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Sir電影
微信id:dushetv
作者:
好恐怖的三個字——鬼吹燈。
一個讓中國影史行業「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燙手IP,也是讓Sir最膽戰心驚的爛片陷阱。
一搜嚇一跳。
你能想像嗎?
Sir大概一數,有少無多。
由《鬼吹燈》改編、衍生的作品已經高達13部,僅不同版本的胡八一就已經有十個版本了。
▲其實從王大陸往後數Sir就不認識是誰了……
你能想像嗎?
從最熱門的現象IP,到人人都想撈一把的地攤貨,和隔壁「天真無邪」淪落《愛情公寓》一樣。
《鬼吹燈》系列的急速墮落。
僅用了5年。
對於老粉絲而言,必然會感慨:太多老鼠屎掉到了這鍋粥里。
說實話,要不是被你們催。
Sir也差一點就錯過了它。
在撬開了「摸金系列」(或者俗套點說,摸金宇宙)的門縫之後,它終於揮動鏟子,去挖掘原著與生俱來的魅力。
有質,有角,有心。
這,才是它國產劇第一IP該有的樣子——
《龍嶺迷窟》
去年的《怒晴湘西》,是逆襲的第一歩。
一個前傳故事,將「鬼吹燈」這一技術問題,還魂民國。
首播開分8.4。
再次擦亮「鬼吹燈」價值的同時,也見證了這一組鐵三角的實力。
導演費振翔,主演潘粵明,監制管虎。
爆了。
爆得實實在在。
Sir也不留餘力地推薦過:一部真正從原著血肉長出來的作品。
今年,同班人馬再度匯集。
首映評分8.4。
開播當晚沖至熱搜第1。
如果說,《怒晴湘西》的關鍵詞是忠誠:一部真正尊重書迷,更尊重觀眾的類型產品。
那《龍嶺迷窟》的關鍵詞,可能。
重塑,繁衍,進化,成就一整個「摸金宇宙」的可能。
如同《復聯1》之於漫威,承上啟下的《龍嶺迷窟》,同樣是這場逆襲的拐點。
別說不可能,就怕它不敢。
應了原著那句:八字不硬莫上前。
成就一個漂亮的IP宇宙,三點必不可缺:製作、魅力、情懷。
一個詞概括,類型化。
這部《龍嶺迷窟》。
正代表著國產劇類型化的狂奔。
01
「鬼吹燈」,究竟看的是什麼?
一個雜糅著坊間傳奇、怪俗、雜談的冒險故事。
一個字,奇。
但誤區在於,不是虛無縹緲,而是似真似幻。
真或假,幻或機,命或局。
這場由你辨別,由它反轉的認知遊戲,便是它奇的所在。
比如最重要的背景。
一段熟悉又陌生的年代——
改革開放的經濟建設高潮,80年代。
讓Sir第一眼驚艷的,就是《龍嶺》對年代感,變態級的細節還原。
舊書攤,修車攤,珍珠門簾,還有那個副食店的「付」字。
一個老北京胡同,信息量爆炸地呈在你眼前。
換到屋內。
細節考究到更是令人滿足。
建議你拉上你爸媽一起數,下面這一張劇照藏進了多少年代細節?
一集之後,場景轉換陜北黃土高原,真實性堪稱年代紀錄片的彩色復原。
說到這,奇在哪?
這就來。
開場,同年代的藍色工裝,背景卻是一片荒郊野嶺。
就憑這一個蹲,基本上就能劃定這是西北地區。
村民李春來(胡明 飾)瑟瑟發抖,身後村民麻木地忙碌著。
鐵鍬、鎬頭、撬棍,一口棺材被起出土來。
摸金?
沒這麼不講究的……
村長急了:開棺啊!必須打了旱魃才能見雨。
打旱魃,一個有據可考的封建迷信。
民間百姓流傳,旱魃是人在死後變成的怪物,只有挖墳毀屍,鞭打、焚燒,就能下雨擺脫旱災。
自古各朝都在禁止,卻又屢禁不絕。
風俗,是實。
鬼怪,是虛。
這時《龍嶺》的想像力初露鋒芒:魃,是什麼樣的?
屏息,開棺。
shua!
怪物從屍身竄出,襲擊眾人。
一個從來沒有具體形象的民俗怪物,借鑒克蘇魯的畫風,生動了起來——
但這就完了嗎?
消滅怪物之後果然天降大雨,村長命令李春來燒掉棺材,切不可貪戀棺材中的陪葬。
可李春來盯著滿眼的金銀,愣住了神。
傳說,是虛。
貪心,是實。
真正可怕的是這怪物嗎?
李春來畏畏縮縮地拿出了一件寶貝,愣住了神。
突然,後背一涼,不由自主地回過頭去——
貪,才是最可怕的陷阱。
同村村民馬大膽(周曉鷗 飾),搶下了所有陪葬,給李春來留下一只繡花鞋,做封口費。
而這只緞面繡花鞋,成為了故事的鑰匙。
打開了胡八一(潘粵明 飾)、王胖子(薑超 飾)、大金牙(佟磊 飾)探求更多寶藏的陜西之旅。
但故事講到這,還有謎題沒解開。
為什麼真的下雨了?為什麼貪戀財寶的馬大膽果然遭到了詛咒?為啥這麼一個便宜,就偏偏砸在了胡八一手里?
