「疫」主要采取了兩大措施:
一是對暴發地區進行封堵,阻斷傳播;
二是基層群防群治,也就是聯防聯控。
現在防控的核心也是兩個,第一是保持距離,第二是戴口罩。
所以,最可分享的經驗是執行力。
很多國家的醫療水平、技術實力比我國高得多,之所以在疫情面前措手不及,就是因為沒有思想準備,也沒有果斷采取相應措施,導致不少一線醫務人員感染,而這道防線一旦垮掉,會很容易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