Sir不劇透。
貪得無厭的莽夫,自作聰明的行家,一段意料之外的冒險已經注定了它的反轉。
每個奇幻故事,最真實的一面,是人。
貪,才是最可怕的陷阱。
虛實結合,層層遞進,《龍嶺迷窟》就是這樣騙你走進了鬼吹燈的冒險世界。
鬥鬼怪,也鬥人心。
02
無需Sir再贅述玄而又玄的高級感。
用料紮實,引人入勝,在《龍嶺迷窟》是一部好劇的基本要求之後。
角兒,亮出血肉。
誇得最多的,就是選角。
一個類型片的魂兒。
這次選角太得我心了
胡爺胖爺金爺一看劇照就很有書里的感覺
潘粵明請把這個鬼吹燈宇宙發揚光大吧
就說絕對男一號,胡八一。
Sir承認,作為書粉,潘粵明是我從來沒想過的一個人選。
原著之中,主人公鐵三角性格特點鮮明,各擋一面。
王胖子戰力擔當,詼諧幽默;Shirley楊英武帥氣,乾脆大方。
男主胡八一,沒前者油膩,又沒後者正經。
就剩下了帥,一個聰明伶俐,風流雅痞的主角坯子。
潘老師,帥?
Sir無意攻擊哈。
相反,潘粵明找到了胡八一最準確的,也最恰當的螢幕形象,這是他帥的準確定義:
不是帥氣的帥,是將帥的帥。
高啊,實在是高
原著里的胡八一,一嘴革命口號伶牙俐齒,危機時刻滿腦子辦法,頭一抬就是一個看法,頭一低就是一個主意。
但原著與影像的差別就在於。
文字,可以從上帝視角反應心理活動。
而視聽語言的鏡頭之下,一旦戲過多,就會顯得浮誇、造作。
潘粵明妙就妙在,他的氣質容得下胡八一的聰明。
胡渣稀疏,邋里邋遢,眉頭里又緊鎖著主意,讓人難以揣測。
關鍵時候,目光聚焦。
沉著、冷靜、處亂不驚。
是一個團隊最靠譜,最關鍵的兜底人。
一收一放之間種種細節,擰成了胡八一經歷過各大重大歷史時代,卻又一腔熱血的韌性。
同樣服帖的,也包括飾演王胖子的薑超、飾演大金牙的佟磊。
胖爺,昂頭提胸。
不用半集,Sir就已經忘掉了李秀蓮的摳摳縮縮。
一旦談到錢,就著急上火。
貪財莽撞,口不擇言的品行淋漓盡致。
八百,你有技術問題
駕輕就熟。
胡八一、王胖子滿口的「革命語錄」滲透的是人物的滄桑感。
王胖子輕描淡寫一句話就飽含唏噓,吃火鍋時說胡八一是軍人出身,怎麼可能騙老百姓。
馮褲子佟磊老師的大金牙,更是準確拿捏住了油膩和機靈之間的分寸。
相比夏雨版本的咋咋呼呼。
這位金爺,也有他的果斷乾脆。
每當關鍵情節,不絮叨囉嗦,精明得讓人喜歡。
相比起《尋龍訣》那版,胡八一和王胖子唱主角,大金牙只像是個NPC。
《龍嶺迷窟》里的大金牙戲份也更重。
而張雨綺飾演的Shirley楊,一出場在美國,《精絕古城》一行之後,還沒和胡八一他們會師。
但她的這條線已經不簡單。
陳教授此時已經神志不清,但無意中還是念出了密碼「八四一」……
目前看來,張雨綺颯爽的裝扮、動作,駕馭起Shirley楊來也讓人感到舒服。
除了她目前戲份不多值得觀望。
其餘所有角色,都是Sir覺得最舒服的版本。
尤其潘粵明。
這個胡八一,值得再加碼五部。
就像漫威一樣,比起故事,更出彩的總是角色。
眼前的《龍嶺迷窟》,就是在用角色構建起一個系列宇宙的框架。
團隊重要成員陳玉樓(陳瞎子),已經提前亮相。
這角色,除了潘粵明,就剩王奎榮了……
▲上《怒晴湘西》,下《龍嶺迷窟》,「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同時已經登場的,還包括《精絕古城》中瘋了的陳教授、佈下龐大迷局的孫教授。
以及,原著中另一個重要角色。
鷓鴣哨。
時間線承接《怒晴湘西》,同樣由高偉光出演,成為了《龍嶺迷窟》另一條故事線。
絕非註水。
這段民國往事填補劇情空白的同時,又與劇中角色命運緊密關聯。
更重要的,它拓寬著類型化的可能——
1、劇情結構開枝散葉。
鷓鴣哨本是Shirley楊的姥爺。
這個故事,又與鬼吹燈的主線任務緊密關聯:尋找雮塵珠,化解胡八一等人身上的鬼眼印記。
2、文化元素集中展現。
人物設定,簡直抓馬。
搬山道人鷓鴣哨為了拯救族人,拜在了出家當和尚的了塵長老門下,冒險中結識了西洋探險家托馬斯。
是的,道士、和尚、探險家。
這就是一個類型片該有的文化包容。
3、一個標誌的傳承。
就像美國隊長的盾牌、雷神的戰錘、鐵人的盔甲。
鬼吹燈的標誌符號。
就是那枚象徵「摸金校尉」身份的摸金符。
在《龍嶺迷窟》中,所有摸金符會現身。
Shirley楊的,來自祖父鷓鴣哨;胡八一的,來自於了塵大師;胖子在魚骨廟意外撿的那枚,來自了塵長老的師弟,金算盤。
三枚摸金符,同根同源。
出自清末禦設摸金校尉,「一人掛三符」的張三鏈子。
胡八一家里那本《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的殘卷,便是源自於他。
發現了嗎?
配有摸金符的三人黨(胡胖楊),已經紮在了人物關係的結構中心。
你一旦入坑。
就會著迷於他們超出設定、超出劇情的魅力光環。
從真實到奇幻。
從角色到英雄。
從冒險到傳奇。
《精絕古城》《怒晴湘西》《龍嶺迷窟》三套劇集,還包括今天就上線的互動劇《龍嶺迷窟之最後的搬山道人》。
「摸金三人組」這一把摸準了人物,摸準了類型,更摸準了年輕觀眾的心。
準了,就下大力氣。
一釘一鉚地,一個怪談主題樂園地基被夯實。
成效指日可待。
就是這套「鬼吹燈」的終極潛力。
03
關於這份期待,還有兩個問題。
憑什麼是「鬼吹燈」?
以及,憑什麼是它們?
說句實在的,尋寶探墓,並非我們的獨創。
好萊塢早已立下同款地標——
《奪寶奇兵》印第安納•瓊斯、《古墓麗影》勞拉、《木乃伊》里的里克•奧康納,也包括《國家寶藏》。
酷嗎?
太酷了。
動作冒險片的膠囊之下,包裹的,是一次對異國古老文明的幻想。
這樣的異國文明,也包括我們……
被幻想得一言難盡。
▲《木乃伊3》中的兵馬俑軍團
而這,難道不是我們早該打開的寶藏?
數千年不斷更迭的王朝歷史,悠久的厚葬傳統,各式各樣的民間怪談。
我們腳下,就是一片孕育動作冒險題材的沃土。
如果開發得當,「鬼吹燈」系列有可能像武俠一樣,成為另一個具有民族辨識度的類型。
而眼前呢?
光禿禿的土地上,孤單佇立著兩個IP——
《鬼吹燈》《盜墓筆記》。
以及,榨取它們的投機者。
而這部《龍嶺迷窟》,和它身後的創作者,讓Sir看見了期待與信心。
還有人願意耕耘這片土地。
還有人不願辜負,那個「酷」字。
這個酷,真不是因為特效。
一段《龍嶺迷窟》的花絮,讓Sir感到窒息。
一行三人踩到流沙,胖爺、金爺同時受難,胡八一出於私心,只能放棄大金牙前去幫胖子脫身。
潘粵明轉身,金爺陷進流沙,被黃土淹沒。
這不是特效。
黃土蓋上,鏡頭完成,導演連忙喊Cut。
大聲喊:「快把金爺救出來!」
被搶救出來的佟磊老師,當著這個劇組的面,哭了出來。
勸也沒用。
嘴里念著一句——
要(tm)是真的得多嚇人啊
酷,來自沉浸、來自投入。
缺的,是錢嗎?
同樣是這一段,經過反復體力消耗的潘粵明跟導演交流:「危險的(戲)已經都過去了嗎?」
導演說還得一回。
潘粵明十分懊惱。
原因是,「你早說,我不嚼檳榔,血都上頭了。」
酷,來自堅強,來自拼搏。
那缺的是人嗎?
潘粵明在《龍嶺迷窟》豆瓣頁面上,分享了自己拍攝這幾部戲的心路歷程。
作為書粉的他,出演胡八一,起初就是為了喜歡。
而花絮里,導演路過潘粵明,輕拍肩膀,隨口嘀咕了一句:「我知道你為什麼憋著演胡八一了。」
是誇,但潘老師沒明樂出來。
回頭問道,為啥啊。
導演回過頭,豎起大拇指:
因為你有那肝兒(胡八一的性格)。
如果未來,「鬼吹燈」能成就一個精彩的類型片宇宙,甚至成就具有一個辨識度的類型片片種。
別忘了,它來自一個個精彩的細節,來自一步步大膽的設想,來自頭上的每一道青筋。
不是那部被反復榨取的IP。
酷,來自熱愛。
這次,他(們)愛你所愛。